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希望成都理出经验清单以便国家政策调整和法律修订

  昨日,由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彭森率队的国家部委调研组,结束了对我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调研考察工作。在昨日举行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上,中农办、国家发改委、民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银监会等参与此次调研的有关领导,纷纷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作出高度评价,并积极建言献策,对成都下一步深化改革寄予厚望。

  成都统筹城乡改革起步早 成就瞩目

  陈剑波(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巡视员)

  两天的调研考察,成都市在统筹城乡改革进程中大量细致的工作对中央农办副巡视员陈剑波触动不小。陈剑波表示,成都市的统筹城乡改革启动早,在七、八年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其中,耕地保护补偿的机制和耕保基金的建立,比全国其他地方都要先走一步的城镇低保制度,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新型合作医疗,基层民主制度等,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除此之外,两天行程密集的实地调研也让陈剑波感到规划先行在统筹城乡工作中的重要性:“如果规划确定,对政府工作推进发展的过程将有积极促进作用。”在肯定成都经验的同时,陈剑波也更希望这样的经验能够被越来越多正在实践统筹城乡发展的地区所成功借鉴。成都在试点的过程中,出现过哪些问题、困难和阻碍,又是怎么来克服的?在下一步的改革中,成都还面临哪些障碍和制度的创新?带着这些疑问,陈剑波表示,希望成都能在经验总结过程中理出一张完整的清单,“这样以便为国家政策调整、法律法规的修订提出具体的意见和建议,更有利于成都经验的宣传推广。”

  城乡收入差距缩小 实现重大突破

  孔泾源(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综合改革司司长)

  成都在统筹城乡改革过程中解决了不少让专家们为之头疼的难题。让国家发改委司长孔泾源感叹不已的便是,在全国城乡收入差距几年来并未缩小的情况下,成都通过几年统筹城乡改革工作,使得城乡收入差距开始逐步缩小。“这是重大的突破!”在他眼中,成都的“突破”不止这一点,无论是农村土地的确权颁证,还是土地收入的分享机制,都是成都在实践中不可忽视的创新。从社会变革的深刻性方面来总结成都的经验,成都实施的这场改革波澜不惊,是一场静悄悄的深刻的社会变革。“这个变革改变了城乡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管理模式。我们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经济发展,城乡差距缩小,而且是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工业文明意识都有提高,中国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型的基本形态也显现出来,这对全国的统筹城乡试验改革工作都具有重大意义。”

  尽管成都在先行先试的统筹城乡改革中累积不少经验,孔泾源表示,成都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依然还需处理好依法行政和改革创新的关系问题,以及城乡一体化目标的一致性问题和推进条件差异性的问题,“我们总结成都的经验,不仅要把具有普遍推广价值的经验总结出来,把普适性意义放射出来,更要推动宏观层面的改革,为城乡的发展提供更宽松的环境,从而吸引更多高端人才进入试验区,将改革工作继续深化开展下去。”

  为社会和谐转型积累了成功经验

  张勤(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

  “我曾多次来到成都,配合国家‘十二五’规划有关城镇化战略的内容进行实地调研,也曾多次了解成都在城乡规划方面的新举措和新改革。”住房城乡建设部城乡规划司副司长张勤表示,此次调研是收获最大、最为全面的一次,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有了整体和系统的了解。

  “我觉得要从国家城镇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出发,去认识成都推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意义,这对实现国家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张勤认为,从成都的实践看,推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提升了乡村发展的活力,促进了城乡经济的良性循环,提升了中心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开拓了城乡经济发展的新空间,增强了社会凝聚力,促进了社会和谐,为怎样在城镇化、工业化过程中实现社会和谐转型积累了成功经验。成都,以内需为基础,因地制宜地发展城乡经济,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中西部人口密集地区就地城镇化,对协调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目前全国各个省都在对这项工作进行研究,这时候总结和梳理成都的经验,对全国各地制定好城镇化发展战略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次的调研是非常恰逢其时的。”

  成都农村产改是中央精神的落地

  曹国英(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巡视员)

  “经过两天的了解和考察,我认为成都的改革探索是建立在理性思维基础上,经过了严格论证的,符合经济社会的发展规律,效果也比较明显。”民政部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司巡视员曹国英在昨日的座谈会上高度地肯定了成都在统筹城乡改革工作中所取得的成果。曹国英表示,成都的统筹城乡改革在产权制度改革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上,均有纵深探索,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就是:为了土地长久不变而颁发证书,“这是在中央精神基础上的一种落地,也为我们理清今后改革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疑惑消除了隐患。”仔细研究了农村土地问题和农民工进城现象关联的曹国英表示,为农民确权颁证更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符合城市化发展规律,而农民在有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放心入户城镇,也能减少现在农民工的候鸟性状态和现象。

  除了土地确权的变化,成都在统筹城乡工作中令曹国英印象深刻的就是以增量倾斜为特点的城乡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上的差距大幅度缩小。“无论是教育和卫生,将增量填补到农村,确实为很多困难家庭解决了大问题,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成都真正着眼化解城乡二元矛盾

  张红宇(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有关成都的统筹城乡改革,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张红宇一点也不陌生。“过去每一年,我都到成都来就统筹城乡改革做专题调研,所以对‘三个集中’、‘六个一体化’,农村‘四大基础工程’印象都非常深刻。”张红宇表示,在此行为期两天的系统调研中,他感觉到无论是“三个集中”还是“六个一体化”、或是“四大基础工程”的内涵和外延都更加丰富,符合十七届五中全会的精神要求。“特别是‘四大基础工程’所揭示的问题包括反映问题的深刻程度,都让我有深刻体会。成都的统筹城乡改革,是真正着眼于化解城乡二元之间的体制机制矛盾,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效果是好的。”

  “成都的改革,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实现了农业现代化,这是十七届五中全会的要求,也是发展农业农村经济的根本方向。”张红宇认为,成都七年来的实践,在深化统筹方面是非常协调的,“我们没有看见一面是发达的城市,另一面是落后的农村;我们没有看见一面是新兴的工业,另一面是传统的农业。这种现象在很多地方的表现非常鲜明,但是在成都的实践中,却是协调的,是同步的。在成都,感觉不到作为一个农民或者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明显的身份差异,因为无论从获得的就业机会或者是获得的社会保障,乃至于他们子女受教育的程度,其实差别是逐渐缩小,甚至是同步的。”

  “三大理念”“三个率先”值得学习

  明瑞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副巡视员)

  “我认为,成都有‘三大理念’值得学习和提倡。”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规划财务司副巡视员明瑞锋认为,成都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统筹城乡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特别是“民生之本”的就业和“和谐之基”的社会保障方面,做得非常好,盘活了成都的资源。另外,在做科学正确的决策方面也非常好。科学的决策来自于中央的政策,来自于领导的指示,来源于专家学者和社会精英的科学论证,来源于领导丰富的执政经验,更来源于基层百姓的诉求和创造。同时,科学目标的实施、监督、检查和评估,也做得非常好。

  “成都有‘三个率先’也值得我们系统去学习和借鉴。”明瑞锋还认为,成都率先实践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值得肯定。成都是全国唯一和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签订合作协议的省会城市,通过实施一系列包括统筹城乡就业的“三大制度、六大政策体系、五大创业工程、十大特别培训”,以及“大就业、大创业”等措施,确保了就业大局的稳定,确保了民生之基的稳定。另外,成都还率先实现了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并率先建立了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包括每一个层级,市级、县级、街道、乡镇以及村,都明确了为百姓服务的具体项目。“这三个方面的‘率先’,对于我们制定‘十二五’规划有着很好的借鉴作用。”

  成都耕保基金制度有重要推广价值

  吴太平(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副司长)

  “我们对成都的关注和了解,一直没有断过线。”2008年到成都参加统筹城乡研讨会后,国土资源部调控和监测司副司长吴太平便一直将自己关注的目光锁定在了成都的土地制度改革。

  吴太平说,成都对统筹城乡改革的认识非常到位,而且市委、市政府的领导非常有力。任何一项改革没有主要领导的重视和支持甚至直接牵头去推动,改革是很难取得成功的。并且,成都在改革的过程中方法有效,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这也为改革取得成效提供了保障。

  成都2008年出台政策在全国率先建立耕地保护基金制度,成为全国第一个对农民保护耕地给予经济补贴的城市。这一探索实践,让吴太平感到欣喜。他说,“成都这项措施的力度非常大,每亩的补贴金额,在全国范围内来看是非常高的。更为重要的是,资金来源和养老保险的结合上还进行了一些探索,对耕地保护的主体在经济上给予补偿,用经济的手段加强保护耕地。这一点对我们的耕地保护而言是一个创新,这对全国来讲都有很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借鉴意义。”

  成都经验被多地借鉴 令人高兴

  高俊才(国家发改委农村经济司司长)

  调研过不少地方统筹城乡工作的国家发改委农经司司长高俊才,经过此次实地调研后,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工作感觉更有不同:“成都市的综合配套改革方向很好,对农民增收、农村面貌改善,对现代农业的发展都提供了很多好的经验。比如像成都设立耕保基金的做法,就对农民增收以及农民养老保险提供了很好的补助资金。”高俊才表示,他早已耳闻一些来成都“取经”统筹城乡改革经验的其他大城市考察代表对成都经验的高度赞扬,这些经验做法能够为这么多城市提供借鉴,令人十分高兴。他希望,成都在今后的工作中能把为农民提供资金补助和提高耕地生产能力相互结合,创造更多好的新型改革方式。

  除了公共财政向农村倾斜外,成都在统筹城乡改革过程中,实现城乡统一户籍的创新举措也得到了高俊才的赞扬,在肯定成都创新工作的同时,高俊才也表示,希望成都能做好转移农村户口与公共财力负担的平衡工作,进一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更好地将统筹城乡工作进一步深入实践。

  财力向基层向农民倾斜 做得好

  丁国光(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以前,一直以为成都是一个休闲城市,这次来了以后发现,这是一个发达的城市、繁荣的城市,更是一个改革的城市。”两天时间的实地调研,让国务院综改办副主任丁国光感触颇多,而他对我市统筹城乡发展的最深刻印象就是———“早改革、早见效、早得益”,成都打开城门、农民进城、资金下乡、多予少取,而最终体现在了多赢的格局上。

  “成都的财政投入非常大。统筹城乡,光有钱是不行的,没有钱是万万不行的,现在看到的这几项大工作,无一离得开大的政府投入。”丁国光说,大“三农”支出成都全市达到192亿元,占财政支出的32%左右,而全国去年对“三农”的财政支出是2万亿元,占财政支出的25%,成都比全国平均水平还要高很多,这是关心农民、支持农民的具体体现。“我们看到所有项目,都是财力向基层倾斜,向农民群众倾斜,我认为这个做得非常好。”

  同时,我市对财政投入资金的良好管理,也让丁国光印象深刻。“一个是直接补贴的资金,另一个是项目管理的资金,两项都管理得很好。值得一提的是,在项目管理资金上,很重要的一条经验便是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农民的参与性。”

  还将有部分村镇银行开业、筹建

  张宝成(银监会合作部副巡视员)

  深入实地,走访调研。经过两天的耳濡目染,银监会合作部副巡视员张宝成对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工作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通过参观和与当地居民进行情况交流,确实使我深受教育和启发,也使我看到了成都城乡一体化的美好前景。”张宝成表示,七年来,银监会一直高度关注着成都城乡统筹改革工作,尤其在国务院批准成都进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以来,银监会就专门引导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参与到成都试验区建设中。

  成都统筹城乡改革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金融业的积极支持。据张宝成介绍,在成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方面,成都农商行鼎力支持,而在农房重建工作方面,银行也同样给予了大力支持。“经过银监会的批准和银监局的批准,成都辖区内设立了五家村镇银行,按照规划,今后还将有部分村镇银行开业、筹建。银行业的积极参与对成都的城乡一体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张宝成表示,希望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能将属于城乡一体化内在的投融资功能和外在的功能有机结合,充分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作用、功能很好地引入到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来。

  成都日报记者 张婷婷 陈瑾 摄影 王熙维 张鸣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