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帮薄弱学校变强 让择校失去意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03:16  华龙网-重庆商报

  

帮薄弱学校变强让择校失去意义
帮薄弱学校变强让择校失去意义
帮薄弱学校变强让择校失去意义
帮薄弱学校变强让择校失去意义
帮薄弱学校变强让择校失去意义

  让子女享受优质教育,是天下父母共同的心愿。但目前,让很多家长纠结、头疼的是,要让孩子挤进优质学校的大门,就得支付高昂的择校费。择校风反过来又加剧了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更差的两极分化。解决这样的恶性循环,就得让教育走均衡发展之路。今天,本报专访了我市五个区的教委主任,对于教育均衡发展的理解。

  渝中区教委主任沈成林:

  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

  抓好普通学校特色教育

  渝中区按照“缩点、扩面、提质”的要求,通过“新建迁建一批、改建扩建一批、拆迁合并一批”,不断提高教育资源利用率。8年来,共调整义务教育学校24所。预计到2015年,渝中区将完成32所中小学的撤并,区属中小学将由2009年的57所调整为38所(小学26所,初中6所,普通高中5所,职中1所),新增教育用地151亩,小学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增加43%、69%,中学生均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分别增加16%、20%。

  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渝中区坚持开展了以区教师进修学院、各校园为主阵地,以师德为核心,以教育思想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以骨干教师、名师工作室为抓手的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制定了《教师教育五年规划》全区教师培训率达100%。目前,渝中区有4名校长分别获得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市劳动模范和市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2人,重庆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西部之光”访问学者3人,重庆市名师3人,渝中名师18人,重庆特级教师27人,中学研究员10人,共有市级骨干教师149名,区级骨干教师435人。人才战略初见成效。

  鼓励区域学校创造性探索特色发展道路。到2012年,渝中区50%以上中小学建成特色学校;到2020年,全区90%以上中小学建成特色学校。目前,已打造出大坪中学的女子足球、五十中的科技教育、杏林中学“儒香校园”、金马小学“以书载道、翰墨育人”、精一小学“多彩民族教育”等为代表的普通学校特色教育品牌。

  江北区教委主任何成银:

  增加薄弱学校投入

  区内外儿童一样对待

  “校园环境一样美、教学设施一样齐、公用经费一样多、教师素质一样好、管理水平一样高、区内外儿童一样对待”,这是江北区教委推进均衡教育发展的庄严承诺。

  首先是提升城乡教育均衡度。创新帮扶机制,建立城乡统筹发展共同体。区内24所学校,对口帮扶,以强带弱。其中选取了4所学校捆绑发展,捆绑评价。改革教育经费投入结构,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农村学校、城市薄弱学校和小规模学校公用经费、维修专项补助。投入500万元,补贴进城务工子女定点学校公用经费,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先后安排161名名师、教育专家、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到薄弱乡镇支教,均衡城乡师资配置。同时,通过健全组织、完善制度、建立救助机制,保障留守儿童和进城务工子女受教育的权利。

  在城乡均衡度缩小的情况下,实现教育高位均衡。自2007年以来,投入10多亿元,推进校点布局调整、加快学校标准化和重点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区域教育现代化。区域学校操场铺塑率全市领先。投入近3亿元,整合初中教育资源,全力打造徐悲鸿中学,促进初中优质教育提档升级。推进人才体制创新,区财政投入1500万元,在市内率先强力推进队伍建设“五大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综合素质,实现人才资源分配的高位均衡。实施“阳光教育”理念,推进“国学江北”工程,以特色促品质,提升教育质量。市教委两次发文,要求全市大中小学要按照“国学江北”模式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并把江北区确定为经典诵读实验区,授予国学江北特色学校11所,实现学校特色发展、管理方式的高位均衡。

  九龙坡区教委主任李仁杰:

  城乡学校联姻办学

  软硬件支持一体化管理

  作为统筹城乡教育先行示范区,九龙坡以“城乡一体、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做了四道“加法算式”。

  在管理模式上实行“1+1”,将1所城市学校和1所农村学校进行“联姻”,一体化办学。谢家湾小学和西彭三校等10所学校实施了“两个法人单位,一个法人代表,一套领导班子,独立核算”的管理体制一体化;铁路中学和陶家中学等42所学校实施了“强弱结对,捆绑考核,联动发展”的对口帮扶一体化等。教委对一体化管理学校给予资金项目优先、人员调配优先、设备配置优先等“四优先”政策。

  在目标任务上实行“5+1”,支援学校从教育理念、学校管理、办学特色、教改师训、教育质量等5个方面引领受援学校发展,并辅以必要的物质及资金支援。开展“青年人才论坛”、“教师论坛”、读书活动、艺术节等大型活动20场次,城乡学校物质及资金支持达150余万元,对口学校发展合力不断增强。

  在组织保障上实行“1+2”,实施管理体制一体化的学校,由1名校长负责两校管理,支援学校每年选派1名干部到受援学校挂职锻炼,受援学校每年安排1名校级干部到支援学校交流学习,为城乡学校一体化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近2年来,城乡学校已互派20名校级干部、76名中层干部。

  考核管理上实行“2+1”建立责任目标,签订《学校对口支援一体化工作目标责任书》,对校长实行“2+1”一体化考核,先对支援学校校长和受援学校校长实行分校考核,再把支援学校校长到受援学校述职的民主测评情况和完成对口支援年度目标考核结果一并纳入支援学校校长的年度工作考核。

  大渡口区教委主任毛勇:

  逐年提高农村教育投入

  免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渡口区教委编制完成了《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设施布局规划(2007~2020)》、《重庆市大渡口区教育发展战略规划(2008~2020)》,着力解决城市化进程中的教育扩容以及学校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突出的问题。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公招指标向农村学校重点倾斜,近5年农村学校公招新教师占招进人数的46%。引进的优秀教师必须到农村学校任教,并适当放宽愿意到农村任教优秀教师的引进条件。农村教师评优、评先上倾斜;城区老师晋升,必须到农村工作一年以上;城乡教师绩效工资水平一样。调整教育经费支出结构,农村学生生均公用经费以每生5元/年的标准递增,农村贫困家庭子女实行“免收学杂费”、“两免一补”和高中助学等政策。对农村教育的投入逐年递增。

  大渡口区还将通过建设“教育普及领先区”、“特色名校汇聚区”、“素质教育创新区”、“教育人才成长区”来支撑均衡教育的稳步推进。在2011年前在全市率先免费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幼儿教育,将大渡口区人均受教育年限提高到10.8年;60%的学校达到区级示范水平。2012年前,实现每所学校至少有一项办学特色的目标;实现三分之二的学校有多种办学特色的目标,并推进特色学校向重庆品牌学校与中华名校发展。通过建立现代教育制度,改革教育评价,建设“五个校园”。

  2012年前,创建2~3所素质教育示范学校,1~2个具有全市影响力的学科,60%的学校都有校本课程,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明显提高。

  黔江区教委主任高峰:

  规范办学严禁重点班

  教师待遇向农村学校倾斜

  黔江是一个集“老少边山穷”于一体的地区。近年来,加大统筹城乡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力度,2009年被教育部表彰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地区。

  黔江的作法是推进“五个统筹”。首先是统筹师资配置,实现“均衡化”,实施集团办学、捆绑发展。按照“以城带乡、整体推进、城乡一体共发展”的原则,将全区53所中小学分成14个帮扶集团,1所城区学校扶助2~4所农村学校。出台“四个倾斜”政策,津贴补贴向农村教师倾斜;新教师岗位分配向农村学校倾斜;骨干教师培养向农村学校倾斜;将60%职称评定指标分配到农村中小学。

  统筹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仅今年,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设施投资达4878万元。到2012年,全区30所农村中心校、9所农村初级中学将全部建成标准化学校。安排校舍安全建设资金近2000万元实施校舍安全工程,实施教育信息化工程。

  统筹教育民生,实现“人性化”,实施教育民生投入增长计划、中小学标准化建设计划、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计划、职业教育振兴计划、留守儿童关爱计划等“七大民生计划”。

  统筹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按照“小学向乡镇集中,初中向片区集中,高中向城区集中”的原则,配合黔江“城市东进”战略,对全区学校进行优化布局。全区学校由2009年的208所优化调整为198所。

  统筹办学行为,实现“规范化”,通过明确招生计划、统一招生行为、严格招生纪律等五大措施,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严禁义务教育阶段违规举办“重点班和特长班”,加强“防流控辍”的管理。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