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转型战略多从全球角度出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08:19  南方日报

  ■编者按

  11月16日,东莞被认定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首批试点城市,这也再次证明东莞在全国加工贸易发展格局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多年来,东莞延伸加工贸易产业链,推动企业由“生产车间”向“企业总部”的战略性转变。如今开展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更有利于发挥积极的带动和示范作用,进一步提高加工贸易的质量和效益。

  那么,从政府和企业来看,究竟怎样的综合力量推动了东莞加工贸易转型初见成效,对于试点城市未来肩负的责任和义务,东莞又有怎样的突破之举?本报将连续推出“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记者(以下简称“记”):东莞近年来坚定不移推进试点工作,投入20亿元专项资金帮助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成效显著。东莞有哪些经验能给省内其他城市启示?

  梁耀文(以下简称“梁”):一是解决关键思路上有突破;二是创新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三是在推动加工贸易内销进展可喜。这项工作东莞抓得比较早,比如与黄埔海关建立加工贸易内销“集中申报”模式,允许企业先销后税。四是政府政策支持力度大。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东莞拿出了五个10亿元支持企业稳定发展,包括收费减负10亿元,融资支持10亿元、科技东莞10亿元、加工贸易转型升级10亿元、人才就业10亿元;五是政府在服务举措上不断创新。

  记:在这几点经验中,哪些是东莞开创了先河?

  梁:东莞在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上令人印象深刻,做法可圈可点,这是东莞成功摸索出的创新路子。

  推动来料加工企业由“非法人企业”转为“法人企业”,东莞既无先例可循,又涉及外经、海关、工商、税务、环保、消防等众多部门,协调难度大,特别是要保证企业不停产就地转型,难度很大。

  据我所知,东莞通过上下协调,争取上级政策突破,内部加强统筹,1600多家企业率先成功转型,为全省推动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摸索出一条全省适用、便捷的路子。

  接下来,东莞应该研究当前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过程中的政策障碍、思想障碍并采取针对性措施,包括免予征收来料加工企业转型过程中土地和房产等物业过户的交易税费等政策。

  记:目前,不少人对加工贸易企业有所诟病,认为这是一种低端产业,不值得鼓励。

  梁:许多人对来料加工企业普遍存在两个误区,一是认为来料加工只有“来料”,企业只赚廉价的加工费。二是认为来料加工企业全部没有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纯粹给别人打工。

  事实上,广东省内的许多来料加工企业应该改称为“进料加工”,“进料加工”指企业从国外进口部分原料,配合自主研发的技术,生产成有自主品牌的出口商品。目前,广东省的“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企业的贸易比率是3:1。而且,这些“进料加工”企业都有自主技术或者品牌,已经跟单纯的来料加工有质的不同。

  举个例子,省内一家游艇制造企业,它的客户对游艇的整体设计和国内原材料都非常满意,只要求艇的罗盘由一家外国企业提供,于是这家企业进了罗盘,生产后以每艘游艇100万元的价格出口,罗盘只是这只艇成本中的小部分,但是游艇出口时,因为有1%的来料,所以整船就要以加工贸易报关。

  记:省里对东莞接下来有什么期许,东莞如何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

  梁:东莞进一步加强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战略谋划。在推进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推动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等方面摸索更多的好做法,同时从战略的高度、跨越的高度,从全球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大方向、大环境出发,拿出更多更好的创新举措。

  东莞还要研究来料加工企业不停产转型的各种措施和政策,努力服务好企业。还要加大力度推进加工贸易企业扩大内销,鼓励企业创立一批内销品牌,引导企业积极申报国家级及省级名牌产品、著名商标。

  东莞要支持企业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加工业。

  此外,东莞的“双转移”要完善对口沟通机制,进一步完善东莞与韶关、惠州等地的项目对接和联合招商机制;与香港、澳门特区政府有关部门和投资促进机构加强合作,协调做好港澳企业向东西北地区转移的相关工作。鼓励暂时无法实施转移的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外发加工”方式逐步将部分生产加工环节转移到东西北地区,实现区域经济互补发展。积极探索产业转移的利益分成机制,探索推广“飞地经济”模式,推动加快“双转移”进程。

  东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方见波:

  “四个忍得住”对待转型阵痛

  记者(以下简称“记”):在实际工作中,市外经贸局怎样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方见波(以下简称“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着重把握了“四个关键”:一是鼓励企业逐步增加研发、设计、接单、财务等企业总部要素;二是推动企业将消耗资源多、附加价值低的生产环节,逐步转到省内欠发达地区,并与这些地区合作建立产业转移园,继续为东莞的企业提供配套;三是引进日韩等地区的科技型龙头制造企业,提升产业发展层次;四是帮助有条件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创建自主品牌。

  记:转型要统一社会各界的认识也不是件易事,近年来在提高转型共识上做了哪些探索?

  方:针对“转型阵痛”,我们教育干部群众要“四个忍得住”,即忍得住暂时的阵痛;忍得住暂时速度的放缓;忍得住暂时收入的减少;忍得住暂时社会的非议。针对部分干部群众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思想,在走出金融危机最困难时,我们第一时间提出要切实“防止传统发展模式复归”。同时针对企业升级转型动力不足的问题,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先后召开了近100场政策说明沟通会,编印8万多册辅导资料,解读中央、省和市政府扶持企业升级转型的政策和优惠措施,消除外商对政府推动升级转型的疑惑和误解。

  记:去年在构建升级转型政策方面,东莞继续做到了“敢为天下先”,为加工贸易企业顺利渡过难关创造了有利的政策保障。

  方:是的,升级转型是企业在新的发展阶段的模式变革,需要新的政策体系支撑。我们开展了为期一年的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试点,通过试点摸索,针对阻碍产业调整的主要问题,制定了1个总体意见和26项配套政策措施,形成了全市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1+26”政策框架。在此政策框架下,根据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的实际问题,先后制定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和帮扶措施,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支撑。

  记:东莞作为试点城市更要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对此东莞有压力吗?

  方:作为试点城市,这既是一种肯定,也是新工作的开始,压力肯定是有的,但压力也是动力。总的来说,目前全市加工贸易升级转型的步伐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政府引导和扶持下由“生产车间”向“企业总部”转变。目前,从全市的情况来看,加工贸易企业呈现了“四个优化”的趋势,企业形态优化,技术结构优化,经营模式优化。这些既是我们总结的宝贵经验,也是未来继续努力的方向。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王慧马喜生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