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大学生再学工农兵 迎不来大学的春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1日09:36  生活新报

  廖水南

  重庆将在全市大学生中重点开展带薪实习、种树、学农、学工、学军和社会调研等活动,将与农民同住同劳动一个月、到企业一线做工或服务一个月、开展学军一个月等。这些活动倡导大学生积极参加,并非强制约束,不与学生的学分挂钩,也不作为大学生拿毕业证的一道门槛。(11月10日《重庆晚报》)

  安排大学生进行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看起来似乎是件皆大欢喜的事。家长们乐意接受,因为没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见多识广、有强健的体魄、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品质。对大学生来说,久居校园,尽管网络上的世界很精彩,但出去走走,亲身体验一下社会的纷繁复杂与工作、生活的艰辛,也是件挺有意义的事。而对社会人才的培养,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融合,不但能实现很好的对接,还能改变一些人对于知识的看法,让“书到用时方恨晚”早些到来,从而少些“年少不知勤学早”。

  不过,看完社会实践的内容,却发现并不是那么回事。让大学生“再学工农兵”,重庆官方表示主要是为了促进大学生深入社会实践,了解国情、市情、民情,以此培养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番道理不禁让人哑然失笑,现在的大学生素质低、能力差、找工难,问题到底出在哪?难道真是国情了解不够吗?

  从小学到大学,中国教育一直饱受诟病,现行的教育制度难辞其咎。中国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打出了素质教育的口号,然而,二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教育仍停留在最低层次的功利教育上,在德和才之间,看重的是才,而忽视的是德;在术与利之间,看重的是利,而忽视的是术。如今,当钱学森之问犹言在耳,现行的教育制度根基未变,这种无力的救赎能起到多大的功效呢?

  鉴于大学生十几年来所受的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要想通过四个月的再学工农兵,就能从一个专业能力孱弱、个体素质低下的学生转变成一个动手能力较强、心怀社稷民生的优秀人才,顺利成为社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无异于天方夜谭,倒更像在掩饰教育制度的疮疤。在教育沉疴日渐严重的今天,再学工农兵,而且依旧是以讳疾忌医的心态、悖逆规律的做法,这能不能换来中国教育的春天呢?在我看来,因为没有抓住本质,这最终迎来的可能仍是大学教育的迷离与彷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