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58座超高建筑将配虚拟救火训练场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03:49  北京日报

  本报讯 (记者刘欢)一套根据国贸三期电子建筑设计图打造的仿真虚拟救火训练场,已逐渐在本市一线消防官兵的训练中应用,有效帮助他们熟悉这一330米超高层建筑的内部环境和最佳疏散路径。由市科委去年启动的“超高层建筑消防综合数字预案技术与系统研究”项目近日结题。依据这一科研成果,在未来1到2年内,本市将对58座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逐一量身定制一套虚拟救火训练场。

  “国贸三期”大楼里正燃烧着熊熊大火,来自朝阳门消防支队的消防车已停在楼下待命。“1号消防员上云梯!”指挥口令一出,1号消防员跃上云梯,迅速对7层玻璃进行破拆。“发现火情,在国贸三期7层东南角,火势约50平方米。”此时,2号消防员已打开楼层的消防系统进行灭火……昨天,在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几名技术人员正利用鼠标、电脑和几块大大小小的电子屏幕,矫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火场之间,灭火、救援、疏散人群……成功完成了一次高层建筑灭火救援任务。

  “当前,本市现有的超高层建筑都在使用中,平时很难有条件让消防人员到现场实战演练。”该项目首席技术专家袁宏永教授介绍,该系统利用3D仿真技术、建筑工程电子图纸和实景拍摄等手段,开发了一个虚拟的消防救火训练场。在这里,每一个楼层的布局、消防通道等环境都与实景相一致,相似度达90%。

  “除了本辖区的中队外,相邻中队和应急中队也都要熟悉这一系统。”该项目首席工程专家、市消防局李进副局长透露,目前,国贸三期及央视新址均已完成该系统的制作,本市其余超高层建筑的配套训练系统正在定制中。

  延伸采访

  高科技攻克超高层建筑救火难题

  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后,超高层建筑救火难问题在央视大火后再次成为焦点话题。昨天记者从市科委获悉,“超高层建筑消防综合救援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重大科技专项今年已正式启动,分别从救援、灭火等方面进行了科技攻关。

  多重科技手段锁定受困人员攻克人员定位难题

  超高层建筑往往结构复杂,人员密集。火灾发生时,现场电磁、声光、通讯环境异常复杂,常规技术手段难以对受困人群准确定位。而本市消防人员目前也只是携带了一个生命呼叫器,当他们被烟气呛倒20秒后,呼叫器才会发出救援信号,通常也只有身处火场的人才可能发现。

  “确定火场内部的人员定位一直是消防灭火救援最难解决的问题。”课题负责人、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副主任袁宏永介绍,目前可以利用无线射频技术、手机信号和地球磁场三种手段对受困人员和消防员进行实时定位。其中,无线射频技术是利用超高层建筑中人人都要携带的“门卡”,通过预设的接收器来确定人员位置,但需要对高层建筑加装接收器,不仅要增加投资,还要对既有建筑进行改建;手机定位的人员覆盖面很大,但在高层建筑的垂直定位上还有困难,而且需要和运营商进行协调;地球磁场也可进行人员定位,这种方式在非火灾情况下很好用,但是也需要人员携带“芯片”。此外,还可考虑用无线射频技术和火灾探测报警器相结合。“这几种方式都有各自的优缺点,目前课题组正在进一步地比较和研究。”

  “克隆”泵能将水送到500米高度攻克高层供水难题

  超高层消防灭火中,水源供给和垂直送水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本市普通消防云梯车一般只有30多米,而消防泵承载的压力有限,通常只能将水送到百米左右的高度,还要分低、中、高区接力送水,以上海“11·15”特别重大火灾事故为例,当建筑中部的火熄灭时,离心水泵中的水就已经用完了。

  目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泵送技术能把混凝土送到470多米的高度,何不将泵送系统“移植”到消防灭火的水源供给中?

  “运送混凝土,大气压力不能低于46帕,但送水却不能高于6帕,一方面压力要在消防员身体所能承受的范围内,另一方面压力太低又无法将水送到四五百米的高度。”北京市消防局副局长李进透露,作为该课题的承担单位之一,三一重工的工程专家现已研制出一种双活塞超高压泵送水技术,可一次性将消防用水送到500米以上的高度。

  李进表示,目前第一台消防样车正在长沙进行研制,一旦成功,将为超高层建筑供水带来革命性的突破,而这项高新技术日后将被引进到北京进行生产。本报记者 刘欢 RJ203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