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控制物价组合拳:少管制,多补贴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02:41  现代快报

  权威人士透露,近期食品价格上涨过快已引起高度关注,有关方面最近将出台政策控制食品价格过快上涨。国家发改委等部委及各地政府可能跟进出台控制物价组合拳,具体可能包括限价、“菜篮子”市长负责制、价格补贴以及严惩囤积居奇等,尤其加大对炒作棉花和玉米行为的惩罚力度。(11月16日《中国证券报》)

  有关部门此前应对高物价的手段中,没有动用价格管制(限价),如果新调控手段中包括限价,显然,控制物价可用的武器基本都用上了。不过,如何用好这些手段却很有讲究,因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理应以市场调节为主,不宜过多管制价格。

  但在物价上涨压力下,价格管制越来越多地被提到和使用,不但有专家建议以行政管制来稳定价格上限,如福州等地直接限制菜价,而且民间也似乎很赞赏价格管制。但在我看来,价格管制要有法律依据,国家部门只能管好列入《中央定价目录》的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对目录以外的商品价格则要谨慎;地方政府更不可随意把商品纳入地方定价目录进行管制。总之,应对物价上涨不能乱了方寸。

  比如说,由中央定价的天然气、电力,在某些地方出现上涨势头,这必然加剧了民生负担,是最不应该的。例如,北京相关部门日前就民用管道燃气的价格调整问题举行了听证会,目的就是涨价。再如,不久前征求过公众意见的“阶梯电价”改革方案,也被很多人认为是变相涨价。这些最该管好的公共品价格能否缓涨或者不涨呢?

  只要《中央定价目录》中的13种商品价格不涨,一方面就减轻了民生负担,公众应对物价上涨的能力自然增强了。另一方面,电、气、油价格不涨,商品的成本增加有限,自然不会推高物价;再如,管好部分化肥价格,农民种植农产品的积极性无疑会增强。

  对于即将出台的一揽子控制物价上涨的措施,我的建议是,在打击炒作的同时,少管制多补贴,即对13种以外的商品最好不进行价格干预,但为了鼓励生产、降低流通成本,需要财政适当补贴。目前,有关部门应对物价上涨,只对低收入群体予以适当的补贴,使其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但不见对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和流通环节进行补贴,让人遗憾。

  首先要补贴菜农。物价上涨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而食品中菜价上涨最为明显,据官方统计,10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0.1%,其中,蔬菜价格上涨31%。可以说,只要控制了菜价,民生负担就会减轻不少。因此,财政给予蔬菜种植一定的补贴,可鼓励菜农的生产积极性,生产有保障供应就有保障,价格才能稳定,然而,我们只有种粮补贴不见种菜补贴。

  其次是对生活必需品的流通环节进行减税、补贴。比如,菜价上涨除了流通环节太多,还有就是流通成本太高,如果对蔬菜运输进行补贴、减税,以应对油价上涨、减少流通成本,显然有利于菜价稳定。

  通过补贴、减税来平抑物价,不仅政府没有直接越界干预市场,展示了政府调控物价的高超艺术,而且体现了政府责任担当。更重要的是,今年前10个月全国财政收入高达70899.82亿元,可见政府有足够的补贴、减税的财力。(冯海宁)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