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们该如何打造滇西抗战历史的文化品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3日10:20  云南网

  

我们该如何打造滇西抗战历史的文化品牌?
除了铭记,更应发掘和保护 远征军、飞虎队……我们该如何打造滇西抗战历史的文化品牌?

  在观念急剧变化的今天,回忆过去是非常有趣的。在重新组合之下,那些不曾注意的过去重新具有魅力,并被赋予了新的含义。

  云南人像着迷般沿着看似破碎的老滇缅公路,寻觅着即将消失的断桥残路,实际上是在找回自己辉煌的过去;在雪山密林深处和美国人一同去寻找那些飞机的碎片,实际上是在寻找两国曾经密切合作频繁交往的一座桥梁;在荒山上抚摸那些残垣断壁,实际上是在感受着当年全民抗战的光荣历史。

  就像构造地震那样,有效延续性的地块在断裂以后又重新堆积起来,虽然速度不够理想。就在这抗战胜利65周年之际,海内外各种纪念活动以民间的方式在云南如火如荼举行。地处边陲的云南,在抗战时期,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为什么会引起那么多人的关注?

  昨天 逝去的英雄

  如果去了陈灿培先生捐赠仪式现场的群众,一定不会忘记他那极具穿透力的闽南音:“我不是英雄,中国远征军和美国飞虎队,才是英雄……”但是,英雄也逃不过生命的自然规律,就在今年10月11日上午7时45分,昆明最后一名中国远征军女战士——陈庆珍永远闭上了双眼。14日上午,云南各界数百人自发前来参加陈庆珍的遗体告别仪式。

  “陈庆珍是一群人的化身,是一段历史的代表,是抗击侵略者的中国远征军的一个缩影。”云南本土作家李晓曙在参加其追悼会时这样说。60多年前,陈庆珍就是和她那数以十万计的战友们,从昆明走出去,远赴异域抗击日寇。从1942年1月初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抗战结束后,他们中的上万人因各种原因留在了云南,特别是滇西一带,成为了新的云南人。这个特殊现象在全国是绝无仅有的。

  而据资料统计,自1938年9月28日14:20开始,日军9架飞机第一次轰炸昆明城,至抗日战争结束,日军前后共轰炸昆明城52次,最惨烈的交三桥大轰炸,一次就死了300多人。二战史学家戈叔亚曾经看到过一张日军照片,上面用日文写着让人不寒而栗的几个大字:“无限制轰炸昆明”。

  1941年12月20日,陈纳德组建的美国援华志愿飞行队首次在昆明升空对日作战,以击落日机9架(我方无一损失)的骄人战绩大获全胜,严重挫伤日军的狂妄。陈灿培郑重递交给李茜副市长的文物,就是当年飞虎队队员和中央飞机制造厂签订的合约:来中国服务一年,月薪600美金,而当时美国的平均月薪是1500美金。“因为我们知道,钱已经不重要了。”一位美国飞虎队老兵曾对记者说。

  有了这样一支具有绿林好汉性质的美国雇佣军,举世闻名的“驼峰航线”也由此开辟。当时的昆明巫家坝机场号称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共起降飞机7.8万多次,运送旅客3万多人次,战略物资80万余吨。

  今天 内心的救赎

  历史虽然远去,但故事还在传承。就在今年9月15号,中国航空界资格最老的飞行员,现年97岁高龄的陈文宽老先生,还在两名护士陪同的境况下,随美国CNAC(中国航空公司)协会访问团飞抵云南,他坦言:“在中国所有的城市中,最应该经常讲起CNAC和飞虎队的,就是昆明。”据统计,在3年的“驼峰”飞行中,中美两国共损失飞机609架,牺牲或失踪飞行员近2000人。那些年轻而宝贵的生命,就此长眠在云南的青山幽谷之中。

  为表达一位昆明人对飞虎队的尊重,云南本土女作家李晓曙特别送来了《最后老兵》摄制组特制的锦旗,上面用中文写着“您是我们的英雄

  我们爱您”。CALLOWAY接过锦旗后表示: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这段历史,她特别在家乡开办了“陈纳德军事博物馆”,一个人不了解过去就不知道未来,不向过去学习就不知道该如何走下去。

  ?

  记者 郭敏 统筹:本报记者 汤骥 采写:本报记者 刘霞 摄影:本报记者 党建为 赵永峰(云南信息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