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武夷秋明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0日09:29  新安传媒网

  □ 戎毓明

  穿着厚厚的秋装从北方来到武夷山,却找不到秋的履迹,武夷山叶不惊秋,水不改碧,改变的只是那些游人的面孔。一拨一拨的游人来了,登天游峰,飘九曲水,观朱子像,品铁观音,乘兴而来,兴尽而归,带了大包小包的大红袍,却没带走武夷山的青翠。连那些九曲河里一群群的红眼鳟鱼也不改平时的从容,任你秋波连连,我自悠然不惊。

  说武夷山没有秋天,似乎也不对。天碧如洗,水天一色,远眺近观,皆清晰如画,不,画也没有这样爽目。在攀登天游峰时,我不时驻足下瞰,九曲河那些飘流的竹筏历历在目,甚至连坐在竹筏上穿着橘红色救生衣的游人欢悦的神情都能看到。能见度高,说明空气质量好,好到你会忍不住张开肺叶作深呼吸。在溪边在崖畔在亭旁,你不时会冒出一个念头:在这里安居,多好!

  想到安居,便想起了八百多年前的大思想家朱熹,这位先哲就在武夷山的五曲隐屏峰下带领弟子荷锄挑担、搬瓦垒石,营建了一座武夷精舍。这几间茅屋在一般人的眼里很平常,但在中国文化思想史上可称作为里程碑式的建筑,影响明清数百年的理学,也就是从这里由涓涓细流汇聚成波澜壮阔的长河大江。朱熹在武夷精舍生活了八年,授徒著书,培养出众多理学名家。“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迴。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的这首诗很多人会读会背,但除此之外对他却不甚了了。比如过去人们批判他存天理,灭人欲,说他只要存统治阶级的“天理”,而要灭人性之欲。这种误读或者叫歪曲使这位大思想家在一度被蒙上尘土和污垢,其实,他的原话是“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夫妻,天理也;三妻四妾,人欲也。”意思是说,人们一天三顿吃饭是合乎天理的,但要吃山珍海味却是过分的欲望,一夫一妻也是合乎天理的,但三妻四妾却是有害身心健康的欲望。要人们克制过分的贪欲,过符合天理的生活。这样的理学思想至今还闪射着光辉,让我这个后学仰之弥高。在游人都去寻找那些自然风光时,我来到在精舍旧址上新建的紫阳书院,在朱子的雕像前深深鞠上一躬,并在紫阳书院的朱子授课的学堂里静静地当了十几分钟的“学生”,与先生神聊了一会。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也会像当年那些抛弃功名家业,跋山涉水来到这里求学的学子一样追随先生。

  人说天下名山,僧道各半,在武夷山没看到寺院道观,只看到了紫阳书院,看到了对朱子的崇拜。连天游峰上还建有一位朱子的追随者胡丽娘的庙,民间传说类似聊斋故事,说她是位修炼的狐狸精,听了朱子的讲学便恳请朱子收她为徒,之后便有了红袖添香的故事。迷信也罢,传说也罢,折射出来的信息是地处东南的福建对文化的崇尚和热爱。一个空气中散发着文化芬芳的地方是没有冬天的,空气是清净宜人的,这,也许就是武夷山最让我着迷的风景吧!

  林间张大林/摄

  行 走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