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生态退化趋势仍在继续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7日16:27  新华网

  新华网福州11月17日电(记者 胡苏) 中国湿地生态保护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保护成效明显,但在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中国湿地不得不面对生态退化趋势持续、湿地在土地利用竞争中处于劣势等严峻挑战,湿地保护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中国国家林业局副局长印红17日在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当前湿地保护面临的首要挑战在于,全国湿地生态退化的趋势仍在继续。通过对比分析首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已经完成第二次调查的6个省情况,北京、吉林和广东的湿地面积正在进一步减少,黑龙江、江苏和天津的湿地面积虽然没有减少,但湿地效益和功能还在下降。

  参加会议的一位湿地保护官员认为,在与城市大开发、大建设的各项利益博弈过程中,“湿地保护”往往处于劣势地位。一直以来,原生、自然湿地多被定义为“荒滩”“荒水”,在现行土地分类中被列入了“未利用地”,往往成为保障耕地、建设用地、林地等的牺牲品,直接导致了湿地面积锐减。

  另一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于,中国多个国际重要湿地生态特征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变化,其中部分国际重要湿地面临的潜在压力已为国际社会所熟知。

  印红坦言,当前国际《湿地公约》的履约责任,对国内湿地保护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不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必然会被列入《湿地公约》‘黑名单’之中,不仅有损国家形象,更为当地政府带来负面政绩影响。”

  令人可喜的是,湿地的生态作用正越来越受到中国政府关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要求,“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国家生态补偿制度的推进、中央湿地生态保护补助财政专项资金的设立,为湿地保护工作带来了更多“春天的消息”。

  面临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国家林业局提出,2011年将重点推进湿地保护立法工作,加强工程和体系建设,强化科技支撑和宣传教育,努力拓宽国际合作空间,为“十二五”期末全国自然湿地有效保护面积比重提高到55%,初步缓解湿地面积减少和功能退化趋势打下良好基础。

  目前,中国已有约49.6%的自然湿地得到较为有效的保护,为维护国土生态安全提供了直接保障。

  “十一五”期间,中央累计投入14亿元,用于开展湿地保护、湿地恢复、可持续利用示范和能力建设四方面建设。目前全国已开展了201个湿地项目建设,其中林业系统开展了134个湿地项目,地方配套资金超过17亿元。

  这些国家项目有效促进和改善了项目区的生态状况,逐步形成了中国湖泊、沼泽、滨海等多种湿地类型的保护和恢复的示范模式,对重要湿地生态保护和恢复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009年起开展的第二次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显示,在中国东北湿地资源大省黑龙江,三江平原75%的沼泽湿地已划入保护区进行严格保护;丹顶鹤种群数量由十年前的500余只增加到700多只,占全世界野生种群数量的四分之一;东方白鹳分布数量由2000年的100余只增加到现在200余只,迁徙季节达到800多只。

  在中国中、西部地区,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和防护林等工程得到有效实施,大幅度减少了湿地泥沙淤积。“根据对长江中游多个断面水质检测显示,由于植被恢复减少了上游水土流失,长江中游泥沙含量减少了54%。”印红说。

  截至目前,中国共建立各级湿地自然保护区550多处,国家湿地公园试点100处、地方湿地公园120多处;国际重要湿地37处;使1795万公顷、约49.6%的自然湿地受到了较为有效的保护,全国湿地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新进展。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湿地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