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财经评论员叶檀:稳定生产还需稳定货币与成本预期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00:21  亚心网

  亚心网讯(记者 王宗萍)11月22日,就国务院出台的16项稳定物价措施,亚心网记者电话采访了国内知名财经评论员叶檀。

  各占小市场是物价上涨主因

  记者:在17日国务院出台平抑物价“四条措施”后的3天内,又推出针对性更强的16项稳定物价措施,这意味着什么

  叶檀:近一段时间,各类与国计民生相关的产品价格频频上涨,部分农副产品价格已超出大众心理承受程度。以食品价格上涨为标志的通胀与资产泡沫不同,后者影响的是货币供应量与投资者,而前者影响的是食品支出占收入一半的40%左右中低收入人群的生活。

  国务院短时间内多次下文,足以说明中央有关方面对物价问题的关切。决策层试图从四个方面稳定物价:一是增加生产;二是降低成本;三是将中低收入者的最低工资、补贴与物价挂钩;四是实行首长负责制。

  记者:大家在关注调控物价的同时,都想知道物价上涨的症结。

  叶檀:物价持续波动涉及方方面面环节,不排除有现实的、历史的原因,也有浅层和深层的诸多问题。一个月不到苹果收购价每公斤上涨五毛,大蒜价格两年上升十倍以上,这是在成本上升、物价上升的预期下,农民与中间商被迫抬价、竞相惜售的结果。

  物价轮番上升也是我国市场分割的必然结果。市场化三十年,我国形成的是各自占山为王的小市场,而非在统一规则下的全国大市场,各地都是各自为政,随意将拥有的资源附加到产品中,以换取收入。

  应摧毁山头林立的小市场

  记者:这次调整物价措施的近半内容涉及农户副产品,是否意味着农产品是物价不断高涨的“牛鼻子”

  叶檀:不可忽视的是,国内分割的市场、高昂的中间成本与扭曲的定价机制,与国外高效的定价机制、低廉的物流成本相比,体制性劣势过于明显,最终反映到价格受控制的农产品领域。农产品价格上升,是我们反思制度双轨制、摧毁山头林立的地方小市场的重要契机。同时,我们应该看到,农产品价格上涨是物流、市场体制性弊端的终极爆发,抑制农产品价格当然不是在展示行政威力,而应是行政改革诚意的展示。

  记者:为什么物价调控措施中专门提到了鲜活农产品运输车免费通行

  叶檀:因为现实情况是,农产品流通的中间环节成本十分高昂。4月份以来,国家几次调高了汽油价格,目前又出现了柴油荒,加上过路费、进场费、摊位费,从物流园到超市,菜价起码上涨一倍以上。物流成本居高不下,产品价格也居高不下。要降低物价,我国需要建立低成本而高效的物流网络。在国内,各类产品物价的20%至40%属于物流成本,而在美国,物流成本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不足10%。

  严格抑制货币的恶性超发

  记者:落实此次物价调控的核心环节在哪里

  叶檀:除了发改委等部门四处巡视以高压降低物价之外,从体制上破除国内外价格双轨制、身份不同养老等社会保障层级不同的弊端,也正当其时。“短期应急措施与建立长效机制相结合”,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是对普通民众生活水准的有效保护。

  记者:这次通过行政手段干预价格,最终调整的预期将会怎样

  叶檀:在成本压力与货币超发压力之下稳定物价的关键举措,是在稳定生产的同时稳定货币与成本预期,严格抑制货币的恶性超发,以避免物价在成本压力之下轮番上升。值得警惕的是,如果不动既得利益阶层的蛋糕,只靠印发货币来提高低收入阶层的保障水准,就会诱发全面通胀,继而造成中产收入阶层生活水准的全面下降。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