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如何防止县委书记腐败高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02:15  华龙网-重庆商报

  本报评论员 刘凤羽

  昨日有媒体报道,河南省封丘县原县委书记李荫奎,先后1575次受贿逾1200万元,创下了县委书记受贿次数之最。

  在贪官层出不穷的语境下,李荫奎之所以引起关注,并非金额大、受贿次数多,而是“又一个县委书记落马”;且出现贪官匿赃新动向——李荫奎“卖力”地上缴近64万元廉政账户资金的同时,却将巨额赃款分藏于亲属名下,本人和妻儿名下并无大 额财产,致使查案艰难。

  自然,李荫奎创下了官员贪腐的又一个范本。而其背后,则是县委书记贪腐案频发的现实困境:

  国家级贫困县甘肃省宕昌县原县委书记王先民疯狂敛财1900万元,于本月2日出庭受审;

  河南省西平县前县委书记王廷军,因受贿罪被判囚14年,王廷军日前现身说法,居然说“送钱者所谓‘啥时候也不会说出去’的承诺是靠不住的”;

  陕西省陇县原县委书记陈海泉卷入拆迁腐败案,收受开发商10万元被判囚10年。

  而数据显示:继安徽18个县(区)委书记涉腐被查处后,河南又曝出有22名县委书记被查处,仅近期宣判的6案8被告人中,就有3名县委书记、1名县长、2名区委书记;全国去年共查处县处级官员3743人。

  县委书记成了腐败高发区、重灾区,这引发各界忧虑,权力过于集中和缺少监督被认为是根本原因:

  权力方面,县委书记居于县级政权的权力中心位置,人、财、物权集于一身,权力之大可用“除了国防和外交外什么都管”来概括,无论人事安排、财政资金使用还是工程建设、土地出让租赁、企业改制,县委书记都有广泛而全面的权力,甚至有人还干预司法。

  此前,江西万载县县委书记“如果没有我们这些县委书记这样干,你们这些知识分子吃什么”的“名言”,就被舆论指斥是县委书记权力过大的狂傲骄横表现;而其“今后凡是到北京非正常上访的,第一次训诫谈话并罚款,第二次拘留,第三次劳教”的讲话,又被指有干预司法之嫌。

  而监督方面,县委书记虽然受到党纪国法的监督,但监督缺位的问题仍很突出,“上级监督太远、平级监督太软、下级监督不敢”就是对其不受监督的最好写照。没有对等的权力与县委书记相抗衡,所谓监督只能是监管真空。

  如此,县委书记一方面手握大权,一方面又缺乏监督,没有监督的权力是最危险的权力,监管真空导致权力真空,腐败案频发就顺理成章。

  “郡县治则天下治,郡县安则天下安”。县级政权在我国机构设置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位置,是联系上下的枢纽,作为县级执政团队中的“主心骨”,县委书记至关重要。其腐败成灾,已对干部队伍建设、干部储备和县域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构成极大威胁,值得警惕。

  如何防住县委书记腐败,从官方到学界都在思索,也引起中央关注,习近平、李源潮等中央领导就曾反复强调县委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要性。

  而中央关注并未停留在嘴上,更有实际行动。去年,中纪委、中组部就在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江苏省睢宁县和河北省成安县三地,启动了县委权力公开透明运行试点,目前试点已进入总结“盘点”阶段,有望推广。

  但这场能制约县委核心权力的“自我革命”,能否制约住县委书记“用权”、降低县委书记腐败几率,还需时间检验。毕竟,目前监督的现状是社会监督偏弱,即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偏弱,不利于监督权力公开透明运行。

  只有官员财产申报制迅速跟进,并实现温家宝总理所说“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政府、监督政府,同时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的监督作用,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才是预防县委书记腐败高发的根本。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