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记挂抗战时沦陷的城市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03:36  华龙网-重庆商报

  

记挂抗战时沦陷的城市
商报图形 杨程 制
记挂抗战时沦陷的城市
张自忠墓 记者 邹飞 摄
记挂抗战时沦陷的城市
老舍故居 记者 邹飞 摄

  上世纪五十年代的北碚,犹如一座与世隔绝的乡村小镇,静静地偏居一隅。满城法国梧桐、15分钟便可走完……就在这小镇上,却有着北碚人对抗战沦陷城市深深的记挂,卢沟桥、辽宁路、吉林巷、黑龙江巷、广州路、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

  六十年间,北碚“长大”了30倍,旧城的道路仍在诉说着过去的风云,新城的道路正在铺设未来。近日记者从高速路下道来到北碚,站在下道处的黄葛树旁,左手边的天生路通向北碚老城,右手边的双柏路通向北碚新城,这里是过去和未来的“交点”,折射出北碚城市的古今变迁。沿着这一新一旧的道路,我们开始探寻北碚的故事。

  道路今昔

  新城 修路为老黄葛树改道

  在北碚双柏立交上,有一棵黄葛树屹立在立交转盘处,进出高速公路的车辆要进入北碚主城,都要绕树一周。“它在这里五六十年了,它就像一位亲人或是朋友。”在北碚新城管委会张卫东老人眼里,这棵黄葛树已是这条路的一部分。他说,双柏路曾由于车流量大导致交通拥挤,政府从2007年开始对这一路段进行改造。最初的设计方案准备将黄葛树移栽到别处,北碚区领导在视察该地时要求一定要保树。为了这棵60岁、树冠直径10多米的黄葛树,新城管委会数易其稿,最后将双柏立交下穿道走线向左位移了一米。

  在这段路之间,有40亩地没有用于开发,全部绿化。据新城管委会介绍,2006年就开始大规模植树,现在可见的茂密的竹林景观大道已成为了双柏路上居民的骄傲。有近20万株竹子,楠竹、斑竹、桂竹,如同一个竹类博物馆。在竹林间还不经意地散落着景观石,上面镌刻有历代名人关于竹子的诗句,“宁可三日食无肉,不可一日居无竹”。

  据介绍,下一步将扩宽人行道,20多米的大道让市民可在上面惬意地散步。目前,沿街两旁正在陆续拆除破旧的老厂房,将新建楼房按照抗战时期北碚独有的风貌打造。

  老城 1平方公里曾住着3万人

  “解放前的北碚,出城必经龙火路。”土生土长的北碚人王建勋说,当时的龙火路热闹程度不亚于解放碑,但班车从北碚老城的龙火路出发到青木关,然后翻歌乐山到沙坪坝,再沿嘉陵江边公路驶往牛角沱,去一趟市中区要花三四个小时。1952年7月,国道212线北碚段正式通车,为了让经过北碚的车辆不进入城区扰民,北碚规划修建了现在的龙溪路,从龙溪路上国道212线再到市中区的时间被缩短了一半。2002年6月,渝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曾连接青木关的天生路被提档升级,成为进出北碚的咽喉要道。如今通过天生路经高速进城只需半个小时。

  北碚区区委书记雷政富介绍,从今年10月起,北碚将对龙溪路完成人行道改造约2000平方米,建筑立面整治开工约16栋,共计7.52万平方米;天生路建筑立面整治开工约10栋,共计5.36万平方米,对天生路斑竹村、黄树村堡坎、原西师大门堡坎等处进行绿地整治,对荒地、堡坎进行了绿化,面积3500余平方米。

  “1950年的北碚老城,从嘉陵江边到人民会堂,不足1平方公里的城区内住着近3万名居民。”王建勋说,天津路、北京路、南京路……只用了15分钟,就把“井”字形老城走了个遍。到上世纪60年代,城区开始拓展。2004年9月,北碚区行政中心正式迁至城南新区。“北碚建成区面积一下达到34平方公里,比60年前增加了30倍。”王建勋说。

  一路遗迹

  梅花山葬着张自忠将军

  北碚是全国同一级别行政区域的城市中,唯一以省、市命名道路的地方,并与抗战紧紧相关。现在还保留了诸如辽宁路、吉林巷、黑龙江巷、广州路、南京路、天津路、上海路、北京路、太原路、卢沟桥等街名。抗战期间,日军攻占一个地方,北碚人民就将其命名一条道路。北碚文管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是北碚人民提醒自己勿忘国耻的方式。

  北碚区旅游局局长肖川介绍说,1940年5月16日,张自忠上将在抗日前线殉国后,忠骸运回北碚,安葬于雨台山麓。墓茔依山而建,坐南朝北,以条石镶边,青石砌拱封顶,占地3267平方米。冯玉祥亲题隶书“张上将自忠之墓”墓碑,并借史可法扬州梅花岭殉国并葬衣冠墓于岭之义,将雨台山改名为梅花山。蒋介石曾题写的“英烈千秋”四字,也刻碑立在墓前公路边。解放后有关部门曾对墓地多次维修、扩建,先后两次征、扩地4.25亩,建造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和接待厅各一幢。张自忠烈士陵园1984年被重庆市人民政府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87岁的张廉云是张自忠将军的女儿,每年她都会来北碚住一段时间,陪伴父亲。得知今年一座铸铜的张自忠全身雕塑在陵园的中轴线上屹立起来,铜像由著名雕塑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李向群教授设计制作,张廉云轻轻地说,“父亲葬在这里,我们很安心,谢谢重庆父老们这么多年来对父亲的记挂”。

  风云人物

  老舍在北碚创作《四世同堂》

  北碚区城乡建委基建科科长冯玉栋介绍说,老舍先生曾在北碚市区天生新村63号一幢中西合璧的小别墅里居住。老舍先后在这里寓居6年,创作了著名的《四世同堂》等作品,近两百万字。同时,还以“多鼠斋”为题,连续在《新民报晚刊·西方夜谈》上发表《多鼠斋杂文》12篇。1982年,老舍夫人胡絜青故地重游,探望其旧居时,写下了《一九八二年旅北碚诗》,诗云:一别北碚走天涯,三十二年始回家。旧屋旧雨惊犹在,新城新风笑堪夸。

  冯玉栋还说,此别墅系1940年6月,林语堂回国定居时购买的,林出国后,老舍先生定居其间,因当时屋内老鼠很多,故取名“多鼠斋”。多鼠斋现由重庆市定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专家点评

  新城建设应传承抗战文化

  规划专家、重庆市社科院研究员邓平介绍,北碚从卢作孚到老舍、梁实秋,再到今天的西南大学,这里自始至终都弥漫着浓郁的学术气息,是一座文化底蕴深厚的老城,如今的新城建设中,应该传承老北碚的一些文化。他建议,在新城的城市规划中,如缙云广场,做一些浮雕来展示北碚文化、抗战文化,传承北碚的历史底蕴。

  同时他认为,交通事业是牵动规划、发改、建设、交通、公用、市政、交警、国土、房产、财政、体改等部门的大事。打造“畅通北碚”,应该构建北碚整体交通网络体系规划。目前北碚存在道路连接点交通堵塞的难题,可以考虑通过立交桥、地下隧道等方式排解交通堵塞。

  本组稿件由记者 纪文伶 杨道彬 采写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