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借助“手信”传播佛山文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5日08:29  南方日报

  燕郊

借助“手信”传播佛山文化

  广州亚运大幕已经在上周末正式拉开。北京奥运开幕的时候,我曾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四美具,二难并”来形容开幕式演出的盛况。如今广州亚运开幕,想不出用更好的词汇,只有再嚼嚼过的馍。需要重申的是,“四美”不是“四大美人”,而是“良辰、美景、赏心、乐事”等“四大美事”的简称;“二难”也不是“两件难事”而是指“嘉宾、贤主人”。六种要素齐备,读者诸君该觉得王勃的话用在此类演出都十分熨帖了吧?

  亚运的“主战场”无疑在各个运动场馆,来自亚洲的运动健儿在那里竞技角逐;在赛场内外,其实还有一种“看不见”的东西无处不在,这就是地域文化。作为主办城市广州以及协办城市佛山等,观众在赛场内表现出的道德风尚、市民在赛场外表现出的文明素质,都属于文化的范畴。更狭义地看,地域文化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层面,其所结晶出来的物质产物,不啻“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载体,通过它们传播地域文化,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之效。佛山协办亚运正面临着这样一个良机。日前,针对网上正热议的什么才是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佛山手信”问题,佛山市副市长、第16届亚运会佛山赛区协调委员会执行主任麦洁华推荐了陶艺和剪纸。借助“手信”传播佛山文化,不失为有效利用文化载体之一。

  “手信”是粤方言对小礼物的专称,因其有信手捎来的意味,注定不会是那种按计划前来购买的大件或贵重商品,而以突出当地的传统人文价值为特色,来赢得游客的喜爱与认同,进而产生自己留念或捎给亲友的冲动。“手信”一旦随来宾分赴至五湖四海,在客观上就达到了文化传播的效果。而当下能够让亚运来宾怦然心动、将来又足以令他们引起回味,满足这样一些要求,“手信”就需要同时具备地方性、民族性、工艺性、观赏性、独创性、收藏性、礼仪性等多重特性。我们看到,陶艺和剪纸这两项佛山传统工艺,都具有佛山地域文化的核心元素。佛山石湾制陶已有5000年历史,享有“石湾瓦,甲天下”的美誉,陶艺制品俗称“石湾公仔”。佛山剪纸艺术源于宋代,盛于明清,佛山人一年四季都有以剪纸作为装饰用品的习惯,无论岁时节日、婚丧嫁娶、寿辰祭祀、交际礼仪,以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玩具都喜欢用剪纸作装饰。月初开通的广佛地铁的一大特色,就是在地铁站出入口的玻璃雨篷上张贴剪纸。剪纸和陶艺这两门课程,甚至进入禅城区中小学的课堂,各个学校可以选择其中的一门课作为地方课程,因此,陶艺和剪纸足以承担起文化传播的使命。

  在迎接亚运的准备阶段,“手信”问题已经一再引起舆论的关注。主办城市广州还首次专门评选了“广州手信”。佛山以官方的姿态强调陶艺和剪纸,有解亚运一时之需的意味。实际上佛山还有不少特色产品,假以时日,也可以通过市民投票等方式,评选出自己最有代表性的“佛山手信”。作为协办城市,亚运诚然是展示佛山特色产品的一个大好机会,这样的契机今后还多得很,风物长宜放眼量。在后亚运时代,如何在把游客“迎进来”之后,让他们把佛山文化“带回去”,铭记佛山,客观上传播佛山,让佛山城市品牌、城市形象和城市魅力在更广范围内不断形成扩大效应,是一个值得有关方面认真从长计议的文化问题。

  (作者系媒体人、著名评论员)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