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我想跑得像人那样快(图)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02:32  华商网-华商报

  

我想跑得像人那样快(图)

  11月8日清晨,一辆225路公交车因乘客多车门无法关闭本组图片由本报记者 宁峰摄缓解交通拥堵,全世界的国家恐怕都是一样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然而,在西安或者我国的很多城市,由于拥挤不堪的公交车,不少人放弃了依靠公交出行的想法,购买私家车,随之带来的是更加拥堵的交通。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大参与者。公共交通如何发挥其真正的作用,为西安缓堵做出贡献,是一个需要认真对待的课题。

  换乘路线

  宁可步行一段路 也不愿堵到路上

  家住西影路新疆三所的刘鹏在高新区高新路上班,路程大约12公里。每天上下班,他都要和站牌处黑压压的人群一样,愤然不顾地挤上公交。然而天冷以后,刘鹏发现,他乘坐的400路公交越来越难坐了,经常过去三四辆,人挤得满满当当的,他干着急上不去。“人都快贴到玻璃上了,站都站不上去。”刘鹏说,好不容易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却堵得寸步难行。400路公交车所经过的吉祥村、小寨、大雁塔等站,都是人流量超大的地方。

  一次下班高峰,刘鹏决定换个乘车线路,他在高新路乘坐308路公交,走南二环一直到西部家具城下车,再走1公里多就到了他家。“我宁愿多走几站也实在不愿意堵到路上。”换乘以后,刘鹏要比以前多走2公里的路程,但耗费的时间要比原来少。首先,308路很少出现挤不上车的情况;其次,南二环的拥堵状况要比小寨西路、东路好一些。

  李涵是西安一公交论坛的网友,对于公交线路的走向、配车,他特别清楚。正是由于对公交线路的熟悉,李涵出门总是先选择好出行线路。以上下班为例,家住大雁塔附近的他在凤城三路上班,大多市民的选择都是在小寨倒车,再换乘600路、K618路等大公交线路,但对李涵来说,走中轴线上班,是个跟时间赛跑的选择,有时候不可控制。“中轴线人流量太大,等车的人多,通行缓慢。”李涵选择的是,在北池头乘坐801路公交一直到太华路,再步行1.5公里。“尽管远了点,但至少我不会迟到。”

  对于上班族来说,怎样科学地坐公交?李涵说,重要的是看一条公交线路的等车难易度和拥挤程度,如果一条线路的公交车连着来了三四辆都挤不上去,那最好就做别的选择。

  乘车体验

  一站路用了6分钟 光等乘客上车就3分钟

  11月1日,星期一。

  上午7时43分,记者在陕师大新校区的起点站坐上一辆600路公交车。对于大学城附近的站点来说,看不到周一上班早高峰的情景,600路公交车以两三分钟一站路的速度顺利行驶着。

  7时51分,公交车到达金堆城小区站,车厢内一下子坐满了人。

  8时05分,抵达航天大道西口站,一下子上来13个人,车厢内开始拥挤。

  8时08分,公交车到达三森国际家居中心站,站台上黑压压的人。到站上了十几人之后,车厢再也容纳不了更多的人了,司机师傅不断地疏导着:“上车向后挪,后面还有空。向上站,实在上不来坐后车。”

  同时,这一站附近,长安北街的车流量突然增大。从三森到电视塔,短短的一站路,600路用了6分钟,光是在三森一站上客,就等了3分钟。

  过了电视塔以后,公交车开始驶入公交专用道,但在长安南路的大部分路段,由于公交专用道和其他车道没有隔离,不少社会车辆随意变道,驶入公交专用道。同时,一些公交车进出站时,为了绕过前方排队的公交车,也随意地开入社会车道,进出站拐弯时,能一下子占用两个社会车道。

  8时19分,600路到达政法大学站,客流量又开始增大。好不容易挤上了公交,两名乘客因为拥挤起了争执,公交司机赶紧劝说:“都理解一下,高峰就是这,别吵了。”

  8时37分,到达南稍门,公交专用道和其他车辆以绿化带分隔开来,专用道才发挥了其真正的作用。公交专用道里的公交车,明显比其他车道的社会车辆通行得快。

  车辆过了南稍门之后,几乎也是两三分钟一站路快速通过,从南门外到北门只用了10分钟。“今天确实不堵。”与记者同时段体验拥堵的公交六公司运调科工作人员郭利说。上午7时整,她在中登家园乘坐了一辆601路公交车,7时19分到达北稍门,7时25分到达北关。平时两分钟通行的这一站路,因为上客时间长,用了6分钟。其余路段都正常。

  司机路单

  晚高峰堵车最严重 21公里跑了快三个小时

  “自从9月份以来,公交车正点到达的太少了。”郭利翻着六公司所有车辆的调度行车路单说,路单上的行驶时间显示,道路拥堵越来越严重。

  以18路公交车为例,从城南客运站到城北客运站,单程全长为18公里,正常运行时间为60分钟。郭利拿出了一辆18路公交车10月份以来的路单,10月22日,周五,中午12时42分从城北客运站发车,平峰时段,到达城南客运站要比正常运行时间晚了19分钟,耗时79分钟。再看晚高峰,下午5时33分从城北客运站发车,到达城南客运站迟到了39分钟,18公里的路程耗时99分钟。

  再以601路为例,10月25日下午5时16分从中登家园发车,抵达大唐芙蓉园终点站,全程21公里,耗时123分钟,比正常运行时间迟到1小时。

  记者翻了一些线路的路单发现,早高峰时段在上午7时至8时30分,晚高峰时段在下午5时至7时,两个高峰期间,公交车几乎没有正点到达的,迟到半小时至1小时是正常的事情。“晚高峰要比早高峰堵得厉害。”郭利说。拿出601路10月25日一天的路单,40个车里,晚高峰迟到的时间,有44分钟、56分钟、70分钟、85分钟、94分钟,甚至112分钟。“这辆车晚高峰迟到112分钟,也就是说单趟运行了172分钟,21公里的路程跑了快三个小时。”郭利无奈地说,道路拥堵造成公交车无法正点到达,带给乘客的是等车间隔的加大,带给公交司乘人员的是工作时间的延长。

  公交难题

  理想时速为15公里 高峰平均时速才8公里

  有这样一组数据,2007年以前,西安公交每天乘载乘客数量为217万人次,如今,公交日客运量达到了410万人次,几乎翻倍。从2007年至今,西安公交车数量增加了1000多辆。公交车每年在增加,可是市民乘车难的问题却一直存在着。“如果不堵车,运力肯定够,但车辆全部拥堵在路上,周转太慢,市民等车的时间肯定长。”西安市公交总公司工作人员表示,目前西安的公交线路,配车数量都不算少,高峰发车间隔大多在五分钟以内,600路、215路、611路等大线更是以车多出名,然而到了早晚高峰,市民在线路上等车的时间远远长于发车间距,有时候一等就是十几分钟甚至几十分钟。

  目前,西安市城区共有228条公交线路,6881台公交车,公交线路总长度为5333.55公里,线网密度达到了每平方公里2.67公里的公交线路。西安市交通运输管理处公布了这样两个指标,西安的公交拥有数量标准为每万人拥有公交车14.58标台(根据不同的车型换算出来的统一单位),市民依靠公交的出行方式占到了所有出行的36.61%。在管理者看来,这两个数据走在全国前列,可以和北京、上海等多样公共交通的城市相提并论。

  马旭说,从实际的运营来看,运力还是显得很紧缺。道路不畅通,周转不起来,6000多辆车只有4000辆的运力。“我们当初定位的理想时速为15公里,现在呢?高峰时段公交车的平均运行时速才8公里。”

  记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如果用常人跑步速度测算,30-39岁年龄的人,12分钟能跑1.8-2.6公里,平均时速在9-13公里,优秀锻炼水平超过2.6公里,平均时速超过13公里。

  在业内人士高先生看来,除了道路拥堵外,公交乘车难的另一个原因是,公交线路客流分布的严重不平衡,公交IC卡五折的消息之后,西安市98条可刷卡线路乘客爆满,而130条非刷卡线路的经营者,却在为日渐下滑的客流担忧不已。“大多数市民出行,还是选择便宜的刷卡线路。”记者了解到,以前,从西京大学到钟楼,除了无人售票的公交215路外,还有一条公交线路是有人售票的229路。但自从公交卡五折之后,229路公交就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配车从20多辆缩减到13辆,而可刷卡的215路公交车不断地增加车辆,配车高达95部。出入西门的市民经常能看到215路起点站排队的壮观场景,从起点站西门,尚未到钟楼,必然客满。“哪些车难坐?主要的是可刷卡线路车难坐。”西安一公交论坛版主“天罡”表示。

  昨日热线反馈

  不少LED屏路况信息太远对司机择路没参考价值

  “的哥”薛师傅:很多LED显示屏上显示的路况信息往往太远,对司机择路没参考价值。

  昨日上午7时30分,薛师傅的车行驶到南稍门十字时,堵了。他在显示屏上瞥了眼:“太乙路车流量大,请司机朋友谨慎行驶”。薛师傅有些恼火,他说:“谁能在两分钟之内到太乙路啊?都不报点有用的!”薛师傅说,西安的LED屏提供的路况信息离事发地较远,司机需要的是3公里以内的路况信息。

  李女士:二环以外设大型停车场,城墙内只允许公交车和出租车行驶。

  李女士是政府退休干部,多年前去日本出差时发现东京城内车辆特别少,即使接待外宾也是乘坐地铁。李女士建议,将东西南北四条大街变为步行街,只允许公交车和出租车进城,再在二环以外设立停车场,上班族将车开到停车场后转乘公共交通工具。

  康先生:在立交桥路口安装摄像头,监督抢道车辆。

  康先生开车时发现,一上立交桥,很多车辆便开始从旁边抢道,压住了后来车辆的车速,大家谁也不愿意让道,导致车辆“上桥必堵”。他建议在立交桥路口安装摄像头,将插队的车辆拍下并处罚。这样一来,大家按顺序上桥,通行速度就可以保证,拥堵自然不会发生。

  为什么要公交优先

  据了解,在多种城市交通构成中,城市公共交通在占用道路空间、道路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等三个方面,具有其他交通方式无法比拟的优越性。

  一辆大公交车可以运载100名乘客,小汽车则需要30至50辆,道路占用长度增加近9倍,油耗增加约5倍,排放的有害气体最多可增加15倍左右。

  再则,公共交通是解决低收入人群出行难的基本保障,世界范围的研究表明,对低收入家庭而言,交通费占收入的10%至12%,超过12%就成为负担了,为低收入人群提供低价优质的公共交通服务,也体现了社会公平。

  因此,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是提高交通资源利用效率、缓解交通拥堵的重要手段。

  私家车利用率低

  据相关资料介绍,相同面积体积,私家车可能只载1个人,公共车至少可载4个人,由于我国城市家庭均为2~3人呈小型化结构等因素,在现实中经常可以看到,私家车在上下班高峰期所载人数几乎均为1~2人,即车载率总是相当低,这无疑是对紧缺交通资源极大的奢侈浪费,也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之一。

  公交咋优先

  缓解交通拥堵,全世界的国家恐怕都是一样的原则——大力发展公共交通。马旭认为,公交优先,首先相关配套设施要建好,比如公交港湾、公交专用道、公交枢纽。

  目前,西安也在南北中轴线上建成了长13.6公里的公交专用道,然而,公交专用道的利用情况却不甚理想,社会车辆占用公交车道、公交车不走专用道的现象屡见不鲜。

  公交专用道未能充分利用,主要原因是公交专用道上临时路障多(如社会车辆占用公交专用道装卸货物、出租汽车上下客、社会班车占用公交专用道停靠等);非公交车抢“跑道”及站点性拥堵。

  记者了解到,我国的城市公交专用道基本都是在外侧机动车道上开辟,公交车辆因受沿线车辆出入、停靠等干扰严重,实际上不能获得完全的专用路权。

  有意思的是,昆明在1999年世界园艺博览会期间建设开通了国内首条内侧式公交专用道。据称,在交通特别拥挤、横向干扰严重的市中心,公交专用道置于行车条件最好的内侧机动车道,可使公交线路运营畅通无阻。

  目前,在北京、杭州、厦门等城市,已经建设了最先进的公共交通系统——快速公交系统(BRT)。快速公交车道不同于现在的公交专用道,位于车道的最内侧,与社会车道用栏杆隔离,公交车门设置在左侧,快速公交和社会车辆在交叉口由信号灯进行控制,乘客通过地下通道或人行天桥出入公交站台。就西安目前的公共交通状况来看,建设更多更完善的公交港湾解决公交排队进站出站问题,也是一个紧要的问题。

  目前咋调整

  马旭说,除了对公共交通硬件上的投资外,管理部门也将在地铁时代到来时,对西安的公交线路进行一次优化。

  网友“宁烨”说,西安也可以向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习,在中轴线、二环、三环等路段实行大站快车,加速车辆周转速度。其实每年的冬运期间,西安公交都曾尝试过大站快车,比如600路沿线只选择北门、钟楼、南门、体育场、小寨等大站停靠,但大站快车并未成为定势。

  马旭说,地铁二号线开通后,将考虑把与地铁线路重合的线路进行两端断开。以26路为例,本来是从植物园至公交六公司西区,但该线路从小寨一直到龙首村,走的都是中轴线,地铁开通后,有可能会将这样的线路实行两端对开,作为地铁运力的有效补充,进行客流的快速周转。

  另外,有市民建议说,个别公交线路设计不合理,西安周边郊县的公交车一直能开到火车站等市中心,也是加重交通拥堵的一个原因。“从蓝田许庙开过来的公交车,能一直到火车站。这部分线路完全可以调整到市区周边,让这部分客流再进行市内公交换乘。”针对市民的建议,马旭表示,不仅是这些郊县线路,目前西安市几个大的客运站都在二环周边及以内,客运班车频繁进城也会造成拥堵。

  下一步,西安市东西南北四个客运站将迁至三环附近,届时客运站的配套设施里将建成公交枢纽、公交港湾等,郊县线路和客运客流将在这里换乘,减少更多的车辆进入市区。本版稿件除署名外由本报记者 段晓宁 采写

  拥堵个案

  相差不到一分钟不走地下通道偏偏横穿马路

  市民李先生反映,大雁塔北广场经常有行人横穿马路,不走地下通道,导致喷泉表演前后拥堵严重。

  昨日下午,记者来到大雁塔北广场,广场东侧的防护栏已经被撕了两个口子,附近的环卫工人称,口子是两个月前被撕开的,就是为了横穿马路。路上车辆的时速大都在40公里左右,但很多行人依然不顾车流穿行而过。

  广场西侧,协警姚女士在小寨东路路北忙着劝阻行人走地下通道,但有些行人还是要横穿马路。一位50岁左右的女士说:“不想走地下通道,因为上上下下太累了,还是穿马路快点。”记者随即测试了一下,发现走地下通道从小寨东路路南到路北需要1分30秒,而一位男士横穿马路则花了40秒,仅仅相差了不到一分钟。姚女士说,行人横穿马路不仅危险,还会造成行车拥堵,使整个交通陷入恶性循环。实习记者赵瑞利本报记者 贾晨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