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重庆:探索“以民固本”的发展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4日02:35  华龙网-重庆商报

  

重庆:探索“以民固本”的发展之路

  老人高兴的拿到养老金资格证。我市已完成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虽然我收入不高,但是我很幸福。”60多岁的巴南区农民曾长道说这话的时候,刚从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发放仪式上领取了今年10月份的80元“养老金”。这位朴实的农民,讲不出高深的道理,只是感觉现在每个月可以领“月薪”的日子特别称心,“儿女补贴点,自己找一点,国家给一点,看来我老来的生活没啥子忧愁的了。”

  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大库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为一体,底子薄、困难多,没有现成的发展模式可循。

  “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根本宗旨的内在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市委书记薄熙来说,“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经济社会发展路子。”

  由此,重庆出台了广受老百姓赞誉的“民生十条”,决定在未来两年半时间里,解决全市群众最关心的十大民生问题。这体现了市委、市政府以民固本、科学发展的民生情怀,也意味着3200万老百姓的日子,开始从活得有保障向活得更滋润、有尊严跨越。

  民生实事改变百姓生活

  安居、上学、看病、就业……翻开重庆市委三届七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做好当前民生工作的决定》,十大民生工作,件件直指老百姓最忧、最盼、最急的难题。

  细心的市民发现,这个《决定》说的全是老百姓牵挂的生计大事:3年之内,建3000万平方米公租房,解决50多万户家庭住房困难;为300多万农民工解决城镇户口;让渝东北、渝东南地区95%的农户年收入增加1万元以上;改造、新建2000所留守儿童寄宿制学校;基层公立卫生机构实现基本药物“零利润”;发展6万户微型企业,新增30万就业岗位……条条都说到群众心坎里,桩桩都是百姓关切的大事。

  如今,距全委会召开已有5个月,当时的决策正改善、影响着普通人的生活轨迹。

  “民生十条”出台的当天,记者采访农民工陈秀立时,他曾一脸疑惑:“‘民生十条’是啥子?”如今,根据“民生十条”中第七条的户籍制度改革政策,他已成为老家开县县城市民中的一员。

  近日,重庆首批开工建设的公共租赁房——鸳鸯片区“民心佳园”公租房一期工程全部封顶,内装和绿化工作已经全面展开。到今年底,第一批公租房租房户将拿到钥匙。从决策、选址、开工建设、装修、摇号到入住,整个过程比商品房复杂,进度却远远快于任何一个商品房项目。

  在社会保障领域,我市已完成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使300万农村老人老有所养。这比以前定下的“到2011年我市实现全市农村养老保险全覆盖”,提前了一年。

  走在重庆城里,你会发现到处都有最美的树:在北碚水土,集中栽种了银杏,形成10公里长的银杏大道;大渡口集中栽种香樟,形成了5公里长的香樟大道;渝北保税港区栽种了大片雪松,形成美丽的雪松大道;江北鸿恩寺公园栽种了近万株桂花,成为主城最大的桂花园。

  在渝中区桂花园,市57中,每逢孩子们上学放学,总能看见一位和善的校警站在门口,目送孩子们进出,提醒孩子们不要在门口追打,注意汽车。自从校警上岗后,校园下暴和伤害事件大幅下降。

  不仅如此,目前我市已启动中小学生营养促进工程,在学生上课期间,每天免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1~2枚鸡蛋,并免费为贫困家庭学生提供爱心午餐。因为“民生十条”,重庆有2000万人将直接从中受益,这十个承诺赢得了市民及全国老百姓的广泛赞誉。

  改善民生推动经济转型

  对于重庆民生的高投入,一些市民疑惑:钱从哪里来?重庆某大学的一位老教授对此曾提出质疑:是不是政府要高举债,来完成一个面子工程?

  过去传统的发展思路,的确是先发展经济挣钱,有了钱再改善民生。然而,重庆的执政者日益深刻认识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并行不悖,改善民生的过程,就是发展经济的过程,而且是更基础性的工作。

  薄熙来在市委三届七次全会上的报告,一句妙语让热心的质疑者心服口服:“人民是我们的‘衣食父母’,给父母花钱,还有该花不该花的吗?”这正是重庆的思考逻辑。

  “我们不仅要算当前账,也要算长远账,做到中长期平衡;不仅要算经济账,还要算社会账,做到综合平衡。”对“民生十条”,市长黄奇帆表示,以改革的思维推动民生措施的实施,不仅可以事半功倍,而且可以使投入产出达到长远的平衡。

  特别是“民生十条”中建设公租房、农民工转户、扶持微型企业等,无形当中都是在培育潜在的消费市场,这将为我市经济加快转型提供持续的动力。

  例如户籍制度改革,330多万农民转户进城,解决他们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以及完善相关城市配套设施,平均每人需要政府投入4万元,总投入达1300多亿。然而这1300多亿并非就此成为政府的亏空,农民转户后退出的农村宅基地,将以地票形式交易,产生数百亿的价值,转户农民和政府都受益;我市城乡居民年消费差距在1万元左右,转户的农民,政府解决了他们的养老、医疗、教育等后顾之忧后,如果他们保持城市居民一样的消费水平,一年就会新增300多亿的消费。

  公租房建设,政府性投入大约200亿,市场融资约500亿。而这500亿不会为政府财政带来压力,一方面公租房租金可以支付融资产生的利息,基本保证现金流平衡;另一方面,我市3000万平方米的公租房,将是一笔优良的政府资产。

  据测算,重庆推进十大民生工作将投入的3000多亿元,可带动内需至少4000亿元;今年完成民生投入1200多亿元,能拉动GDP增长4至6个百分点。

  民生工程倾注浓浓温情

  “如今政策好,每两个月就有一次盼头了。”家住渝中区解放碑自力巷社区的黄伟,是一名低保对象。

  “下岗后,端午节没有买过一次粽子,中秋节没有买过一次月饼。”他说,一到过节,心里就特别难受。

  “但现在不同了,每逢节日,政府都要来送温暖。”黄伟说,自己不要求很多,但逢年过节政府惦记着自己,打心里高兴。

  “为领导干部送吃送喝是不正之风,而为困难群众张罗吃喝,正是共产党的本分,怎么做也不过分!”今年端午前夕,市委书记薄熙来专门主持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困难群众吃粽子的事。

  重庆的决策者们深刻认识到:民生工作是“日久见人心”的事情,如果对人民群众缺乏真情实感,如果党员干部作风没有真正转变,再多的民生投入都将大打折扣,更无法持久。

  9月14日,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建立城乡困难群众节日送温暖长效机制的意见》,规定在元旦、春节、五一、端午、中秋和国庆六大节日,市级每年筹集2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向困难群众送温暖。

  送温暖长效机制建立后,中秋、国庆双节随即而至,大规模的送温暖活动铺开。据统计,今年中秋、国庆双节期间,全市共慰问困难群众440多万人,全面覆盖了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农村建卡贫困户、企业困难职工、农村五保对象、生活困难老干部等城乡困难群众。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经济社会发展研究所所长周学馨评价说,重庆探索以民生为导向的发展之路,解决了在我国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在经济社会转型社会矛盾凸现时期“发展为了什么”这一根本问题,那就是为了改善民生,为了提高老百姓的收入,为了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据重庆日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