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他们如此熟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4日03:00  现代快报

  □韩松落

  2007年,看到“筷子兄弟”(肖央、王太利)制作的MV《祝福你亲爱的》(《男艺妓回忆录》)的时候,没有理由地想起《夜半歌声》里的歌词“今夜怎样就此罢休”——有了这样的技艺在身,这两个人怎么可能就此罢休,只甘心在广告片里打滚?只是,原本以为“千万点击量”、“2008年新浪网络盛典最佳年度播客导演”能让我们立刻看到他们的电影,却没想到一等就是三年,终于,《老男孩》夹杂在“11度青春电影”里出现,讲述八零后的故事。

  《老男孩》获得的当然不只是赞美,有人说它烂俗、品位低,对社会问题的展示更像是一种迎合,但《老男孩》最大的优点却被忽略了——熟练。熟练,是2000年以后那些能够引起注意的新人导演的共同特征,彭浩翔、新加坡的陈子谦,都像是已经拍了半辈子电影,电影里的一切表达,都是提前预设好的,控制力极佳,绝对不指望现场突如其来的灵感,也不指望事到临头时有才力溢出。

  于坚说中国电影:“那些导演在所谓技巧上可以说是登峰造极,但他们永远像音乐学院的苦练技巧、为的是参加钢琴国际比赛的中学生那样,没有立场,没有灵魂。”事实上,中国导演现在的问题,不是技巧过于完美,而恰恰是忽视技巧,故事、节奏、音乐,都不能体现出技巧,不能说明一个影人所受到的训练。上世纪八十年代导演就已经解决的问题,在1990年代之后还反复出现,不论著名导演,还是用骂别人“傻×”武装自己的新锐导演,莫不如此。就连2000年后的那些大片,依旧可以看得到这种后遗症,轻视商业规律,轻视技术,拒不承认,商业是最高的艺术之一。

  这或许是对大师时代误读的结果。九十年代,VCD和DVD普及了一批经典的同时,也普及了大师的生猛事迹,在语焉不详的传说里,他们没有剧本,热衷于使用群众演员,以即兴的方式制作电影。一大批艺术青年立刻积极效仿,当然,真相或许是,在种种条件限制下(拍电影的门槛、90年代的电影衰败、资金匮乏)做电影梦,只有相信这种传说,才能给人一点安慰,并且可以心安理得地偷懒。他们只愿意看到自己愿意看到的。所以,梵·高、卢梭那样的拙朴天才,立刻成了九十年代艺术青年的偶像。

  我有两个朋友,是九十年代传说受害者。A辞去工作,在朋友资助下拍片子,没有剧本,不管现场什么光线,抓起来就拍,最后拍出一百四十五盒根本不可能剪辑成片的录像带。但他极其固执,不接受任何批评,动辄露出一种“被伤害的梵·高”的表情。朋友B看过的DVD比A多,甚至有一大柜子书,于是和我们一起嘲笑A,但几年后,他得到资金拍了一部电影,充满毫无节制的长镜头,缺乏景别的镜头,以及混乱的叙事,虚焦、镜头移动时候的拖拽、场景上的穿帮比比皆是,但被批评的时候,那种“被伤害的梵·高”的神情也如期出现在了他脸上。

  新一代的影人,开始纠偏了,从广告、短片练手,在熟练的基础上,再学习承载情怀。要知道,任何时候,基本技术,才是完成一个作品的真正保障,所以,齐豫说:“把音唱准了再跟我谈感情。”

  留在沙滩上的,是那些以为自己可以跳过技术有所成就的白日梦天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