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南博老大殿将原地“拔高”3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02:10  现代快报

  

南博老大殿将原地“拔高”3米
11月15日,南京博物院老大殿加固顶升工程正在进行,老大殿将整体增高3米快报记者 赵杰 摄

  去过南京博物院的市民,会有这样的感觉:站在中山东路上都看不清主体建筑老大殿,总感觉大殿矮了一截。然而,昨天记者来到正在进行改造施工的南京博物院,却发现老大殿“长个子”了!负责施工的人士告诉记者,南博老大殿将在原地“长高”3米,目前已经抬升了2.68米。这也是目前国内外整体顶升文物建筑物高度最高的一项工程。预计明年三四月份,所有改造工程将完工。

  □快报记者 孙兰兰

  据了解,南博的老大殿是蔡元培先生于1933年倡议、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前国立中央博物院,它造型古朴雄浑,是当时唯一的仿宋辽建筑。

  看过南博老照片的市民都知道,70多年前,建馆之初,南博大殿前后都是地势低平的空地,排水通畅,行人从中山东路上就可以看见:深远宽阔的草坪尽头,三层石台阶上耸立着九开间的仿辽庑殿顶棕色琉璃瓦大殿,屋面坡度平缓,斗拱粗壮有力,承托着翘起部分屋顶的重量。但是后来,南博门前的马路路基越来越高,周边一幢幢高楼拔地而起,这使得南博“越陷越深”,排水也越来越困难。

  据了解,此次实施的工程最重要的,就是将整个大殿往上拔高3米。以后,站在中山东路上,就能很清楚地看到它。为了确保工程质量,该工程专门由东南大学、南京工业大学、江苏东大鸿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河海大学等单位的专家组成了一个项目联合体,对工程进行全程技术指导。

  为啥拔高?

  周边越来越高,排水越来越难

  如何拔高?

  161根立柱同步往上抬高3米

  到昨天为止,顶升工程刚好进行了200天,已经接近尾声。昨天上午,记者在现场看到,原来的楼梯台阶和大殿前的平台,完全断开了,中间落差有两米多高。负责该工程监测组工作的李杏平博士向记者介绍,殿前的台阶没有动,目前大殿已经往上抬高了2.68米,因此,原先相接的部分断开。等到整个大殿提升到3米高度以后,将重新改造台阶部分,与之相连。

  记者了解到,整个老大殿的顶升建筑面积为4500平方米,顶升首层占地面积约2400平方米,重达7700吨。这么大的“家伙”如何让它往上升高3米?而且这个建筑本身又是著名的民国建筑、省级文保单位,稍有不慎就会对大殿本身造成极大影响。

  在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大殿下方是一根根柱子在支撑着。一共161根。顶升工程,就是在每根柱子外部搭上钢架固定,然而将这些柱子先从齐地的根部切断,再利用千斤顶,同步让161根主柱一起往上抬高;然后再接上新的“柱腿”,同时还要在柱子底部加上隔震设施。正常的速度是每天“长高”15厘米,不顺利的时候,一天1厘米也“长”不了。

  听起来,原理很简单。但是这么重的建筑,必须时刻保证整个建筑的平衡,每根柱子的高度误差不能超过3毫米。然而,实际上,每根柱子由于位置不同,所承载的重量也大不相同。有的柱子只需承受10吨,有的却要承受140吨。这么复杂的情况下,如何保证平衡?千斤顶对每根柱子该用多大的劲往上抬?

  在监控室,记者看到了一些奇怪的仪器。一台仪器的屏幕上,跳动着一排排波状曲线,就像医院心电图一样。 “这其实就是大殿每个区域的心跳脉搏,可以及时显示出它们的身体状况。”李杏平指着“心电图”说,他们在不同区域的柱子上一共安装了11个传感器,柱子上的每一点动静都会有所显示,就算你在旁边跺个脚,波纹也会动一动。这些数据有一个安全数值范围,一旦超过了范围,就像医院的监护仪一样,会立即发出警报声。

  对每根柱子的抬升高度,也有及时显示。记者看到,这种仪器的精确度,竟然可以达到0.01毫米!因此,哪怕柱子之间的高度只差一根头发丝那么细,屏幕上都能很清晰地看出来,一旦差距超过了3毫米,旁边的一台仪器就会报警,并显示是哪里的柱子出了毛病。

  全程监测!

  时刻监测大殿的“心跳脉搏”

  整体提升之后, 市民参观时的路线会觉得顺畅很多。因为老大殿下部的民俗馆地下展厅,与西北侧科技馆的地下展厅,标高差从6米多一下子降到了3米多,参观路线过渡更加自然流畅。

  据了解,原先老大殿平台下的空间层高只有2.8米,减去梁板高度以及设备管道使用高度之后,几乎无法利用。整体顶升后,该层层高一下子扩展为5.8米,除了设备管道以及梁板占用空间外,还有约4米左右的净高可以利用,比如做仓库堆放物品。此外,长高了的老大殿,也将变得更“坚强结实”。据了解,原本的老大殿压根没有抗震设计,改造工程完工后,可以抗七级地震。

  作为技术总负责人,东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李爱群谈起南博老大殿整体顶升工程格外自豪。他告诉记者,该工程是目前国内外难度最高的顶升工程,创造了世界上多个第一:是目前全世界占地面积最大、同步顶升点最多的建筑物顶升工程;3米这样的高度,也是一次性升高度最高的文物建筑物顶升工程;而悬吊顶升的公法在全世界也是首次采用。工程完工后,一些高新技术也将成为南京博物院的展览内容。在老大殿首层, 将专门设置一个隔震技术参观室,可以清楚观测到老大殿柱下的橡胶隔震设施,整个工程制作的录像资料和动画资料,也将向参观者公开展出。

  效果不错!

  以后,老大殿能抗七级地震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