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从密植到果树间隙合理 我国苹果栽培技术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1日20:33  中国广播网

  中广网西安11月21日消息(记者黄立新 通讯员支勇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一项国际先进水平科研成果将改变我国3200多万亩苹果栽培面貌,从以前的密植栽培变为树形矮化、植株间隙合理栽培,提高苹果单产和果品质量。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苹果大发展时期,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方式,密植栽培模式对推动我国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目前我国成为世界苹果产量第一、苹果汁产量第一。我国现存3215万亩苹果园中的90%为乔砧密植,红富士品种占总量的49.6%,密植造成果树枝重叠密闭、光照不良,苹果产量低、品质差,果园管理不便、病虫滋生、成本增加。

  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韩明玉团队承担了国家农业部“948”重大滚动项目“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模式及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经过陕西、山东、辽宁等七个苹果主产区的多部门、多学科专家的密切协作攻关,在栽培技术模式及产业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教育部11月20日组织的成果验收和鉴定认为,该项目紧密结合生产实际,针对性强,特别是在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模式、下垂枝修剪、苹果生产综合管理制度(IFP)应用等方面有创新,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苹果矮砧集约栽培技术模式及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科研项目首次在国内提出了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技术模式,并在2009年作为农业部向全国推荐的农业主推技术,示范推广31.9万亩,促进了我国苹果栽培制度的变革。针对黄土高原区富士苹果成花较难的突出问题,研究了强拉枝对富士苹果春季成花结果和生长的影响,在国内首次提出了下垂枝修剪是解决富士苹果成花的有效措施。在系统监测了黄土高原旱地果园树体水分代谢规律,结合两大区域果园土壤和肥水利用状况调查和树形光能利用评价,提出了我国不同区域苹果园肥水量化指标和老果园改形技术方案。

  我国北纬35度地区是世界最佳苹果适生区,这里年平均气温12°至18°、年降水量低于800毫米、海拔高度800米至1200米,无霜期较长,光照充沛且昼夜温差大,土壤微酸性且图土层深厚,非常适合苹果生长。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