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八旬老人著书寻乐3年80万字批注史书(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4日02:14  华商网-华商报

  

八旬老人著书寻乐3年80万字批注史书(图)

  李文学老人说,把书留给儿女也算是精神财富本报记者 赵雄韬 摄如果您苦恼退休后无事可做,不妨瞧一下86岁的西安市民李文学——3年多批注史书80余万字,不为挣钱,仅求一乐。

  每天写作十多个小时

  初中文化、当过兵、曾做过会计、喜欢读书,特别是史书,如今退休金1000元左右……李文学给自己的评价:平凡、还有些内向的老头。

  李文学说,退休前,一家7口挤在一间不足40平米的平房内,物质贫乏、家里挤,但他并不觉得那个时候有多苦,能看书,他觉得很幸福。现如今,房子大了,吃的东西丰富了,但他总觉得没事儿可做。

  李文学说,他经常看史书,特别是《资治通鉴》中,部分注解令他不满意。“有的地方根本解释不通。”

  2007年,李文学有个大胆的想法,给《资治通鉴》作注解。自从开始作注,李文学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最初两三个小时写作,到后来整日伏案专心写作。“每天写作十多个小时,它已经是我生活的全部。”

  写书“上瘾”家人劝不动

  给《资治通鉴》作批注,需要大量文献,仅靠退休金过日子的李文学说,家里4个柜子装满了工具书和少数参考书,发现问题后,参考其他史书及工具书,反复对比、校正。“有时候,弄不明白一个问题,凌晨2点多都睡不着……”

  昨日,李文学的儿子说,自从父亲开始批注《资治通鉴》,家里人越发担心他的身体。“都那么大年龄了,每天坐在那儿写十几个小时……我以前劝过他,现在都没人看这种东西了,也不知道他图个啥……”

  李文学说:“我能理解这种‘不理解’。咱掏着钱、花着时间、对身体也不好……但他们根本不知道,我解决一个问题后,那种快乐和成就感。”

  3年过去了,李文学完成了《资治通鉴》与《汉书》的批注,共计80余万字。“最近,我正在写《史记》的批注,写书有好处,最起码脑子不会变‘笨’。”

  没钱没房 给后人留点精神财富

  由于都是手写体,校对、请人打成电子版、印刷……一本书的成本在80元左右。

  李文学说,他没想过出版自己的书,有人喜欢更好,但很痛苦,周围没人喜欢自己的作品。“可能生活环境的原因吧,有书难寻知己。”

  李文学的儿子说,“现在人不是很喜欢这些史书,既然他喜欢,就当一种乐趣吧!”李文学的朋友们也说,《资治通鉴》要安静看下去,确实很难。

  李文学说,他知道现在很少有人愿意看史书了,但史书如镜,可以知古今,现在没人看,不代表以后没人看。“我是个穷老头,不能像其他老人一样给儿女留下房子或金钱,但要抓紧有限时间,将《史记》批注完,至少把书留给儿女,也算是给他们留下一笔精神财富。”本报记者 贾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