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深圳部分居民定期赴香港购买更便宜内地产品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06:19  中国青年报

  眼下,东方版的《纽约生活指南》正在深圳真实上演。各大论坛中,各种“省钱秘笈”成了最受欢迎的帖子;商家68小时不间断打折购物,一度让步行街东门老街成了不夜城;而各种团购、打折、优惠的信息、海报成了深圳主妇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恨不得“非折不买”。而当下深圳主妇们最新的省钱秘笈,就是到一河之隔的香港购物。

  在深圳工作的李小姐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去香港。以前,她买的东西大多数是帮朋友带的化妆品、电子产品或者燕窝等名贵食材,但最近,她从香港带回的都是些日用品。“发现香港的有些东西比深圳便宜,而且还更好用”。李小姐常用的一款洗发水,家庭装的1000毫升香港售价折合人民币才34元,而深圳超市里要50多元;另一款常用的大陆产牙膏,深圳卖15元,香港折算下来仅13元,而且分量更多。

  李小姐每个月因为公务需要往返香港多次,正好顺便带回一些日用品,这种“在深圳赚钱,到香港花钱”的生活模式让她很享受。“我买的大多是进口货,但是支付的却是深圳的平价,即使偶然有内地产品,也比从内地买便宜”。

  不仅李小姐,全职太太洁儿也打起了到香港购物的小算盘。她年初办理了一签多行去香港的证件后,对香港的购物场所更加熟悉了。上水、铜锣湾、旺角都是她常去的地方。“总不能天天买手机和燕窝吧,后来发现也有不少商场的日用品更划算,质量更好,用久了也就成了依赖,比如沐浴乳和酱油。现在连卫生巾、棉签都买品牌货,袜子、内衣,成打成打买。”

  随着物价的上涨,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琐碎但却事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从生活的后台走到了新闻前台。11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0月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其中,10月CPI同比上涨4.4%,创自2008年10月以来25个月的新高。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0.1%,为CPI上涨“贡献”了74%。在深圳,福田区一位主妇11月12日发现,超市鸡蛋的价格已是9.9元一斤。

  “积极主动地想办法把生活成本降下来”,李小姐工作8年,但工资一直没有提高,她觉得,即使不能跑赢通胀,至少也要“海囤”自救吧。

  中英街火爆 催生新职业

  “突然间就火爆了,前期没有一点预兆”,在深圳与香港的界街——中英街上,“实惠百货”的老板周六早上10点半就开始补货了。人来人往、热闹不休的人流让这个小店内人头攒动。“两天前刚补了十多箱奶粉,今天又断货了”,老板的脸上洋溢着笑容,插空跟记者说一两句话时,手里还不停地忙着。

  原在店内的收银台现在已经挪到百货店外,几台收银机一字排开,收银员手脚麻利地收钱找钱,但购物篮子还是排起了长龙。店外,买东西交款的几乎都是清一色的主妇。

  经历多年的沉寂和衰落后,中英街再度火爆了,没有任何征兆。驻守中英街的广东边防六支队十三中队指导员王玉强告诉记者,近一个月来,进出中英街的人数确实是上升了。“进出中英街的人分为两种,一种是持有多次通行居民证件(黄证)的,一种是持有旅游证件的,平时这种持有旅游证件(蓝证)的每天约1500人,但这一两月上涨到3000多人。”

  王玉强说,在这条仅230米长的街道上,一下子多了这么多人。“为了应对这种新变化,我们增加了警力,进一步提高了验证速度,但还是有些忙不过来。”

  实际上,中英街购物是深圳主妇们省钱秘笈中的一个样本。相比到香港购物的时间和成本,中英街购物更加方便和低廉,日用品平均价格比深圳低了近四成。去中英街所需不过10元办证费和少许路费。去香港购物,除去一次20元签证费,每次进出香港还要60多元的交通费,通关时间和体力耗费更多。既然中英街所售商品和香港一样便宜,那么选择中英街便顺理成章了。因此,中英街再度火爆不过是深圳人香港购物潮的一个缩影,更是“涨”潮之下的无奈浪花。

  主妇们的新烦恼是,因为去中英街只能一天进出一次,每次买的东西太多了,一下子拿不了。于是,百货店外,还催生了一个新职业——俗称“跑桥头的”。买了东西拉不走的可以雇请一个板车拉到关口,一次20元,有的人还能帮你把货带出关口,省下税金。

  阿兰就是跑桥头中的一员。只不过,阿兰的“跑功”还多了些“技术含量”。身穿一件夹克衫、牛仔裤,斜背一个仿LV的斜挎包,看上去颇具现代感的阿兰却戴着一顶广东农村妇女干活时常戴的凉笠,身边放着一副挑担。

  阿兰专门为沙头角附近的一家士多店供货。士多店经营的主要是港货日用品,进货渠道之一就是中英街。从去年开始,她定期来中英街扫货,对街中的百货店和价位了如指掌。“告诉你,你不要买那些针织品、服装什么的,又贵又不好,要买就买点日用品带回去。”阿兰跟记者拉开了话匣子。

  这三个月,阿兰几乎每天都到街上来进货。她集中购买的香港方便面、公仔面、进口洗发水、奶粉、纸尿布,都是热销货品。阿兰手持的是黄证,每天都能进出,三个月的办证费用是1000元,折合到每一天正好是10元钱。“跟你们深圳户口进出一次的办证费用一样”。但越来越高的货品差价赚取的利润让这10元成本钱显得越来越微不足道。

  “只是每天带货只能带3000元以内的货品,超出的部分是要交税的,普通游客的免税额度就高得多”。为了省下税金,阿兰想出了新招,尽管办法有些违规。她在街上拦下游客,请他们帮忙带货,每带出一次货,给对方一点饮料作为酬劳。

  深港物价倒挂能走多远

  “深港两地确有部分商品出现物价倒挂情况。”渣打银行亚洲区经济师刘健恒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香港物价比深圳便宜,主要原因是自10月以来,内地的大米、面粉、砂糖、肉、蛋、奶与食用油等食品先后快速涨价。而香港日用品和食品绝大部分依赖进口,进口渠道广泛,不只来自内地,因此并未见到明显的价格上涨。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也认为,内地商品有进口关税、增值税等,而香港是自由港,免税政策造就了香港进口商品相对低廉的价格。特别是今年以来与美元挂钩的港币相对贬值,更使得香港市面上许多进口产品在无形中降价,刺激了内地人赴港购物的热情。

  据了解,一些产自中国内地的商品到了香港反而售价比内地还便宜,原因是香港在平抑物价方面有一套独特的机制。比如香港市场的蔬菜由内地供应,加上运输、关卡等,价格本应比内地高出许多。但香港早在1946年就成立了蔬菜统营处,统一管理香港的蔬菜供应。特区政府也规定蔬菜统营处为非盈利单位。市场管理仅收取较低的服务费,还要将其中一部分反馈给市场;此外,香港市民有较为成熟的消费理念,不轻易跟风、囤货,也使得卖方市场难以形成。

  但乐正也认为,深港物价倒挂是否真的像媒体爆炒的那样,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还有待探讨。“香港的某些商品价格比深圳低,这是一直就有的事情,并非现在才发生,很早以前香港鸡蛋就比深圳便宜。”

  本报记者探访深港两地物价,也有相同感受。深圳市民小惠最近一次的采买清单中,有一些物品的价格还是香港高于深圳。比如一款100粒的维他命片,香港售价为155元港币,同样的货品,深圳各大药店售价均为105元人民币,即使有汇率的因素,两者相差也有30多元。另外还有纸巾,香港售卖的手帕纸巾(18小包装)一袋16港币,折合人民币一包7毛钱,但在深圳,比较中档的超市中就可以买到5毛钱一包的手帕纸巾。再比如8片装的一款卫生巾,香港售价15元港币,折合人民币12元多,在深圳仅售10元。此外,豆豉鲮鱼香港13港币,深圳7.9元。

  记者在中英街探访时还发现,不少顾客对放在自己购物篮中准备结账的商品,在深圳是什么价格并不了解,而是觉得应该也差不了多少,但大家都说这里便宜,就来这里买了。

  有业内人士表示,香港批发商敏感度极高,本地消费能力强劲。港币如果持续贬值,购买进口货物的成本也将上升,通胀将无可避免。

  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 内地赴港游客增多并非物价原因

  本报上海11月17日电(记者周凯)今天,香港旅游发展局主席田北俊在接受中国青年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内地赴港游客已经超越去年全年,达到创下历史新高的1830万人次,但这并不是由于近期内地物价上涨造成的结果。

  田北俊此行是来上海参加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并推介即将于11月29日启动的“香港缤纷冬日节”。由于近期人民币升值,加之内地消费品价格不断上涨,有不少深圳居民经常到香港购买日用消费品,不过田北俊坦言,这并不是促使内地赴港游客增长的原因,“我们并没有关注到有这种现象”。

  田北俊认为,今年内地赴港游客大幅增长的原因,一是金融危机已经过去,经济开始回暖;二是去年的甲流给内地赴港旅游带来较大影响,而今年则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他介绍,截至11月初,今年全球赴港游客已经达到3000万人次,“我相信到年底应该可以达到3500万人次”。

  针对海关总署今年颁布的54号公告(自8月1日起,进境居民旅客携带超出5000元人民币的个人自用物品,经海关审核确属自用的,海关对超出部分的个人自用进境物品征税,对不可分割的单件物品,全额征税),以致游客在境外购买IPAD等商品会被征收高额关税。田北俊表示,香港旅发局也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向深圳海关了解情况,“这个政策针对的对象不是游客,主要针对走私分子”,田北俊表示,目前香港旅发局并未接到内地游客对这一政策的投诉。相反,有一些香港居民会在深圳海关入境时被询问购买IPAD的用途,“这个措施应该不会影响内地游客赴港旅游的积极性”。

  就在12天前,上海迪士尼乐园项目正式启动,不过田北俊表示,虽然上海迪士尼今后一定会给香港迪士尼带来影响,“但初步估计影响不大”,他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目前香港迪士尼每年大约接待500万人次的游客,其中60%的游客来自内地,而在内地游客中,有60—70%来自华南地区,来自其他省份的大约100多万人次,“小的影响会有,但估计只会有10%左右的影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购物 香港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