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民参与建绿道 没人会破坏“自家的”公园

  成都有着橘红色的温暖,能够穿上运动登山鞋踏踏实实地踩在土地上。全世界的国家都在思索如何将城市与自然融合,而成都正在这样一步一步地按计划做下去,同时又认真听取市民意见让大家参与其中,“成都将会有一个伟大的未来”。

  约翰内斯·玛提森

  出生于1946年,成长于德国黑森林地区。大学攻读建筑学,从事了20年的艺术教育工作。之后,作为创意设计师为大众汽车、瑞士航空以及世界各地的画展和雕塑展工作,并在维也纳应用艺术学院和海德堡大学任教。多年来,作为进行自由创作的景观设计师在世界范围携手年轻人共同实施项目。他试图通过这些项目,修复被破坏的景观,并挽救相关的文化财富(例如印第安人和澳大利亚原住民的文化)。因为工作上的贡献,他曾在波兰、美国和希腊获奖。

  成都印象

  能穿着运动登山鞋

  踏踏实实地踩在土地上

  成都商报:能谈谈您对成都的印象吗?

  约翰内斯:成都给我的整体印象是橘红色的。我去过北京、上海。北京的张力很大,古老和现代并存,上海高楼大厦林立。我在上海时穿着像模像样的皮鞋,来成都后我换成了运动登山鞋。我在成都能够穿上运动登山鞋踏踏实实地踩在土地上。你们成都各种色彩混合在一起,有热情的市民、美丽的自然,有古寺也有公园,都让我感到格外亲切。

  城市绿地的理念

  是自然和人文的结合

  绿道要保留自然的味道

  成都商报:您觉得建设一座城市的绿地和公园,应该基于什么理念?

  约翰内斯:我坚持一种自然与人文结合的理念。从全世界来看,现在人们更加看重的是自然与城市的融合。底特律是全球盛名的汽车城,如今它却正朝着田园城市转型。据我所知,它的三分之一将会变成农田。

  自然融入城市后,人们在城市中就能感受到自然之美,自然的能量。比如说你们的绿道,要保留真正的自然味道。在自然中,可以设计一些标识,让人们认识和观察自然。人与自然结合,不仅是自然对人好,也是人对自然好。可以有块地方,让人们为自然写作、画画,形成人与自然真正的交流和互动。

  成都商报:在您的书中,反复强调了艺术和能量,您认为在成都的绿地和公园中,如何将这两点和成都特色结合起来?

  约翰内斯:艺术不仅是某个艺术家的艺术,我们可以将艺术放入自然,在自然中反映,这就叫自然艺术。在成都的公园中,可以将中国的艺术和全世界的艺术结合在一起。

  关于绿道建设

  不只是政府的事

  让市民自己植树、浇花

  成都商报:在现代城市里,大型市政公园多是开敞式的,这带来了治安、卫生、公园设施维护等管理上的问题,您有什么方法可以缓解这些矛盾吗?

  约翰内斯:最重要的是让市民参与到绿道建设中来。我知道,市政建设都是相关规划单位、建设单位在负责,但是,我们可以以此为契机,将市民们带回自然。在长期的城市建设中,市民离自然越来越远,并逐渐从自然中剥离。在绿道建设中,媒体能够起到号召他们参与建设的作用,比如在春天宣传植树。建设绿道不只是政府和执行方的事,更是市民的事,我说的参与不是去公园里打太极拳,而是体现在建设过程中,让市民自己去植树,让他们自己去浇花,让他们切实地感到公园就是他们自己的。还有谁会去破坏“自家的”公园?

  就我个人来说,我是非常反对修围墙的,只有在危险的地方为了保护小孩子才应该修围墙,而不应该用围墙将城市与公园隔开。

  成都商报:在绿道建设中,市民们从经济角度出发,提出了在公园绿道建茶馆,你怎么看?

  约翰内斯:这种想法没什么不好,不过经济并不只是赚钱。比如,大树在春天从土地中吸收营养奋力生长,自然的所有都为它所用,到了秋天,它开花结果落叶,将从自然中得到的又还给自然,这反映了一种高度的可持续的经济。所以我觉得在开茶馆赚钱的同时也应该考虑到给予。

  关于绿道规划

  自然不只是树和草坪

  沙、石、山也是自然

  成都商报:看过成都绿道体系景观图后,您有什么具体的建议吗?

  约翰内斯:我认为成都的绿道体系规划得十分漂亮,但有些地方还要想办法突出一些特点。树、草坪的确是自然,但是自然却不仅如此,沙、石、山也是自然。在规划中,可以将这些自然景观也带入其中,使人们感受到不同的自然。比如说,在你们的设计中,可以借鉴中国东南西北四个地区的景观。(指着多宝寺公园景观图)这些民居周围当然应该由绿色包围,但是这个外围呢,能不能考虑加入另一番景象呢?

  关于如何了解自然,我举一个例子。奥地利有一个150平方公里的公园,人们走遍整个公园就得花费一周的时间。在那座公园里,人们能够探寻自然的奥秘。比如认识水的循环(拿出一个画板)。水从天空降下,从冰山融下,流入小溪河流,又汇入大海,有的蒸发,有的被植物吸收蒸腾,有的最终形成大气中的暴风雨。在公园里,人们能了解到树木是如何生长,土地是如何形成,鸟儿为什么老是成群结队等等,这些都非常重要。在这种模式中,人们在亲近自然的同时也能更加了解自身。

  关于绿道和城市

  绿道体系是“城市之心”

  要把自然搬入城市大楼

  成都商报:对城市来讲,绿道不仅是一种基础设施,也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手段,您如何看待绿道与城市的关系?

  约翰内斯:用人体来打比方的话,绿道体系就像人体的肺和心,有了肺我们才能呼吸,有了心我们才能体会各种情感。绿道体系就是“城市之心”。

  成都商报:作为市民出入的公众场所,绿道不仅具有通行功能,它还是城市景观,那么在绿道与历史文化结合时我们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约翰内斯:历史与未来相互辉映,我认为不光是历史,绿道也应当融入未来的元素。我还不知道如何将未来带入,但绿道这种理念本身不就是未来吗?

  成都商报:在中国,许多城市追求高楼,您如何看待这一现象?中国大量的城市“千城一面”,您觉得该如何解决?

  约翰内斯:这种现象非常有趣,欧美人现在已经不建高楼了。在美国,人们都住得很矮,并且出现了“城中乡村”现象,人们在城市里耕田犁地,像在乡村一样生活。中国还正处在农村向城市发展的过程中,目前不可能像欧美那样规划。但是我们何不考虑在高楼中隔五层就建一个“社交层”,专供居民聚会、娱乐,进行体育活动。另外,每一层楼的结构、建材等也可以各不相同,各具风格。这是一种将自然搬入大楼的做法,建设田园城市其实也可以从每一栋高楼着手。

  成都商报记者 李迎春 张强 实习记者 文汇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