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团结湖一二条社区,一名垃圾分类监督员(右)引导居民按类投放垃圾。本报记者 薛珺 摄 |
本报讯 (记者杜丁)昨天是《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征集意见第一天,截至昨晚,有7名市民在网上留言提建议。
针对市民提出的“鼓励而非处罚才是上策”的意见,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处罚的目的不是为了罚钱,最终是为了让市民养成自觉减少垃圾产生的习惯。
对垃圾减量并非只罚不奖
11月18日,北京市法制办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了《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该《草案》中提到“如果居民倒垃圾不分类,乱倒垃圾,将被处以20元至200元罚款,违规的单位将被处以5000元至5万元的罚款。”
对此,名为杨铭锡的网友在给法制办的回复中提到:“鼓励而非处罚才是上策。”
其表示,制定法规是好的初衷,但好初衷需有好的实施细则与奖励机制加以落实。就垃圾分类而言,旧有的垃圾收放习惯根深蒂固,怎么可能针对公民个体大范围罚款呢?他建议,既然目前市民尚未根植垃圾分类意识,何不以奖励与激励的方式促使市民自愿分类、自觉分类!
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对于垃圾减量并非只罚不奖。该负责人表示,市委、市政府在《关于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的工作意见》中明确“对在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区县、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奖励”。
另外,北京还出台了《关于建立生活垃圾处理调控核算平台的意见》、《北京市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指标考核办法》、《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奖励办法》等文件,将采取生活垃圾“多产生多付费”、“分类垃圾少付费、混合垃圾多付费”等措施,鼓励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
监管不力可向三级单位举报
市民张先生提出,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没多大执法作用,你不可能每个垃圾桶派一个人去24小时监督,也不可能安装监控器,老百姓还是乱扔。
对此,市市政市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规定,区县政府负责组织落实本辖区垃圾减量和垃圾分类工作,组织监督检查和考核;各街道办事处负责具体组织实施和日常的监督管理;实行垃圾分类的居住小区、社会单位,物业或房管单位负责垃圾分类的日常运行管理工作。
发现垃圾减量、分类工作不到位,居民可分别向三级单位举报监督。
■ 探访
垃圾分类罚款被指难落实
部分小区物业和街道人员称其没有执法权、处罚标准不好量化
昨日,记者探访多个社区,受访的10余名居民均表示没有垃圾分类的习惯,小区垃圾分类桶形同虚设。对于今后乱扔垃圾将要被罚款一事,物业和街道人员均表示此条例恐怕难以实施,一是他们没有执法权,二是处罚标准不好量化。
非试点小区 “分类太麻烦,也没这习惯”
西城四平园小区,每个楼前都有垃圾桶,分为3个类型,上面贴着的标签显示为回收厨余垃圾、可回收垃圾和其他垃圾。这些垃圾桶相隔约30米至50米。
记者随机询问前来倒垃圾的6名居民,他们表示没有分类倒垃圾的习惯。张先生称并不知道垃圾分类的具体内容,而且分类太麻烦,也没有这个习惯,“每个垃圾桶相隔的距离比较远,居民倒垃圾都选近的。”
试点小区 发垃圾分类桶供居民免费用
西城区畅柳园小区是垃圾分类试点小区。小区的垃圾桶分为两种,一种是绿色的,用于装厨余垃圾;另一种是灰色的,用于装其他垃圾。几乎每栋楼楼下都有两个灰色的垃圾桶和一个绿色的垃圾桶。
居民刘女士称,居委会曾张贴关于垃圾分类的知识并组织居民进行了垃圾分类的培训,但效果甚微。“垃圾分类几乎形同虚设。”该小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称,他们给每户居民发放了两个垃圾分类桶、每天两个垃圾分类袋,供居民免费使用,居民只要拿房产证和身份证就可以领取。对于许多居民无视垃圾分类,居委会表示也很无奈,会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畅柳园小区物业公司负责环卫的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小区的垃圾分类效果还不是特别理想,但与试点以前比取得了显著进步。物业公司聘请了专门的垃圾分类监督员,他们看到有居民未进行垃圾分类时都会提醒和指导。
对于今后乱倒垃圾可能会被处以罚款一事,该工作人员表示,此举对居民将有督促作用,但实施起来恐怕很困难。首先乱倒垃圾不好界定,难以量化,按什么标准处罚是个大问题;其次,物业并没有处罚权,谁来罚?居民是否认可?可行性还要进一步分析。
西城区陶然亭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街道方面目前还未接到这方面的通知。对于乱倒垃圾罚款一事,他表示街道没有执法权,即使有规定,他们也执行不了。
陶然亭环卫所 居民对“运输不利”有误解
西城区陶然亭环卫所工作人员称,垃圾分类是个很艰难的工作,要让垃圾分类成为居民的习惯,需要有一个过程,“乱扔垃圾罚款可以促使这个过程加速,但怎么实施可能还需要更多的探索。”
该环卫所工作人员表示,包括市属和区属,该区约有70多个试点垃圾分类的小区。目前垃圾主要分为两类,一种是厨余垃圾,另一种是其他垃圾。对于这两种垃圾的运输,也是分开的。
对于有居民反映,他们分类好了,却在运输的时候又装在一起一事,其表示居民对此有误解,只要是试点小区,都有专门的运输车拉不同的垃圾,但由于许多居民未进行分类或分类较乱,未达到标准,只好按原来的方式一车拉走,“像畅柳园,分类好的、纯的厨余垃圾,每天大约只有1桶至两桶。”据介绍,这些厨余垃圾将被运到中转站,进行再分类后大部分将转化为肥料,“垃圾分类是否顺利,居民这个环节至关重要。”
本报记者 朱开云
■ 专家说法
“社区坚持推动就没那么难”
达尔问自然求知社(民间环保组织)研究员冯永峰,常年调查北京垃圾分类情况。他认为,现在北京一些垃圾填埋场已经具备了垃圾分区填埋的条件,如果从社区开始动手继续做下去,前景应该不错。
据冯永峰介绍,推广垃圾分类还有很多问题要解决,可以先按国际管理方式进行,比如周一、周二分别收什么垃圾。冯永峰认为,现阶段北京遇到的困难还是社区不能主动承担责任,“要是社区能坚持推动,加强宣传没那么难。”
本报记者 郭超
■ 释疑
●市民:家里的可回收物如何变卖?
市市政市容委:日常生活中使用的纸张、玻璃等都属于可回收再利用物品。市民可将可回收物通过再生资源回收站点变卖给再生资源回收企业,或按照再生资源回收企业公布的电话和可回收物种类变卖。
●市民:到底哪些垃圾属于“生活垃圾”?
市市政市容委:一般是指除工业废物之外的固体废物统称,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讲的生活垃圾,是指由家庭日常产生并由城市环境卫生机构收集处置的混合废物,以及与这类废物性质类似的办公、商业、园林废物等。
本报记者 杜丁
相关评论见A0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