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江北机场曾一票难求 购机票通宵排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07:25  华龙网-重庆商报

  

江北机场曾一票难求购机票通宵排队
江北机场曾一票难求购机票通宵排队
重庆江北机场(资料图)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重庆江北国际机场供图
江北机场曾一票难求购机票通宵排队
市民自发为第二条跑道工程奠基首席记者 钟志兵 摄

  这是重庆第一条高速路,从红旗河沟出发,经人和立交到江北机场,全场23公里。透过车窗,映入眼帘的是花团锦簇的楼盘、规模宏大的工业园区。15年前,在老重庆人的记忆里,机场高速沿途还是一片阡陌沉寂的农田。曾经因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被称为“江老幺”的江北县如今崛起成领头羊。11月14日,记者来到机场高速,沿途寻找这座城市变迁留下的痕迹。

  道路今昔

  首条高速路 23公里修了三年

  1986年动工修建的机场高速,全长23公里,1989年11月通车,它是重庆市内首条高速公路。

  修路的是交通局从事养路的一群技术人员和道班工人,技术力量比不上当时的城建局和市政工程公司。很多人并不看好,有人甚至说:“3年修好高速路,我手心煎鱼吃!”市高发司一位退休的负责人说,“以现在的水平,修23公里路,哪用得了3年?”

  道路是按一级公路标准实施,双向四车道。周师傅常年驾车往返江北和渝北之间,“道路沿途和两端现在全都变了”。周师傅说,当年公路沿途是一片阡陌沉寂的农田和丘陵,田野间炊烟袅袅。公路通车之初,车辆少,很畅通,从机场出发10多分钟就可下高速。但由于天桥和下穿道少,农民横穿高速的情况令人头疼。他说,为了防止横穿高速,施工方在护栏外面还增设了高高的铁丝网,但还是有人掰掉铁丝网横穿,特别是一些鸡鸭等牲畜钻上高速路后,被飞驰而过的车辆碾死。

  现在没有鸡鸭上路了,铁丝网取了,横穿高速的也没有了,公路两旁的村庄被鳞次栉比的楼盘和规模宏大的工业园区取而代之。城市发展了,随之而来的还有就是车辆的拥堵。

  明年7月拓宽成双向八车道

  “机场高速原设计通行能力为每小时3000辆车,但2005年~2007年期间,高峰期每小时就达到2~3万辆”,江北机场有关负责人说,取消收费和机场旅客量增大,加重了这条交通大动脉的压力,一旦遇到车祸事故堵车,乘客只好跑步赶飞机。

  这一切,张师傅记忆犹新。“路况不好、随意停车等都曾在这条路上集中体现,那时,最多能开80公里/小时,入夜后,随时都能看见超载车辆在路上行驶,加上路面破损严重,走一趟至少要半小时。”2005年,机场高速首次进行改扩建,极大地提高了通行能力,但改建后的机场高速的主体仍为双向四车道。近年来,江北机场客流量每年以四五百万人次递增,机场高速再次出现拥堵严重的情况。加快机场高速路拓宽改造迫在眉睫。今年5月,拓宽改建工程正式启动,拓宽改建实施范围始于东环立交至机场立交,全长13.8公里,为双向8车道。

  “明年7月1日有望竣工,届时通行速度将提升到80公里/小时以上”, 市城建有关负责人表示,届时机场高速拥堵状况以及因暴雨造成的洪水堵路问题等都将得到解决。

  历史故事

  嫌占用农田 不情愿建机场

  机场高速通车后,两路与主城的距离从过去的2小时缩短到20分钟。众多企事业单位纷纷北迁,敏感的商人也把触角伸进这块宝地。当时作为渝北区行政中心的两路镇,也不过是一个小乡场,一支烟的工夫就可转遍整个场镇。江北机场扩建指挥部负责人蔡洪斌称,1988年,江北机场落户两路镇,为渝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渝北区前身是江北县,过去经济非常落后”,渝北区委宣传部调研员(原副部长)李蜀霖说,到1985年,机场建设有了眉目,许多人闻风迁来两路镇,居民增至万人,但整个城区面积只有0.47平方公里,全县GDP不到3亿元,被戏称为“江老幺”,县领导到市里开会都没底气,总坐最后一排。1985年年底,江北机场在两路镇东侧破土动工,在当时“以粮为纲”的背景下,市里提出要在两路修机场时,江北方面并不情愿,理由是嫌机场要占掉大片的农田。已退休的渝北县某领导曾回忆说,当时川维厂、仪表总厂等不少大企业有意落户,都被拒绝,“主要是市里下了‘死命令’”。

  如今,“江老幺”崛起成领头羊,渝北区有着重庆的诸多第一:第一个现代化机场、第一条高速公路、第一片高级别墅……李蜀霖说,机场路和机场修建极大地拉动了渝北的经济社会发展,现在机场高速沿线的经济占了整个渝北经济总量的90%以上。

  邓小平题写“重庆机场”场名

  重庆机场建设的历史得从1929年秋说起。《重庆市志》记载,1938年至1939年,白市驿机场、中坝机场、九龙坡机场相继建成。一时间,重庆成为中国民用航空网络的核心。1950年,长江涨水,全市飞机起降全部改在白市驿机场。“白市驿机场最大的问题就是净空条件差,一遇到大雾就‘降不下来,飞不出去’”,1984年,经国务院和中央军委批准,地处两路的机场(现在的江北机场)被列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1990年1月22日,机场建成并正式通航,邓小平亲自题写“重庆机场”的场名。

  当年的航班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而且不是每天都有,坐飞机主要是政府要员。在重庆民航工作38年的蔡洪斌说,改革开放以后,重庆对外联系和交往越来越多,1992年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突破100万人次。随着坐飞机的人也越来越多,一票难求的情况随之出现。特别是1992年前后,有的为了买到一张机票,不得不在机场售票厅的石凳上坐一晚上,有的则请人通宵排队。

  随着机场建设的发展,1997年~1998年,一票难求的状况得到缓解。江北机场宣传部负责人说,机场当年旅客吞吐量为44万人次,去年旅客吞吐量达到1400万人次,今年有望突破1600万人次。“坐飞机也不再是身份的象征,普通市民也都坐飞机了”。

  专家点评

  “规划留白也是发展生产力”

  “30多平方公里的用地控制30余年,这条路上最大特点就是规划留白”,重庆方言作家张老侃说,机场周边等地势开阔平坦,很多商家一直对这些地块垂涎三尺,但最终没有被开发,实在是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他说,对于重庆这样一个山地城市,大型交通基础设施的选址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所以必须提前预留。对此,重庆城市规划者有很强的预见性和前瞻性,有力保证了今天江北机场扩建和重庆城市发展的需求。如果规划部门没有把握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和科学预测,那么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我们只能到垫江、长寿一带去再建机场,“那就麻烦了”,张老侃认为,科学的规划留白也是发展生产力。

  本组稿件由 记者 李双全 采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