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统一户籍”要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02:41  现代快报

  成都市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民众可自由迁徙,并享有平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11月17日中新网)

  在成都统一城乡户籍的思路中,“只做加法、不做减法”的做法值得提倡。

  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应该反哺乡村,但一些地方的管理者仍在侵害农民的合法权益。近年来,各地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制度,为了换取建设用地指标,在农村开展圈地运动,把民房变成楼房,赶农民“上楼”,用腾出来的宅基地,换取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这种以新农村建设为幌子的圈地运动,已经引起了中央高层的重视,前不久国务院会议还专门就此作出相关的规定。

  显然,这些都是错误的发展观使然,错误地认为发展就该牺牲农民利益的思路使然。这种发展观、发展思路必须得到纠正。不仅如此,还要认识到以前欠农民的,现在要还回去。城镇化是需要农民变市民,可在转变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只做加法、不做减法”。

  事实上,这应该是所有城镇化所秉持的理念。不仅如此,在农民进城中还要坚持农民福利就高不就低:当农民的一些福利标准低于市民的,就按照市民福利标准;当农民的一些福利标准高于市民的,就要保持不变。比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就比城市有的医疗保障水平要高,就不该降低;又比如,中央针对农业的补贴不该因户籍性质的改变而取消;等等。此外,在统一户口、农民变市民之后,还必须对进城农民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服务,比如就业指导等。只有从生产、生活上完全融入城市,农民才能真正成为市民。 (王攀)

  城市管理体制

  也要配套转型

  相比一些地方户籍改革的高门槛和功利性,成都户籍改革几乎无条件的自由迁徙,更使“流动”显得真实可亲。

  不过,农民成为新市民显然还绕不开两个问题:在房价高企的语境下,有多少农民能够购买城里的一套房,而无恒产又怎会拥有生活在城市里的恒心?还有就是从乡间文化到城市文化的过渡,其中日常秩序的断裂又该怎样被引导性修复?

  城市管理暗含的转型风险也是硬币的另一面。大量涌入的人口会为城市提供众多廉价劳动力,而庞大的人口流动,也可能产生同步的城市不适应症:自由迁徙即意味着城市管理体制需要修正与完善。这个修正与完善需要一个过程,而人口的涌入则需要前置性的财政管理体制、金融体制、土地体制甚至交通管理体制的改善,如果这些不可或缺的管理体制调整没有提前到位,一旦进城农民选择了用脚投票,就很可能带来城市秩序的混乱,从而形成自由迁徙政策深入实施的瓶颈。

  或许,我们并不应该用如此的苛求来看待成都带有破冰意义的户籍改革;或许,成都新户籍制度的姿态已经足够赢得最大的尊敬。但正是因为深知户籍制度改革之艰难,正是因为深知那些户口本上的利益调整是如此惊心动魄,所以我们才不得不提前给出这些疑问,以帮助成都的户籍新政一路走好。(王聃)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