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今年自主招生将现“华约”“北约”两大阵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08:11  南京晨报

  这两天,一则关于北大拟联合其他七所顶级名校推出“八校联考”的消息在网上流传,引发了考生和家长的热议。这个消息是属否实?记者昨天多方打听后了解到,今年北大联考阵营的确要大扩容,组成后的豪华阵营足以与以清华为首的“六校联考”阵营相抗衡,今年高校自主招生的格局也将因此发生变化。

  北大自主招生酝酿八校联考

  据网上消息称,北大在去年三校联盟的基础上,今年将联合七所顶级名校壮大声势。这七校分别为复旦大学、香港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和厦门大学,它们共同委托北京大学命题。如果不出意外,明年年初首次联考就将和考生见面。

  此事是否属实?昨晚,北大江苏招生组负责人冯燕向记者证实,北大确实正在和另外七所顶级名校商讨此事,其他几所学校也有初步意向,但具体的办法还在商讨中,没有最后确定下来,不排除还有变数,但北大联考的阵营明年将大扩容,这个大局已定。对于网上所传八校联考后由北大命题的说法,冯燕表示,北大作为重要一员,肯定要参与到命题中。

  复旦大学江苏招生组负责人李之其表示,目前此事尚未最后定下来,不方便回应。

  网友戏称“华约”“北约”两大阵营

  据了解,去年清华联合上海交大、南大等五校进行联考,北大则推出中学校长直荐制,并与北航、港大三校联考与之抗衡。两个阵营的格局已现雏形。而今年的火药味似乎更重,前段时间“清华集团”又将浙大拉入伙,北大则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划壮大阵营之事。业内人士称,今年自主招生考试,又有一场好戏看了。

  在北京大学未名BBS上,有网友戏言,从此名校自主招生将分为两大阵营,即以北大为首的联盟,和以清华为首的联盟。有网友甚至将以北大为首的八校联考冠以“北约”之名,以清华为首的六校联考则被戏称为“华约”,更为此事增添了一些火药味。有考生在对比两大集团后发现,北大联盟的高校多以人文类学科为强项,清华联盟高校则以理工类学科为强项。对此,冯燕表示,其实北大联盟的高校以综合性为主,包括北航这种传统工科学校现在也向综合性发展。而清华联盟的高校则以工科见长,不过南大、浙大的综合性也较强。因此总体上,两大联盟的特色差异不是特别明显。

  两大阵营谁将占上风?

  “清华盟军”VS“北大盟军”,今年高校自主招生形成两大阵营,到底哪一边会占上风?不少考生对此已经议论纷纷。作为“北大盟军”的领头羊,北大则显得很淡定。“这不存在谁占上风的问题。”冯燕说,真正想上北大的学生,不会因为北大和哪些学校结盟而选择或放弃北大。同样,真正想上清华的学生,也不会在意清华和谁结盟。说到底,大家的目标是不一样的,关键是看这个学生的定位和今后的发展方向,看这个学生到底热爱什么专业,从而选择相对应的学校。

  冯燕还指出,另外,这也有个双向选择的问题。清华和北大也要挑符合条件的学生,而一个优秀的学生,不可能同时拿到清华和北大两个自主招生名额,说到底,还是要看对哪个学校、专业更喜欢。

  去年五校联考和三校联考放在同一天,有点势不两立的意味。今年会不会也放在同一天,从而限制考生两边报考?对此,冯燕表示,很有可能。但是一个联考联盟里已经涵盖了六到八个学校,给学生的选择性已经足够多了。

  名校结盟以后可能再扩容

  高校自主招生抱团作战,对考生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对此,冯燕表示,一旦八校联考实行,对于考生来说,将可以通过一次考试的成绩获得八所学校的认可,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为了各地赶考疲于奔命了,可以说大大节省了财力和精力,降低了考试成本,对考生来说当然是件好事。

  自主招生联考的形势,受到了不少名校的认同。南大招办有关负责人表示,作为自主招生改革的一种形式,联考是以后的大趋势。而冯燕也认为,名校联考吸收了国外考试的优点,一个学生可以同时获得几个OFFER,增加了自主选择性,是高考制度的进步。

  将来联考联盟会不会再继续扩容?冯燕表示,有可能,不过现在两大联盟的十几所高校已经几乎涵盖了国内最顶尖的名校。当问及以后两大联盟会不会携手,形成第一梯队高校的“高水平大学联考”?冯燕表示,并不是没有可能性。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也听到了一些争议声。有高校表示,名校形成盟军后,集团以外高校的招生有可能就会受到冲击。也有专家担心,高校结盟进行自主招生,无非为了圈生源,加剧了生源竞争,将来会不会演变成“小高考”,更加重学生的负担。

  作者:王晶卉/来源:南京晨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