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社会各界昨日送别著名新闻工作者范敬宜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2日09:25  石家庄日报

  11月21日上午,上千人汇集北京八宝山,送别中国当代著名新闻工作者、人民日报社原总编辑范敬宜同志。

  告别大厅入口处挽幛垂挂:先忧后乐采编评凝心香一瓣哀社稷骤失大笔;掖幼领新诗书画继翰墨三绝恸江山长忆斯人。

  这是对范敬宜新闻人生的最好总结。11月13日,1931年出生于江苏的范敬宜离开了他钟爱一生的新闻事业。

  1951年,范敬宜大学毕业奔赴白山黑水,进入东北日报(今辽宁日报)当记者。197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他深入农村,倾听农民的呼声,了解农村实情,在农家炕头挥笔写下著名述评《莫把开头当过头》,廓清了对农村改革的认识,鲜明地提出农村改革在当时才刚刚开头。这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文转载,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农村改革的加速和深化。此后,他历任辽宁日报社副总编辑、经济日报社总编辑、人民日报社总编辑,不断开拓新闻事业新境界。

  人民日报社原社长邵华泽追忆与范敬宜共事的时光:作为报人,老范有两个长处,一是会办报,二是爱办报。办报很辛苦,常熬夜,他那时已是60多岁的人了,但对办报兴趣浓厚,一心扑在上面。

  2002年,年逾古稀的范敬宜担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首任院长。他说要把这里看作自己新闻事业的延续,把自己一辈子的感悟、经验和教训讲给学生听。他亲自讲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新闻评论”“新闻与文化”等课程。每次开课,他都认真地、一字一句地撰写讲稿;对每一位同学的作业,他都一字一句批阅,直到因病离开讲台。

  《乡村八记》的作者、人民日报记者李强说:“范老师对我恩重如山,我会永远记住他说过的话,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不要只看到眼前的一平方公里,要经常了解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上的喜怒哀乐。”

  在文化界,范敬宜被称为“三绝”式人物——诗、书、画无不精妙。2001年,《范敬宜诗书画》出版,选录了他创作的约百件诗词、散曲、书法和国画作品。冯其庸先生对他大加推崇,称“范君诗书画一体,情文韵三绝”。

  范敬宜自谦不是画家,不是书法家,更不是诗人,只是一个老新闻工作者。他说,诗书画作为一种“余事”,对新闻工作产生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经常在审时度势、谋篇布局之际,给人以灵感和启发。

  寒风中,前来八宝山送行的人民日报社老同事还记得范敬宜说过的话:如果有来生,还要当记者。

  (新华社北京11月21日电)

  相关链接

  追忆范老

  11月13日,清华大学新闻学院院长范敬宜在京逝世。短短几个小时里,大学生们常用的人人网、开心网、校园BBS上,转发讣闻、寄托哀思的帖子占满了一个又一个页面,新浪微博有留言数千条。

  这位79岁的老人之所以赢得这样的敬爱,并非因为他《人民日报》原总编辑的名头,并非因为他正部长级领导的官阶,而是因为网友追忆的一件件小事:

  他熟悉学院几乎全部学生,叫得出许多人的名字,甚至毕业好几年的孩子在单位的表现,他都一清二楚。

  他亲手修改学生作业,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正如当年藤野先生修改青年鲁迅的作业;

  他把自己写的书送给学生,在每一本书的扉页上亲笔题字;

  新闻学院本科生邓喆在自己的博客上写道:“他坚定了我们这一群孩子做一名好记者的信念!那是种力量,当你想起他的时候,就可以在这个浮躁、纷乱的社会里重新找回自己,坚定我们最初坚持的信念!(新华社电)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