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积分入户城区镇街冰火两重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8日08:19  南方日报

  莞城南城申请数超指标一倍多,虎门厚街不到1/3

  南方日报讯(记者/郭文君刘进)东莞积分制入户呈现城区、镇街冰火两重天的局面。莞城、南城成功递交申请人数已超过名额的一倍以上,而虎门、厚街等镇则不足名额的1/3。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王国雄称,将根据今年的申报情况,对明年各镇街的入户指标分配进行研究。

  全市已完成名额总数的七成

  10月11日,按计划,今年全市各镇街将以积分制入户办法,提供12370个入户指标给全市新莞人及其随迁配偶、未成年子女,而这些指标又按比例分别下达给各个镇街。大的镇街如长安、虎门等得到的指标较多,均超过了1000个;市区的4个镇街中东城指标最多,达600多个。申报期截至本月20日。

  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统计称,目前成功申报的人数超过名额总数的七成。对于要完成12370个入户指标的硬指标,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显得很有信心,称近两周受理的入户申请呈“爆发式增长,完成任务肯定没有问题”。

  据介绍,市区四个镇街的报名情况相当踊跃,已经超过下达的指标。特别是莞城和南城,成功递交申请人数已超出名额的一倍以上。像南城,目前正式申请入户的基本都是大专以上学历。“市区积分制入户竞争会比较激烈。”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王国雄说。

  但记者了解到,从目前的报名情况来看,城区、镇街呈现出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即使是经济发达的虎门、长安和厚街等镇,目前的报名人数尚未达到指标数。虎门镇前日召开的积分制入户座谈会透露,今年该镇的积分制入户名额是1130个,截止15日,仅有197人成功递交入户申请表,含随迁家属在内,有442人申请入户虎门。厚街镇昨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则称,截至11月12日,成功报名人数仅260人,而该镇新莞人入户的名额为800人。

  明年各镇分配指标或有变化

  在前日虎门积分入户座谈会上,虎门镇相关负责人透露,虎门或将申请截止日期延至本月27日。但昨日市新莞人服务管理局表示,目前还没有全市统一推迟截至日期的计划,个别镇街的措施不代表全市。

  “这是东莞第一年实行此政策,很多东西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新莞人服务管理局副局长王国雄如此比喻。对于各镇街入户指标的分配问题,王国雄表示,有了今年的情况和经验后,入户的各项政策以及相关指标都会根据今年的情况进行进一步研究,今年的申报情况将是明年指标分配的依据。

  “今年其实对于新莞人而言是个很好的机会,预计明年申请的人数会有大的增加。”王国雄表示,不少新莞人今年还抱着观望的态度,另外还有一部分由于各种资料准备的问题而放弃了申请。“这些等到今年的结果出来之后就会有改变,看到身边有人通过积分入了户,这就是最好的宣传。”

  ●新闻分析

  入户申请为何冷热不均?

  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人口数量,虎门、厚街、长安都可以称得上是东莞的大镇,与4个城区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为何镇街与城区的入户申请情况会呈现出如此冷热不均的局面呢?

  从各种途径我们发现,新莞人申请入户的主要原因莫过于与户籍居民在子女教育、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上实现平等共享。因此,完善的公共服务资源配套会更加激发外来人口的入户积极性,相反则会降低。“在镇街申请入户,竞争确实会小一些,但将来能享受到的公共服务就比不上城区了。”一位在镇街工作的李女士说。

  李女士的工作单位在黄江,其丈夫则在城区工作,为了小孩将来能在城区的学校读书,她放弃了在黄江申请积分入户,而选择跟丈夫随迁进城区。在李女士看来,东莞的很多镇街在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配套上相比于城区没有优势,即便是一些发达的镇街,公共服务资源配套也很难与城区等齐。同时,随着东莞城区建设的提速,将来城区还会拉大与镇街的差距。在入户的吸引力上,城区比镇街更高。

  除公共资源配置有差异外,也有分析认为,城区和镇街的外来人口在申请入户方面的表现迥异,跟两者的外来人口结构密切相关。

  随着东莞近年来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城区的外来人口结构、层次均已经发生很大的转变。与镇街主要集中于工厂的蓝领生产工人和部分管理人员不同,城区的外来人口中,白领阶层正在增多。一方面,在当前入户政策下,白领阶层的入户愿望会比蓝领阶层表现得更突出,同时其跨过门槛的几率也更高;另一方面,蓝领工人多年受户籍政策排斥,对要不要入户仍有顾虑和犹豫。因此,虽然在人口总量上城区与一些大的镇街相差不大,甚至还要少。但在政策可视的范围内,城区比镇街的准入户人数实际会多很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