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通过手机定位出被困人员在大楼中的具体位置,能利用3D仿真技术进行灭火救援训练。
昨日,北京市科委通报全市高层建筑消防的科技项目进展。未来两年内,北京市58座超高层建筑(100米以上)将全部制作成3D模拟环境,即仿真逃生系统,纳入消防训练、指挥系统。
下一步,将调研如何对超高层建筑中的火灾被困人员定位,手机定位可能是目前最可行的技术。
3D技术模拟消防演练
在高达329.9米的“国贸三期”7层,正燃烧着熊熊大火,而消防车已停在了楼下。
“1号消防员登上云梯车,对7层玻璃进行破拆”。随着指挥员发出命令,消防员用消防斧将7层楼的一大块玻璃敲碎。
“2号消防员进入楼内”,2号消防员在检测完现场后打开楼层的消防系统进行灭火。救援过程中,几名市民正在烟雾中寻找逃生通道,指挥中心马上连通大厦消防中控室,指导值班人员通过广播引导这几个人顺利找到逃生通道。
这并不是国贸三期真的成了火灾现场,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在向记者展示他们研发的超高层建筑消防训练系统。
整个建筑已经被制作成了3D模拟环境,楼梯间、消防栓等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临时指挥中心显示了火点位置、起火面积、人员疏散等信息。指挥员可根据系统配置,对辖区内的消防支队和消防车进行统一调配。
据市科委“超高层建筑消防综合数字预案技术与系统研究”项目首席技术专家、该中心主任袁宏永教授介绍,现在消防部门一年中很少有机会到超高层建筑里面实战演练。3D仿真技术模拟了超高层火灾发生的现场,准确性达到90%以上。
被困者将被手机定位
目前北京消防部门对火灾中的人员定位,缺乏十分准确和细致的手段。
特别是在高层建筑和超高层建筑中,大量人员在建筑内活动,多数大厦都需要刷卡进入,可以通过刷卡信息了解被困人员的总数。
但一旦发生火灾,无法确定所有被困人员的具体位置,给营救和人员疏散带来极大的挑战。
一个重要研究项目——人员定位和疏散技术,目前已经有初步成果。
该项目提出一个解决思路,拟将所有高层建筑内的人员进行定位,目前正在考虑通过信息芯片或其他手段,实时获悉楼内人员位置。
对于通过什么渠道获取楼内被困人员的分布信息,袁宏永表示,现在正在对技术方式进行调研,一是利用员工卡植入芯片定位;二是通过手机定位;三是通过员工卡芯片与楼内火灾报警器联动。
袁宏永认为,目前最可行的方式是通过手机定位,而且现在已经可以实现基站定位,“技术上没什么问题了,这个还需要有关部门的配合。”
超级水泵可送水至千米
北京市消防局副局长李进介绍,央视新址、国贸三期这些超高层建筑的高度都在200米以上。
但北京最高的云梯车是90米,年底马上配备全世界最先进的云梯车,但也只有101米高。
通过云梯车打水最高可以打到120米左右,难以达到超高层建筑的消防要求。
去年央视大火时曾将3辆大功率消防车串联,通过水泵结合供水,能将水打到的最高位置是160米。
此次立项研究的高层建筑外部水源供给系统,将大幅提高消防水枪的射程。
李进透露,新水泵的设计高度是500米,但实际可达700米、800米甚至1000米,而装有这种水泵的样车目前正在生产,并计划将这项技术引入北京。
相关背景
高层建筑特指10层以上的居民住宅楼和高度在24米至100米之间的办公楼。
本市1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有8592座,其中高度超过100米的超高层有58座。目前,北京最高的超高层建筑为国贸三期,其高度达到了329.9米。
本版文/记者 韩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