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亚洲厨王”的三个梦想 厨王用显微镜研发中国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04:59  东方今报

  厨王用显微镜研发“中国菜”

  用显微镜来研发菜品的另类大厨孔祥道

  □今报记者 陈亮/文 袁晓强/图

  掂大勺是厨师的本分,用显微镜做研究是科研人员的工作。当一个烹饪大师放下大勺、用显微镜来研发菜品时,他做出的菜,还能有原来的味道吗?在外行人眼里,孔祥道就是这样一位另类的大厨。日前,记者走进孔祥道的“中国菜”研发中心,探访这位大厨的“科研”生活。

  ●放下大勺搞科研

  郑州高新技术开发区,孔祥道工作的“中国菜”研发中心并不显眼,楼前的大片空地上荒草丛生,略显荒凉。

  孔祥道四十出头,却已从厨27年。个头不高,黑脸,如果不是满屋子的奖杯和奖牌,很少有人把他和“名厨”联系起来。

  他是孔子的第75代传人,有一堆头衔:中国烹饪大师、中国乡土菜国际烹饪大师、国家高级营养师、亚洲厨王、全球华人餐饮名人委员会委员、中华伊尹饮食文化研究会会长。

  这里的每个头衔,在厨师界都是响当当的名号,孔祥道自己也说,靠着这些头衔,他可以走遍全国、吃遍全国。

  但最近几年,孔祥道却渐渐远离了大勺,慢慢和显微镜成了朋友。

  在孔祥道的工作室里,桌上放着一台显微镜,各种试验器材也一应俱全,“我要看看自己研发的菜品,在常温下是啥状态,放不同的材料后,又会有什么变化”。

  孔祥道一边解释,一边坐到显微镜旁演示起来,虽然没有穿白大褂,但架势却透着几分搞科研的“范儿”。

  孔祥道身后的柜子里,放着各种瓶瓶罐罐,上面写着“八角液、辣椒提纯液”等字样,而这些液体,也都是孔祥道自己捯饬出来的。“我研究的各种菜品,做的每一项冷冻试验菜品,里面绝对不放味精,更不放一点添加剂。”孔祥道拍着胸脯保证。

  ●深加工附加值才能大

  孔祥道拿出一盒方便烩面,撕开包装、加进料包和肉块、泡上开水,“尝尝我研发的方便烩面”。

  6分钟后,一碗热气腾腾的烩面露出真面目。和市场上的方便烩面不同,这碗烩面汤色清纯,配菜有黄花菜、木耳、青菜,面皮也宽窄各异,从品相看,绝不是机器轧出来的。

  指着这碗烩面,孔祥道侃侃而谈。

  他说,这款方便烩面,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非油炸烩面,所有面皮都是工人手工抻出来的,不用油炸,只经过干燥和特殊工艺处理后,最终成为一款最接近饭店现做的烩面口感的方便烩面。

  而对于面皮的干燥和特殊处理工艺,孔祥道笑而不谈,他说,这是商业机密,不便外露。“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在商丘和舞阳批量生产,省内不少超市都在零售了。”孔祥道说,可别小看这一碗面,先不说面皮的干燥技术,只说面、料包、肉块,“在商丘和舞阳建厂,用的都是当地的优质面粉、菜和羊肉,再加上雇用劳动力,绝对能给当地农民带来很多额外的收入”。

  采访中,孔祥道的一个徒弟拿来一箱卢氏县的特产:香菇、鸡腿菇。

  徒弟告诉孔祥道,卢氏一家搞特产的公司听说孔祥道在搞农产品深加工方面的研发,就多方找到他,请他带来一些特产,请孔祥道帮忙出出主意。“新鲜香菇和干香菇,经过脱水处理后,都能做成各种口味的即食香菇。我现在也只有这一个想法,等忙完这一段儿,我调配几个口味试试。”孔祥道说。

  孔祥道介绍,前一段时间,丹江口水库一个渔场负责人找上门来,请他把水库鱼“加工加工”,做出特色口味来,“我正在琢磨这个事儿,市场上有鱼罐头,有鱼干,我必须做出特别口味,才能有销路。”“每到这个时候,我都庆幸自己还是个大厨,可以变着花样试验。”聊起眼下不少人慕名找他寻求帮忙,孔祥道说,如今,光靠卖农产品,根本挣不了大钱,必须深挖这些农产品身上的附加值才能致富,“这个道理,不光企业家们知道,农民们也都深有体会”。

  孔祥道还特意拿出几款用玫瑰花加工而成的糕点让记者品尝,他说,这是渑池县一家玫瑰园请他研发的玫瑰点心,不久的将来,这几款玫瑰点心就会批量生产了。“我所做的,已经不是一个厨师的本分工作了,但我觉得,这又比单纯干厨师有意义”。

  ●“中国菜”的含义

  帮别人研发特产的新吃法,只是孔祥道工作的一小部分。在他的研发中心,中餐冷冻、中餐工业化才是主要“业务”。

  孔祥道的研发中心里,有几台大功率的冷冻柜,里面冻着各式菜品,梅菜扣肉、糖醋排骨、麻辣羊蹄等,“现在只有100多个品种,包含了中国八大菜系的经典菜品”。

  孔祥道研发菜品的程序是这样的:他亲自下料、配菜、制作,手下工人严格按照其配方制作出成品,真空包装后冷藏(部分菜品在常温下保存),然后再经过微波加热,由孔祥道和徒弟们亲自试吃,了解菜品口味、质量是否发生了变化。

  经过反复试验和层层把关后,如果一个配方菜品的口味和质量始终如一,孔祥道就会批量生产一些,放进冷柜里,“到这时,这个菜品基本就成熟了”。

  孔祥道的几个知名配方菜品,已经被几家企业拿去批量生产了。他介绍,他配制的一款酱肘子,被省内一家大型肉食加工企业推广后,在市场上反响不错,每天仅此一款菜品,就要用去数吨肘子原料。

  孔祥道给自己的菜品起了个响亮的名字——“中国菜”,他说,说得简单一点,他研发的菜品,涵盖了几乎所有中国的菜系,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从这里出去的菜品,味道都是一致的,“这就是标准化生产”。

  ●人人都能变“大厨”

  指着研发中心楼下的那块荒地,孔祥道憧憬着自己的未来,“我要在这里建一个厂房,生产我研发的菜品”。

  这个厂房,将是孔祥道的中试车间(从实验室,到小规模试验车间,到中等规模车间,最后一关才是工厂)。

  按照孔祥道的设想,这个中等规模车间生产的产品,可以满足郑州周边很多家庭、宾馆、饭店的不同需求。

  普通人从超市买来成品,经过简单加工,一道由大厨亲自研制的梅菜扣肉就能上桌了;而饭店、宾馆在购买这样的产品后,将会省去洗菜、炒制等环节,节省的不仅是能源,还有各项人工开支。

  这些产品和市场上的罐头类熟食、各式风味即食小吃有何区别?如何才能打开市场呢?对此,孔祥道举了一个例子。

  河南有一道名菜叫鲤鱼焙面,真正能做好这道菜的厨师已经不多了,更别说能有企业把这道菜批量生产了,他正在做的工作,就是让这些其他人做不了的、不敢做的、市场上没有的菜品实现工业化。“现在很多菜品尚在研发阶段,厂房还没有建起来,我要用自己的产品质量来说话,这样才能打消消费者的顾虑。”孔祥道说。

  本新闻共4页,当前在第1页1234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