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艾滋病毒发现者“落户”交大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19日13:00  新闻晚报

  □晚报记者 钱钰 报道

  艾滋病毒的发现者、2008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得主吕克·蒙塔尼教授将带着他的研究团队来上海交大工作,78岁的蒙塔尼此次的头衔是全职教授。在此之前,国内高校鲜有聘请诺奖获得者担任全职教授的先例,因此这一合作被认为具有突破性意义。

  昨天,历时8个多小时的签约谈判在上海交大闵行校区悄然举行,现场拒绝媒体采访。记者获悉,蒙塔尼此次带来最新的研究成果,将在上海交大成立专门研究所,致力于寻找可能根治艾滋病的新方法。若实验成功,下一个“诺奖”说不定就从这个位于交大的实验室中诞生。

  好朋友穿针引线促成合作

  根据昨天的签约协议,上海交通大学闵行校区的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大楼里,将出现以2008年诺贝尔生理学与医学奖获得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艾滋病研究与防治基金会主席蒙塔尼教授的名字命名的Montagnier研究所,今后蒙塔尼教授的主要学术工作将在这里进行。

  这位诺奖得主如何来到上海交大?背后有一段怎样鲜为人知的故事?这里不得不提到蒙塔尼在交大的好朋友——生命学院的魏冬青教授。正是由于他的穿针引线,才让诺奖得主“落户”交大成为可能。

  昨天,魏教授在接受记者的独家采访时透露,2006年在天津举行的世界艾滋病日的学术报告会上,他第一次见到了这位心目中敬仰已久的大师。后来,魏教授在交大主编了一本杂志——《交叉科学》,想请蒙塔尼教授担任编委会主席,没想到,一点没架子的他很爽快地答应了。之后,他们的交往变得频繁,经常一起探讨学术问题,往往能找到一拍即合的感觉,一来二去两人渐渐变成了好朋友。但凡蒙塔尼来上海,魏教授总是雷打不动的 “接机人”和“第一导游”。

  “他给我们的杂志投过两篇非常重要的文章,有关病毒复制的新机制和可能的治疗方法,这些新发现有望能彻底攻克艾滋病。”第一时间看到大师的研究成果后,魏教授和他的科研团队感到异常振奋。当时,他们就萌生了邀请大师来交大的念头。一次,魏教授与蒙塔尼正聊得热烈,魏教授冷不丁地说了一句:“要么,您来我们这里,咱们一起干? ”看似普通的一句邀请,却激起了蒙塔尼教授心中无限的涟漪。

  为签约两人三次往返中法

  魏教授告诉记者,蒙塔尼教授多次提到,他选择到上海交大从事科研,是因为看到了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中国大学的快速发展,上海交通大学快速发展的生命学科、医学学科、物理、化学等学科及一批先进的交叉学科平台,以及一批可以合作研究的高水平科研力量,都能让自己的研究进一步发展。

  “我们的科研实力和科研仪器条件基本上能与国际一流高校对接,成为吸引他来到中国的主要原因。 ”魏教授说,蒙塔尼教授之所以选择来中国的另一个原因,则是出于他强烈的事业心。“我们曾讨论过退休的问题,他说自己永远不会退休,他对于科学的执着热爱,是常人所难以想象的。 ”魏教授说,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犹如一块磁石一样吸引着蒙塔尼,“在他看来,如果能让13亿人享受他的科研成果,这将极大地推动人类健康事业的进程。 ”

  不过,真正将这位诺奖得主“挖”来交大,也颇费了一番功夫。虽谈不上“三顾茅庐”,但为了昨天的签约,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两人三次往返于中法之间,最终,学校与诺奖得主在 “牵手”方面达成一致意见,光昨天的签约就持续了8个多小时。

  昨天下午5:30,当蒙塔尼教授正式从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手中接过学校聘书、工作证,佩戴上校徽,成为该校的讲席教授时,所有为此奔波的交大老师悬着的一颗心才终于放下。

  教授表示明天就开始工作

  “蒙塔尼教授吸引我们的不是诺奖获得者的头衔,而是他对学术的强烈追求。 ”交大校长张杰院士说,“他虽然已经78岁,但对学术追求的热情却像三四十岁。学术追求,同样是大学的灵魂。 ”

  蒙塔尼教授最新研究是DNA的一种新奇特性:在高度稀释的水溶液中的某些细菌DNA能够诱导电磁波信号。大多数致病菌的基因组中都包含了这种能产生信号的DNA序列,这可能是由于周围环境中的超低频电磁波所引起的一种共振现象。这为发展用于高灵敏度探测人畜慢性细菌感染系统开辟了崭新路径。

  蒙塔尼的最新研究显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DNA的水溶液能够产生持久的低频电磁信号现象,这表明对AIDS病人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使病毒形成了一种可以仅依靠DNA进行复制的新模式,从而形成一个对于逆转录病毒抑制剂不敏感的“仓库”。蒙塔尼提出了一个研究新方向——HIV病毒的复制信号究竟是怎么传输的?这项发现对艾滋病的治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蒙塔尼教授希望在交大尽快成立蒙塔尼生物医学研究所,并带领研究人员和助手加入,交大有关研究人员也将参与组建。研究所围绕蒙塔尼教授的重大发现开展系统工作,并扩展到与此有关的病菌、病毒诱导的慢性疾病和癌症。蒙塔尼教授将负责组建学术委员会并引进国际一流人才,几年内研究所将达到二三十人的规模。

  在熟人眼中,蒙塔尼近乎工作狂,恨不得每天工作20个小时。“我们明天就将开始工作。 ”签约后的蒙塔尼说。

  艾滋病疫苗或五年内诞生

  “目前对艾滋病尚无根治的方法,与艾滋病的抗争仍在继续。 ”魏教授告诉记者,蒙塔尼教授的新研究将有望找到根治艾滋病的新方法,彻底攻克这一人类顽疾。

  “当然,这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有了理论假设,还需要通过实验的论证,以及临床试验,希望他能在交大实现新的治疗方法和新机制。”魏教授兴奋地说。

  在2008年获得诺奖时,蒙塔尼教授就曾表示,治疗艾滋病的手段3至4年就能出现,“只要给我足够的钱”。他还在当时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4年至5年内找到艾滋病治疗疫苗是非常可能的。

  蒙塔尼说,科学界已对艾滋病病毒进行了20多年研究,就研究情况来看,找到艾滋病治疗疫苗比研制出预防疫苗更容易。艾滋病治疗疫苗应具备有效控制感染者体内的艾滋病病毒的疗效,从而防止将病毒传染给其他人,大幅降低艾滋病的威胁。

  蒙塔尼除了对科学的挚爱之外,他对如何帮助发展中国家获取和接触最新的医学和预防科学的知识十分关注。作为国际艾滋病研究和预防基金会的主席,他已经通过共建两家基金会去帮助象牙海岸和喀麦隆的艾滋病病人的治疗、诊断和研究。

  “他准备在中国也建立一个基金会,以他的名字命名。 ”魏教授透露,蒙塔尼教授希望中国的慈善人士能慷慨解囊、承担起社会责任,支持他在交大的科研,为人类健康做贡献。

  [人物背景]

  祖父患病激发其投身医学

  在全世界以艾滋病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科学家当中,可能没有一个比吕克·蒙塔尼更出名。除了是艾滋病毒发现者之外,他还在艾滋病开始肆虐全球之前就做出大量关于艾滋病毒特性的发现,为了解艾滋病病毒如何改变受感染者体细胞遗传信息作出重大贡献。有了他,人类面对这种眼下每年导致200万人死亡的顽疾起码不再手足无措。

  蒙塔尼1932年生于法国,是家中的独子。他的父亲是一名会计师,不过热衷科学实验,在家中的地下室自建了一个实验室。童年的蒙塔尼受其父亲影响,也爱上了科学。 14岁那年,蒙塔尼就在自家的实验室中独自完成了硝化甘油实验,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他的祖父患有结肠癌,长期受到疾病的困扰,这更加激发了蒙塔尼投身医学的决心。

  蒙塔尼将自己描述成激进的研究者,花很多时间在实验室,或飞来飞去参加各种学术会议。他喜欢游泳和古典音乐,闲暇时喜欢弹奏钢琴,尤其是莫扎特的奏鸣曲。

  发现HIV延缓艾滋病流行

  在巴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蒙塔尼投身科研。他一直在法国奥赛的镭研究所工作,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居里夫人的研究所。由于始终坚信某些癌症是由病毒引起的,蒙塔尼多年来一直将研究重心放在逆转录病毒上。

  他发现,逆转录病毒拥有一种酶,称为逆转录酶。蒙塔尼确立逆转录酶将病毒的RNA转变成DNA,最终形成恶性肿瘤。

  蒙塔尼最大的贡献莫过于发现了HIV病毒。艾滋病在80年代早期大范围爆发,在1982年才首次被确定。它的主要特征是损害人类的免疫系统。蒙塔尼认为可能是某种逆转录酶导致了艾滋病。

  在1983年,蒙塔尼和两位同事从艾滋病早期病人淋巴和艾滋病晚期病人血液中分离出了一种逆转录病毒,命名为 “淋巴腺病相关性病毒”。这一病毒后来正式被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即艾滋病毒。正是由于蒙塔尼他们的发现,才导致了艾滋病诊断和血液产品筛选方法的产生,有效地延缓了艾滋病的流行。

  由于发现HIV病毒,他与巴雷-西诺希教授一起被授予2008年诺贝尔医学与生理学奖。除了参与了HIV疫苗的新种类开发,他最近的研究旨在于通过创新技术对肿瘤、神经组织退化、关节疾病的微生物和病毒方面进行诊断和治疗。作为一个预防医学的强有力支持者,他特别关注如何延长年老人群的有效生命。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