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分析称稳定菜价应尽可能挤压流通成本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00:48  新华网

  新华网上海11月22日电 (记者 李荣)上海近期菜价有所回落,市民手拎“菜篮子”也轻松了不少。记者察访上海蔬菜产业链发现,减少中间环节,尽可能挤压流通成本,使生产者与消费者面对面,对于保持蔬菜价格平稳十分重要。

  最近一段时间,国内菜价偏高,上海也不例外,有批发市场的老资格分析师说,有些蔬菜价格高得“有点看不懂”。细究原因,除了种植总量上“多了又少、少了又多”的循环常规和遭遇自然灾害后阶段性供应不均衡外,中间交易环节过多也是重要原因。

  记者在采访中多次听到蔬菜流通中“最后一公里”这个问题,就是说菜价从田头到批发市场,涨幅还相对较小,而从批发环节到销售终端,涨幅却占了大头。这里面环节很多,菜价被层层“加码”,重重牟利。不仅如此,生产与消费中间环节多、距离远,还易增加流通过程中的损耗,而“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些损耗最终都会让消费者埋单。这也是导致菜价偏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保供应是源头,上海在这方面是“一源两头”:一头确保沪郊本地蔬菜保有量,合理安排茬口,多种市民爱吃的品种,而且多品种实行“穿插”;另一头是敞开流通大门,主流批发市场在全国布点共建“流向明确”的生产基地。郊菜、“客”菜并重,就有了源头“活水”,接下来就要确保这个“活水”顺顺畅畅地“向东流”。

  为控制流通环节成本,上海市政府有关部门力推农商、农超(超市)对接,基层合作社和商业企业也主动探索新办法。有的超市直接参与发起成立沪郊蔬菜生产合作社,合作社生产的蔬菜在直供超市之余,还直送社区,与居委会合作,多处设点,有的点一周一次供货,有的一周三次供货。这些措施可使菜价至少下降一成。

  商品流通体系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也必然要在历史发展中完善。流通环节越来越多、链条越拉越长,既挤压生产者的获利空间,又抑制消费,既不利于保护生产者的积极性,又影响群众生活。稳定菜价,抓住中间环节采取措施,是建设好“菜篮子”工程的必要之举。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菜价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