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弱势群体:不怕苦就怕没机会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03:11  现代快报

  

弱势群体:不怕苦就怕没机会
很多贫困家庭的现状让人心酸人民日报图
弱势群体:不怕苦就怕没机会
李路路

  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院长,社会学系主任,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

  核心提示

  在我们身边,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低下,话语权不足。这群人,我们通常称之为弱势群体。

  他们有的失去劳动能力,靠政府救济过活;有的虽有劳动能力,但因缺乏技能和机会,长期无法就业;有的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苦苦跟温饱做斗争,有的则是经济社会改革转型成本的主要承担者,像农民工、下岗职工等群体。

  他们的生存状况究竟怎样?有哪些诉求与期望?该如何改善他们的处境?人民日报记者近期进行了深入调查。

  现状

  种完玉米种棒子,年年都是老样子

  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

  张中周是贵州省铜仁市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杉树乡大寨村贫困农民。记者换了三次车、历时10多个小时从贵阳来到他家时,只见屋子里堆满了玉米棒子和各种农具,就是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三间瓦房已经住了40多年,椽子、大梁都已变形,十足的危房!老张不怕吃苦,种玉米、种水稻、种烤烟、养猪、养蜂,一直在凭着自己的辛劳,供几个孩子上学。

  大山深处的大寨村,交通不便是村民脱贫致富最大的瓶颈。2007年公路修通前,乡亲们赶场买点日用品,要徒步翻过两座大山,过一条河,单程四五十里路,曾有村民因劳累过度,死在从集市回家的路上。种完玉米种棒子,年年都是老样子。日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过去。“苦累都不怕,最怕的是没机会。”张中周说。

  按照2009年确定的人均年收入1196元的标准,我国还有3597万绝对贫困人口。

  愿望

  底层人群期盼生活能有持续改善

  女儿很懂事,什么都不说,心里不愿我走,想多和我呆会儿。每回,都心酸得想流泪”

  面对现实的困境,底层人群有哪些期盼?

  张中周眼下想得最多的是自家的茶叶上市后能否卖上好价钱,两个孩子接下来上大学的学费能不能多减免些,自己和老伴的身体能不能好一点。对于一个正在脱贫过程中的农村家庭,实在经不起一点意外和风浪。

  来自河南省上蔡县的张永刚,在北京市朝阳区一个工地当小工,能在北京有个稳定的住所,是他最大的梦想。“北京的商品房我们肯定买不起,只能寄希望于政府把农民工也纳入到廉租房申请对象中来。”张永刚还有一个心愿,“打心眼里希望政府能帮我们解决子女进城上学难题,这是农民工普遍的心声。”每年元宵节前后,张永刚准备离家打工的那几天,女儿都会形影不离地粘在他身旁。“女儿很懂事,什么都不说,心里不愿我走,想多和我呆会儿。”每回,张永刚都心酸得想流泪。

  曾经的下岗职工胡常跃认为,对于弱势群体,最重要的是给他们改变的机会。“公益性岗位应尽量多地照顾那些再就业困难的‘4050’下岗职工。”胡常跃说。

  北京市朝阳区高碑店社区的刘静芬对分配公平特别敏感。刘静芬下岗后,在社区当了5年的清洁工,月收入从1200元涨到了现在的1700多元。“平均1年涨100元,还赶不上物价涨,你看看小区的房价,5年前一平方米卖5000元,现在卖三四万元。”刘静芬说,每天看着小区业主开着各式高档汽车进进出出,心里真不是滋味。“这年头,就是有钱的越来越有钱,没钱的苦哈哈!没办法,只能怪自己没本事。”

  视点

  专家建议,政府应承担更多责任

  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

  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乡村治理研究中心陆汉文教授认为,对于弱势群体,首当其冲的问题肯定是保生存、告别贫困。这就要把促进就业、加大扶贫开发作为改善社会弱势群体生存状况的优先选择,千方百计提高他们的收入。

  “贫困只是弱势群体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表现,发展能力差、发展机会少是他们弱势的普遍性原因。”中国人民大学教授马龙龙告诉记者,只有针对这两方面着手,才能有效改善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这就要提高他们的劳动技能,让他们获得更多工作和发展的机会,更充分地参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建立起了以扶贫开发和低保为主体、各项配套救助制度为补充的城乡弱势群体保障救助体系,基本能满足他们的生存性需求。但不可否认,无论在市场竞争还是社会分配体系中,弱势群体都是收入比较低、得到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比较少的人。因此,许多专家建议,政府应承担更多责任,顺应弱势群体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加强对他们的关注。

  要让弱势群体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严,所有的措施归根结底还有赖于保持持续的经济增长。除了做大蛋糕,分好蛋糕也至关重要。然而从2000年开始,我国基尼系数越过0.4的警戒线并一路攀升。

  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改善弱势群体处境?马龙龙认为,我国可以借鉴一些国家实行的“低快高慢”工资增长模式,每年大幅提高最低工资,让低收入者工资增长能“快上加快”。

  “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一个重要原因是社会权利表达不畅甚至不通,主流的话语体系中没有他们的地位。”陆汉文认为,“需要不断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社会机制,让弱势群体有充分的话语权,这样才能有效保障和改善弱势群体的处境。”

  要提升弱势群体的幸福指数,改善他们的福利,增强他们的保障感非常重要。“下一阶段,国家要把加强对弱势群体的关注作为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面,逐步提高弱势群体医疗、养老方面的保障水平,让他们的下一代接受公平、均等化的教育,避免弱势的代际传递。”陆汉文说。

  人民日报

  对话

  不能让“优势群体”通吃

  弱势群体应有公共事务代言人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李路路:

  不能让“优势群体”通吃

  弱势群体应有公共事务代言人

  就相关话题,快报记者与学者李路路进行了一番对话。

  他们都有一种相对剥夺感

  现代快报:“弱势群体”的标准到底是怎样的?

  李路路:标准是很明确的,从收入上来说,至少低收入群体、接受最低保障的群体是比较弱势的,而从工作上来说,没有工作的肯定也是比较弱势的,从性别上来说,女性也比男性要弱势一些,这个要看从哪个角度说。

  现代快报:不仅农民工说自己是弱势群体,就连有车族、大学教授也自称“弱势群体”,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李路路:可以肯定,大学教授肯定不是弱势群体。失业的、贫困的才是弱势群体。如果谁都说自己是弱势群体,那么说明他们都有一种相对剥夺感。

  现代快报:这种相对剥夺感和整个社会大环境有关系吧?

  李路路:应该说,人们在任何社会都存在这种相对剥夺感。

  现代快报:在很多专家看来,对于弱势群体,要提高他们的福利待遇,也要增加他们的话语权。和前者相比,增加话语权的重要性如何?

  李路路:弱势群体应该在公共政策的制定上有他们的代言人,或者说在这类事务上有他们的利益代表。保证这一点很重要。

  现代快报:那么弱势群体的代言人怎么去参与这些公共事务的制定呢?

  李路路:这个比较复杂,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但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

  各种机会的分配不能是封闭的

  现代快报:仍然是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出现这样的观点:收入差距加大致国民弱势心理蔓延。

  李路路:人们总是和比自己“高”的比较,所以蔓延就有了可能。我想说的是,一、要有通行的规则,不管是取得资源,还是获得工作,等等,大家都有共同认同的规则;二、涉及到公共政策、公共利益方面的问题,应该是不同的阶层都能参与,人们都有表达利益诉求的可能性。不公平肯定会一直存在,但是取之有道是第一,都能为了自己的利益说话也很重要。

  现代快报:弱势群体有这样的观点:不怕受苦就怕没机会,怎么理解这种观点?

  李路路:说到机会,各种机会的分配不能是封闭的,要有一个相对平衡的结构。

  现代快报:有人说,改变经济上的弱势很重要,改变权利上的弱势更重要。

  李路路:在维护利益、争取利益方面,本来有优势的人会更有优势,让本来弱势的人与具有优势的人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层面。不能让有优势的人通吃,我想,至少要在规则、法律规范的层面做到这一点。快报记者 刘方志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