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汉老教授为学新课程泡图书馆 讲课好评如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6日14:53  荆楚网

  荆楚网消息 通讯员 周桂霞 罗琴

  (编者按)唐明文,男,红学专家,副教授,武汉市人,1944年出生。1966年毕业于武汉师范学院(今湖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在长期在郧阳地区(现十堰市)任教。1981年后,先后担任竹山县委办公室主任、郧县县委宣传部长、十堰市文化局副局长。2003年至2008年初,任华中科技大学武昌分校新闻传播系新闻学教研室主任,曾被评为该校十大优秀教师之一。现任职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学院新闻与艺术系,担任新闻学教研室主任一职。

  年过花甲、已近古稀,讲台上仍常见他叱咤风云、指点江山的风采;课堂上一时鸦雀无声,一时掌声轰鸣,是他把同学们带进情景交融的红楼梦境,传授着实用丰富的新闻知识;他大学毕业即到学校从教,退休后重又走上讲台,三尺讲坛与他有着千丝万缕的缘分;既有理论,又有故事,在他的空间,师生永远合为一体,居高不下的满意率是对老师的最高敬意。

  红楼 缘

  早在大学时,唐老师就与《红楼梦》结下不解之缘。毕业论文,他选的方向就是元明清文学。

  1966年从武汉师范学院毕业后,唐老师就到郧阳师范任教,什么都教。文革时,能看的书不多,无非是《毛选》、《鲁迅文集》。因为毛主席喜好的关系,《红楼梦》在那个年代也没有判为“禁书”。中文出身的唐老师就是在那时候开始钻研《红楼梦》的。由于文革期间不招生,师范不久就倒闭,唐老师便去教中学,后来总算进了县城。眼界略微开阔了,于是,积蓄了好久的“红楼情感”终于爆发出来,一万字的《红楼三玉》论文面世,刊登在当时唯一的红学刊物《红楼梦学刊》上。

  1991年出版的红学研究著作《古今茫茫同此恨》,是唐老师那些年关于《红楼梦》研究心得的汇编。其中《红楼梦的视点》,还编入了《红楼通史》。2007年,又出版了红楼普及读物《红楼鸳鸯谱》。

  教书 癖

  如果说刚毕业那会到郧阳教书是“被分配”,那从十堰市文化局副局长的位子上退下来后仍想着教书,就是实实在在的喜欢。

  退休后回汉,唐老师想教书,媒体朋友们就建议教新闻学。于是来到华科武昌分校教“新闻学概论”,不久即被评为该校十大优秀教师之一,接着就当上了教研室主任。他当主任时干了个事,就是将每个老师分了方向,有目标地培养,从而改变了都当“万金油老师”的状况。刚刚出道的年轻老师们几年后纷纷变成了“专家”。而唐老师就只带年轻老师暂时带不了的课——当时是“中国新闻事业史”和“广告学概论”。因为讲事业史需要一定的积淀;而广告学需要有广告方面的实践,新闻学科班出身的老师们显然并不熟悉。

  说起广告学,还有个小故事:

  最初,是湖北二师(原省教育学院)请唐老师去教广告学。那时候,广告学还是门新兴学科,大学基本上没有这门专业。

  那个暑假,唐老师就泡在省图书馆。早去晚归,中午在省图吃个便饭,天天查资料,天天学。最后工作人员都认识他了,经常去省图的年轻人也认识他。大家都很讶异,“您这把年纪了,还这么拼命学……干嘛呀?”唐老师笑笑,“查资料,查资料……”也是从那个时候起,唐老师借着给学生找实习岗位的名义频繁出入广告公司,结交了一些广告界的朋友,逐渐熟悉业务。就这样,一片心血之后,唐老师在二师讲的广告学也大获好评。

  经验 强

  唐老师当“先生”,为什么走到哪里都好评如潮呢?

  唐老师有自己的“三大法宝”:一是爱学生。唐老师认为只有对学生有“爱”,才会想学生所想,备学生所需;二是重视提高学生人文素质,“所有科目,尤其文科,都是人文素质课;变成素质了才有用,死的东西记不得了可以翻书嘛”。第三,就是技巧。

  唐老师讲事业史:不光是讲报刊,而重点是讲人。从人物讲起,鲜活生动,穿珠成线,让学生印象深刻,既学了史,又懂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唐老师讲课的技巧,首先指口才。讲好普通话是基础,说话连贯流畅,语言干净,没有不好的语言习惯,严格按语法说话,不讲官话、套话。第二就是肢体语言。唐老师讲课从来都是站着,不仅方便运气,还利于肢体运用。最后一点是表情,他有一个说法“老师应该同时具有表演的才能”。

  唐老师说:每一堂课的设计、策划,不仅要有重点、难点,还一定要有兴奋点,抓住学生们的注意力,调动起大家听课的兴趣。唐老师的课堂,每堂课都会有三到四次笑声,这就是策划的效果。

  在剧团干过的唐老师还提到,上课还应该有个“候场”意识,这不仅是一种礼貌,更是一种职业道德,一种对职业、对学生的尊重。每次上课,唐老师都会提前到教室,做好各项准备之后,喝点茶,酝酿感情,将情绪调整到今天讲课最需要的状态,这样一上课就可以进入正题了。

  走过六十六年风雨路,唐老师说他记忆尤深的还是在十堰的那三十年:10年,教书;5年,剧团;15年,行政干部。这三十年的黄金岁月,献给了那片土地;人生最辉煌的部分,也在那里定格。然而,一切都已成为过去,只要活着,就要将人生活出滋味——唐老师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诠释了“活到老,学到老,干到老”的深层内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