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重出现30多对“合同师徒”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14:59  汉网-长江日报

  本报讯(记者冯欣楠 通讯员胡建武 柴林恒)昨日上午11时许,22岁的工人李镇阳站在一台数控机床操作屏前,正在浏览显示数据。进厂不过5个多月,他已开始独立操作。“没有师傅的指导,独立上机床至少要晚半年。”

  李镇阳是武重集团大件分厂一名普通青工。他的师傅是魏涛,大件分厂首席工人技师。四个月前,一纸协议“绑定”他们的师徒关系:2年内,魏涛将负责教会李镇阳数控机床相关技术,需经考核认可。

  协议中除了规定责任,也列出权益:师傅和徒弟每月均可享受200元津贴,年终评先进等优先考虑。如此的“对子”关系,武重今年共选出30多对以合同绑定。

  作为一家50多年历史的老企业,武重厂内一直有师傅带徒弟的传统。然而,今年开始以合同的方式,锁定师徒关系成为契约制。武重人力资源部门透露,希望以此形式,让师带徒产生实效。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武重经营不振,流失不少老工人。进入新世纪,武重再度崛起,今年在位于东湖高新区佛祖岭工业园的新厂正式投产,设备改进一新,以自动化控制为主。

  此时武重厂内,人才断层情况明显,特别是青年工人技术有待提高。新招的毕业生,从学校学来的知识与现实操作有很大距离。

  尽管车间像过去几十年的习惯,给新人们都指派了师傅,但这种“口头”的指定比不得几十年前,那时的师傅责任感更强,以带出好徒弟为荣。魏涛自己深有体会。这个进厂20多年的工人骨干,年轻时也曾经拜过两个师傅,“只要勤快肯学,师傅就会手把手教会,和师傅的感情像父子、兄弟一样。”

  按松散型的师徒关系,师傅可教可不教,徒弟可学可不学,达到独立操作的时间太长。由于都是超大超重等极限机床制造,现成人才到人力市场几乎找不到,只能是内部培养。再继续口头“派师傅”,周期武重等不起。经过调研,武重决定以契约形式,将师傅与徒弟“绑定”,尽快出成果,使新人能独当一面。今年7月,签订30多份师徒协议。

  签了合同的师徒,有硬性的指标规定考核,师傅教得尽心,徒弟也不敢马虎。李镇阳说,魏师傅给了他许多上机操作的实践机会,这是以前实习不可想像的。“有个同时毕业的校友,进武重不久跳槽去了家私企,听说我拜了师特别羡慕,后悔离开武重,他说在那里根本不能指望有人来教。”

  尽管是“契约”关系,上班时间挺严肃的一对师徒,下班会相约去踢球。李镇阳说,“以前就算在一个车间,但彼此之间并不熟悉。现在成了师傅,关系反而融洽起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