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大清华分别组建招生联盟 均反对恶性生源竞争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08:05  中国青年报

  虽然时值周末,11月21日下午,北京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香港大学7所高校按照此前的约定,在各自的招生网站上发布了同一则公告:2011年,7校将联合举行自主招生考试。

  在此之前,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宣布加入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大学的“五校联盟”,使这一阵营扩充到7校。

  这意味着,从今天开始,我国报考难度最大的14所名牌大学结束了过去各自为战的局面,结成两大联盟,以在招生竞争中赢得更多的主动。

  最早的高校自主招生联盟出现在2010年自主招生选拔中,由清华大学等5所高校组成。现在,由于两大联盟中的佼佼者是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因而这两大联盟分别被戏称为“北约”和“华约”。

  北大等7所高校今天发布的公告称,参与高校将在自主选拔中联合命题,统一组织笔试并共享考试成绩,根据考生笔试成绩确定参加本校面试考生名单。在考试内容上,由各高校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定位的“共性需求”联合出题,着重考核考生的素质与能力。公告称,此举是为了进一步深化高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积极探索人才选拔的综合评价模式。

  7校招生部门统一向记者提供的书面说明中介绍,首要的考虑是为了减轻考生负担,避免考生来回奔波。实行联考后,考生只需参加一次考试,就可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考试成本将大大降低。其次,是为了给考生更多的选择机会。7所高校之间的地位完全平等,考生所报考的高校互为平行关系,不分先后顺序,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科兴趣和各高校人才培养特点进行多元组合,选择机会大为增加。

  此外,联盟高校既联合又强调自主性。在考试科目设置上,尽管设置了7门科目,但选考哪些科目以及每科成绩如何使用,则由各高校根据人才选拔需求自行决定。

  比如,复旦大学非常强调文理综合,就要求报考复旦的考生提供7科的成绩,其他高校则不一定有这样的要求。

  名牌高校“结盟”的探索始于2010年自主招生考试中清华大学等5校的联考。为何北大等高校没有加入这一联考?

  北大招生办负责人对此表示,之前确有动议,也曾研究过“985工程”的30多所高校联考的可能性,但最终这一想法被放弃。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尽管是自主选拔联考,但它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仍然是自主,是在高考整体框架不变前提下的自主选拔,它在功能上不能与高考重叠,不能用联考来替代高考。如果“985”高校的自主选拔统一成一个模式,将会对高考制度的权威性和稳定性造成极大影响。

  北大等7所高校强调,参与高校“基本上都是以文、理、医、工科见长的综合性大学,在历史传统、精神文化,特别是人才培养理念和培养目标上有相似之处”。而在清华等高校的招生同盟中,则既有综合高校,也有文科强校与工科强校。总体而言,两大联盟在招生竞争中势均力敌。

  值得注意的是,两大招生联盟的有关负责人均对记者表示,反对恶性的生源竞争。

  招生结盟会否加剧生源竞争?针对这一问题,北大等高校回应说:“应当承认,生源竞争是世界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它体现了高等教育机构对优秀人才选拔的高度重视,并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但问题的关键在于,这种竞争应当是良性而不是恶性的。也就是说,它必须建立在充分尊重学生兴趣和选择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不能通过高额奖学金和好专业进行所谓‘求生’、‘拉生’活动。”

  “我们认为,当前对于中国高校来说,我们真正应当关注的,不是招收了几个‘状元’或高分学生,而是是否招到了真正适合自己培养的学生。我们必须放眼全球,在世界范围内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生源竞争,为中国的自主创新选拔人才,这才是中国大学的使命所在。因此,至少在我们7所学校内部达成了共识,大家地位平等,充分尊重学生自由选择的权利,不进行恶性竞争。这应当是一个进步。”

  一年多来,由清华大学等高校参与的另一招生联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亦多次有类似的表述。

  本报天津11月21日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北大 自主招生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