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长拳选手摘亚运首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3日13:36  法制晚报

  

我长拳选手摘亚运首金

  摄/记者柴程

  

我长拳选手摘亚运首金

  袁晓超(中)为中国代表团摘得亚运会首金。来自日本(左)和伊朗的选手分获二、三名 摄/记者柴程

  我长拳选手摘亚运首金

  今天上午9时10分,中国选手袁晓超以0.06分优势击败日本选手夺冠

  “超”来第一金!

  广州亚运会进入到首日争夺。上午9时许结束的武术男子长拳决赛中,中国选手袁晓超发挥稳定,最终以9.78分成功卫冕,广州亚运会产生首金

  亚运会诞生首个冠军 22岁“武林高手”袁晓超 男子长拳比赛以0.06分优势胜出

  长拳之王“超”上首金

  本报讯 不出所料,中国武林高手摘得首金。

  今天上午9时10分,广州亚运会首枚金牌在南沙体育馆产生,22岁的中国选手袁晓超在武术套路男子长拳比赛中以0.06分的优势夺冠。

  男子长拳比赛是亚运会正式开幕后,最早开赛的单项比赛。比赛在上午8点30分开始,一共14名参赛选手,不分预决赛,开赛前还有2人弃权。12位选手总的比赛时间也就在半小时左右。

  广州亚组委颇有用心地将男子长拳比赛安排在首日,产生首金,足见对中国武林高手的信任。

  袁晓超虽然只有22岁,但绝对是长拳领域的“武林盟主”。过去5年,无论是全运会这样的国内比赛还是亚运会、世锦赛等国际比赛,他从未让长拳比赛金牌旁落。

  袁晓超今天第7个出场,无论是技术还是气势,都明显高出对手一筹。拳、掌、腿、步、平衡、跳跃,都堪称教科书般标准。虽然在一次跳跃落地时,身体稍有晃动,但现场裁判也没有进行任何扣分,9.78分的总得分接近完美。

  此后出场的日本选手市来崎大佑也表现出很高水平,但最终还是以0.06分的劣势惜败。伊朗选手伊赫桑·佩甘巴里以9.70分夺铜。

  我在现场

  汉语成了“通用语言”

  今天的武术套路男子长拳比赛,共有来自10个国家和地区的选手参赛,前三名选手分别来自中国、日本和伊朗。从赛场上看,处处都透着 “中国味道”。

  在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获得前三名的选手全部出席。对于他们而言,中文是比英文更加适合流畅沟通的语言。

  铜牌得主佩甘巴里说的是伊朗官方语言波斯语,但现场并没有波斯语翻译,使得沟通成为障碍。但幸好,佩甘巴里的教练来自中国,教练临时上台,充当翻译。

  轮到来自日本的亚军市来崎大佑发表感言,这位颇有明星相的帅哥,一开口就引来现场一片掌声。

  “谢谢大家,谢谢广州,今天比赛发挥得不错,很开心,恭喜袁晓超。”一口略带日本味的中文,让市来崎大佑在中国记者心目中提升了“印象分”。

  对话主角

  学艺为主 演电影还不敢想

  FW:今天这样的场面,你却不是很兴奋,是不是冠军拿得太多,首金来得太容易?

  袁晓超:虽然我面部表情没那么夸张,但心里很高兴。这么多人关注,我觉得是好事情。这说明武术正在进一步提升国际地位。

  FW:比赛中你曾出现过一次小失误,但是最后依然高分夺冠,这是裁判“照顾”吗?

  袁晓超:武术评分其实由很多“点”决定,有些地方出现失误,其他地方发挥好,就可以弥补。

  FW:拿了这么多金牌,以后你有什么打算?听说你打算进军电影圈,像偶像李连杰那样成为功夫明星?

  袁晓超:我想说的是“艺无止境”,我觉得自己的水平还可以再提高,技艺还可以更加精湛。功夫电影的事还没有想那么多,现在要专注于每堂训练课。

  延伸阅读

  袁晓超克隆李连杰

  近年来,袁晓超总是被人与功夫巨星李连杰相提并论。袁晓超表示,他的偶像就是李连杰。

  袁晓超和李连杰除了眉宇间有几分神似,而且还都最擅长男子长拳。

  当年,李连杰正是凭借在长拳项目上的超人天赋,连夺1975到1979年5届全国武术大赛冠军。

  袁晓超早在2004年就以16岁的年纪拿到全国武术套路冠军赛男子长拳金牌。此后,十运会、世锦赛、多哈亚运会、北京2008武术比赛,他都毫无悬念地夺冠。

  北京奥运会期间,北京2008武术比赛举行,李连杰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奥体中心,现场见证了袁晓超在长拳项目上问鼎。

  中国军团历届夺首金经历

  1990年北京亚运会:广东小将邢芬在女子举重44公斤级比赛中夺冠。

  2002年釜山亚运会:昔日“男花三剑客”之一的王海滨,在男子花剑决赛中逆转东道主名将金相勋,击碎韩国人的首金梦。

  2006年多哈亚运会:朱启南、刘天佑、李杰三位神射手,射下男子10米气步枪团体金牌。

  本版撰文/亚运报道组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