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贫富差距反腐倡廉或纳入干部考核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2日03:05  华龙网-重庆商报

  

贫富差距反腐倡廉或纳入干部考核

  未来5年,随着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也将普遍较快增加。

  “如果我们喝着污染的水,吸入着污染的空气,吃的是污染的食品,这种GDP的增长对各级领导的政绩无疑是一种讽刺。”

  无论是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公报,还是10月27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均未提及有关GDP增速的量性要求。

  在国家行政学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看来,这是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信号。“核心是‘建立一个人民满意的社会’,这意味着对于各个地方政府的最终评价就在于‘人民满意不满意’,以GDP为主要甚至唯一考核指标的时代过去了”。

  在“十二五”乃至今后更长时期内,将以什么具体指标考核官员政绩?公报提出的“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其标准又是什么?对于习惯了GDP思维的各级官员来说,如无GDP量性要求,在新的时期,其工作重心将置于何处?另一方面,要改变中国贫富、区域、城乡差距,必须依靠发展,如何科学处理这之间的关系?

  更进一步探究,官员政绩与“人民满意”挂钩,其深层含义在于,中国当前的体制改革必须进入深水区。否则,唯GDP“马首是瞻”,或许仍将时隐时现。

  幸福感和GDP增长不同步

  “GDP呈两位数的发展,但是我们的人均收入始终低于经济的增长速度。”经济学家、中央党校前教育长李兴山认为,人民收入不随经济增长而同步增长,是民生问题之中很要害的环节。

  北京大学地方政府研究院院长彭真怀认为,在各地GDP增长的同时,人民的幸福感却越来越低。“人民幸福感的减少,看似是一个现象,其实说明了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

  十七届五中全会公报提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努力做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彭真怀认为,此种检验,首当其冲的就是“不能仅仅看GDP数据的增长”,在考核上不能唯GDP“马首是瞻”。

  李兴山分析说,当前,地方政府官员考核上存在的“唯GDP主义”,是导致地方政府单纯追求GDP,不太重视环境保护和居民收入同步增长的重要原因。

  “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缺乏科学的政绩观,问题出在下面,根子却在上面。”彭真怀认为,很多年来,衡量干部的工作一直靠数据说话,有时一些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数字增长,也被当作了任用提拔干部的依据。

  考核不应再以GDP为主

  中央政研室原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郑新立希望,“十二五”经济发展的速度能稍微降一点,“实际增长速度能达到百分之九点几就不错了。这样可以有一个比较宽松的环境,来集中精力进行结构调整。”

  彭真怀认为,“是时候给各级地方政府吃颗‘定心丸’了”,各级政府必须静下心来思考,“和GDP增长相对应的是,我们甚至有提出GDP‘减长’概念的必要。”

  GDP“减长”的同时,彭真怀认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指标却需要增加。比如,人民幸福感强不强,劳动者的体面是否得到满足等。

  “今后考核干部时,不应再以考核GDP增长为主,或不单纯考核GDP增长。”李兴山认为,完全可以设立新目标来引导我们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比如考核环境、生态,以及该地区人均收入增长是否和GDP增长同步等。

  “‘十二五’的政绩考核指标应增加一些有关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构建的约束性指标。”郑新立认为,包括单位GDP能源消耗、二氧化硫和含氧化合物的排放量、污染物的排放量、绿化率、森林覆盖率等,以此敦促地方政府促进经济向良性社会转变。

  科学发展将代替GDP增长

  郑新立透露,2011年1月15日左右,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将正式发布转变发展方式的评价指数,以实际行动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建立发展方式转变的评价指标。

  竹立家认为,在新的时期,科学发展将代替GDP增长。因此,“今后对干部进行考核的时候,不光是要看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更重要的是要看当地的社会发展情况。其中,和谐发展、稳定发展、公平发展将在干部政绩考核中占据重要地位。”

  比如,当地社会的贫富差距程度,城乡一体化程度,包括政府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提供程度,甚至包括政府的透明度、政府自身建设,以及反腐倡廉情况,就业、教育发展水平、治安情况、社会的诚信情况、道德状况等。

  冷静思考寻求治国新思维

  在提出新考核办法的设想后,多数专家坦言,GDP于中国发展仍具有重要意义。将经济增长置于指标之内,竹立家认为可以理解。毕竟,中国仍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综合国力仍有较大不足。而且,要改变中国贫富、区域、城乡差距,必须依靠科学发展。

  竹立家坦言,GDP是可以量化的指标,因此,比较容易考量,这也正是作为预期性指标的GDP指标总在实际中变成约束性指标的原因之一。而社会发展领域的一些柔性指标,却不易作定量要求。

  彭真怀认为,当前面对贫富、城乡、区域差距和大面积的腐败等问题,领导层面应冷静思考,寻求治国新思维。在执行层面率先做起,不要让各级官员在GDP压力下工作,否则必然回到GDP老路上。唯独如此,才能切实提高各级政府官员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据《瞭望新闻周刊》

  网友声音

  贯彻五中全会精神

  需防“力度层层递减”

  距十七届五中全会闭幕已有半月时间。期间,各级、各部门、各地区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传达学习全会精神。如何全面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切实保证将《建议》落到实处,结出硕果,如何防止贯彻力度的层层递减是个重要问题,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首先要结合创先争优,将《建议》学深参透。将《建议》学深参透是贯彻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全党范围内开展,要结合创先争优,将《建议》作为学习的重要内容,多渠道、多方式认真抓好。要注重发挥领导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带头研究、带头讨论,带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学习、认真研究、积极讨论,真正将《建议》出台背景、主题等内容传达到每一名党员干部群众,使大家在谋划工作、开展工作时有章可循、有的放矢。

  其次要立足自身实际,与《建议》实现对接。《建议》能否起到应有的指导效果,关键在能否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实现有效整合。过去,个别部门、地区出现过照搬上级规划、平均分配指标等现象,忽视了自身发展规律、发展形势和阶段重点,导致规划跟风上、无特色、流于形式,没有起到应有的指导作用。所以,在对照《建议》编制本部门、本地区规划时,要认真审视过去尤其是“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经验,分析问题,重新定位,进一步明确“十二五”期间的努力方向和重点,在《建议》的框架下,形成符合本地实际的科学的纲领性文件。

  再次要科学编制规划,将《建议》落到实处。只有形成了符合实际情况、符合科学发展的“十二五”规划,《建议》才能真正落到实处。所以,各地需逐级安排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层层分解任务,合理分配指标,组织专门机构,扎实开展编制工作;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指导和督导,对不符合自身实际、违背科学发展、存在急功冒进等问题,及时发现,及时纠正;各级、各部门、各地区要对照建议,认真总结过去,合理确定目标,科学谋划未来,紧紧围绕《建议》要求,编制“十二五”规划,为今后一段时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指导。

  作者:人民网网友 天衢新语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