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嘴对古色古香“陶罐”他能吹出悠扬乐曲

  

嘴对古色古香“陶罐”他能吹出悠扬乐曲
刘长彬用埙吹奏歌曲

  宜宾人刘长彬自学吹奏的“陶罐”原是我国有几千年历史的乐器埙

  在宜宾城区举办的一些演出活动中,人们经常可以看到一名30多岁的中年人,拿出一个古色古香的“陶罐”。只见他把“陶罐”放在嘴边轻轻吹奏,一曲曲悠扬动听的乐曲,便从“陶罐”中缓缓飘出,引起许多人好奇。

  这名30多岁的中年人吹的是什么“陶罐”?这个古色古香的“陶罐”是从什么地方来的?昨日,记者见到了吹“陶罐”的人:宜宾市翠屏区教育局的刘长彬。

  儿时开始迷上吹奏乐器

  “这个乐器,不是‘陶罐’,而是我国有几千年历史的埙。”目前担任翠屏区教育局团工委书记的刘长彬说,他家住宜宾城郊白沙湾乡下,从读小学起,就迷恋上我国的民族吹奏乐器箫、笛子等。每天放学回家,他第一件事就是拿着箫、笛子,到附近的山坡上去吹。

  “儿时的梦,就是报考音乐学院。”但初中毕业后,因家境贫寒,为尽快参加工作,只好报考师范学校。毕业后,刘长彬当了一名小学语文老师。

  参加工作后,对民族乐器“痴情不改”的他,仍天天坚持吹箫、吹笛子,并向当地歌舞团从事专业吹奏乐器的老师学习。箫独奏曲《妆台秋思》、笛子独奏曲《牧民新歌》等,被他吹得滚瓜烂熟,并多次带领他的学生,参加当地组织的演出并获奖。

  “发现几千年前的古乐器埙,并热爱上它,纯属巧合。”刘长彬说,他调到翠屏区教育局从事共青团工作后,每次利用到成都出差的机会,都要到四川音乐学院附近的乐器商店,观看和选购自己喜欢的箫、笛子等。

  一次他到成都出差时,偶然看到商店里有一个古色古香的、如陶罐般的6孔吹奏乐器。经询问,该乐器是仿古乐器,名叫埙。而真正的6孔埙流传于春秋时期,已有3000多年历史。喜爱吹奏乐器的他,立即将乐器买下,准备带回家好好练习。

  没有教材摸索吹出歌曲

  将如陶罐般的埙带回家后,刘长彬才发觉,要从埙中吹奏出一首首完整的现代歌曲,不是那么容易。尽管该埙有6个孔,吹奏时能像箫、笛子一样发出声音,但每个孔代表什么、如何掌握吹奏技巧、如何使埙能随心所

  欲地吹奏出现代的歌曲等,都没有这方面的资料。

  为此,刘长彬先后写信向中国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请教。从专家处得知,埙是我国古代特有的闭口吹奏乐器,最初是先民们模仿鸟兽叫声而制作,用以诱捕猎物等用的。尽管《诗经》里就有“伯氏吹埙,仲氏吹篪”的记载,但目前吹埙的人不多,加之埙是一种面临失传的乐器,因此埙的吹奏技巧和曲目等,目前这方面的资料还比较少。

  “没有教材,自己摸索着用埙吹一些现代的歌。”有吹箫、吹笛子基础的刘长彬,开始每天一早一晚练习吹埙。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练习后,一些热情欢快、激昂活泼的现代歌曲,或是古朴醇厚的古曲等,逐步被他吹得有板有眼。特别是他吹奏的《花好月圆》、《楚歌》等,成为保留节目,当地举办酒文化节、竹文化节等,都要邀请他用埙独奏。

  愿望将埙和古僰文化结合

  在刘长彬家里的书柜中,摆放了大大小小的10多个埙,有的埙形状像葫芦,有的像子弹头,有的像仕女,有的像牛头。他从中拿出一个,即兴演奏了《龙的传人》等歌曲,从埙中发出的乐曲,让人感觉非常厚重和悠扬。

  刘长彬说,由于目前吹埙的人不多,埙在市面上也不好买。为了收集埙,他先后托成都、重庆等地的朋友,购买了10多个大大小小的埙。

  刘长彬还说,他有一个想法,古代的一些民族乐器,应该在西南各少数民族中流行。宜宾是消失了的古僰人居住地,如果能把古色古香的埙和古僰文化结合起来,进行探索演奏。使古埙和宜宾的古僰文化结合在一起,一定能够成为宜宾乃至川南一带最具特色的文化项目。

  针对此事,宜宾学院党委书记、僰文化研究专家屈川教授认为,从宜宾市珙县、兴文等地一些古僰人悬棺等考察来看,古僰人主要以铜鼓等打击乐器为主,如果能够把铜鼓等打击乐器和古埙等吹奏结合在一起,向人们展示中国的古代文化,那一定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文/图华西都市报记者田富友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