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9点,上海市计算机协会的四位专家已经来到宾馆,研究恢复数据的可能。记者刚刚得知,专家经过仔细检查,发现事实上共搜回四块硬盘,但其中一台台式电脑机箱内的硬盘由于内置光盘盘面采用铝材质,在高温下已经氧化,无法修复,其他三块硬盘则需要带回实验室进一步研究。专家表示,因为这次情况特殊,需要时间比较长,最快也得到今天下午才能知道答案,他们会和蓝教授随时保持联系。
目前看来,最关键的21寸笔记本可能最有希望。
□晚报记者 李一能 王翔 实习生 陆烨 报道
如果不是15日的那场大火,凝结了上大影视学院蓝凡教授15年心血的书稿即将出版,可现在6台保存着重要数据的电脑在大火中毁于一旦。可昨天下午,他却被突然告知,数据可能有救了,来自上海市计算机行业协会的专家表示,愿意帮助免费恢复数据。
“我们愿意为所有受灾居民提供援助,免费帮助恢复电脑数据。 ”昨天下午,计算机行业协会司法鉴定所陈都副所长说,他们单位离火灾现场不远,前天,陈都和同事们在新闻中看到蓝教授的遭遇,不约而同想到帮他们恢复硬盘数据。
“像蓝教授这样重要资料遗失的情况在受灾居民中肯定有。”陈都说,有些遇难居民的照片也可能在电脑里,如果能抢救出来,可以让他们亲人得到一些慰籍。
对于突如其来的援助,蓝教授喜出望外。他表示,当时他正好外出吃饭,所以逃过了一劫,回到楼下,他几次想冲进火场抢救资料,都被保安劝下。对于目前电脑的状况,他并不乐观,他也不希望打扰目前仍在继续的搜救工作。
“现在搜救还是第一位的,和生命相比,我的书稿和资料就不那么重要了。”蓝教授说,等搜救工作暂告段落,他会马上设法去抢救数据。
虽然蓝教授表示不急,但陈都说,越快得到损坏硬盘,修复的可能就越高。据了解,相比火灾的高温,硬盘更怕救火时的大水,硬盘在被淋湿后一定不能开机,否则就可能无法修复,在火灾中,硬盘一般泡污水当中,如果自然干燥后再修复,成功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只有在硬盘还没有自然干燥前送修,数据恢复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现在许多市民可能还不知道电脑即便烧坏,数据还有机会恢复,我们也希望通过媒体告诉大家这点。 ”陈都表示,“我们已经联系了协会内的单位,他们愿意免费提供技术支援,为受灾市民尽一份心。 ”陈都说,希望修复数据的受灾居民可拨打电话50349119进行咨询。
“如果书稿救不回来,我会重写”
昨天16:54,上海电视台新闻中心的记者致电蓝凡教授妻子陆兰迪,并带来一个好消息,经过一下午搜寻,蓝凡教授留在家中的电脑和移动硬盘部分已找到,彭浦消防中队的消防员带回一台笔记本、一个台式机机箱和一个移动硬盘。听闻此消息,蓝凡夫妇立即驱车前往三泉路30号消防大队彭浦中队。
在彭浦中队,蓝教授见到负责搜寻的彭浦中队副大队长焦晓阳和他的队员高正、董新建等人。蓝教授热泪盈眶,拉着消防队员的手,不断地感谢。
昨天下午,焦副队长带着高正等人爬上21楼,“我们在26楼找到一台电脑,当时还以为是蓝教授的,但当电话确认时才知他们住在21楼,我们又跑下楼。他们家地上全部都是书的灰烬、碟片爆裂的碎片,整个家里就是一个大书房,我这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书。”队员们说,其实15日当天,蓝教授家的火是整幢楼最后一个被扑灭的。一名队员在采访时说,“看到这样一位知识分子,我觉得我们都应该做点事情。 ”
由于笔记本电脑被书的灰烬盖住,队员们从底下挖出的时候,整个电脑样子还在,记者看到,整个机身弥漫着一股烧焦味,一个U盘插在接口上,和电脑已融为一体。蓝教授说,当初就是用这台21寸的电脑撰写《电影艺术通论》的。 “《电影艺术通论》我一共备了两份,一份在这个电脑里,另一份储存在一个500G的移动硬盘,那个硬盘还没有找到。 ”也就是说,蓝教授能否挽救这本150万字的心血著作,惟一的希望就在这台笔记本中。
当记者问起,如果数据救不回来,蓝教授下一步准备怎么办时,蓝教授斩钉截铁地说,“假如打开还是无用,那也就认了,我会选择重头再来。 ”
在蓝教授宾馆的房间内,记者看到摆放在桌上的一页被烧焦的纸片。蓝凡妻子陆兰迪说,“第一天晚上,我一夜难眠,凌晨三点冒着细雨,走到我们楼下。消防队员还在搜救,二十几层的地方,有一个窗户一直往外飘着小纸片,我猜那个就是我的家。第二天,有人说在地上捡到一页纸,是写后现代小说的,这正是我丈夫放在窗口的一本书,我晚上两点又跑到那里,远远看到地上还有一页,我请警察为我捡回了它,留作纪念吧! ”
更让陆兰迪感到激动的是,原本以为在大火中丧身的隔壁一对老夫妇,竟然和她意外的在电梯中相遇。“我们一直在找他们,今天遇到了,我真的很开心。以前我们出门,老太太都会很留心帮我们看家。
最后,蓝凡夫妇委托记者,向所有关心他们的人表示感谢。“真的有很多人在牵挂着我们,很多人还提出主动帮我们修复数据,这么多素不相识的人让我们真的觉得很温暖。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