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揭秘惊险78小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3日04:37  浙江日报

  记者 施晓义

  通讯员 朱将云 全国琴 郁爱定

  历经78小时海底大营救,深陷海底的工人兄弟范声家重获新生。

  回首惊心动魄的这一幕,人们不禁惊叹:如此短的时间里,强有力的救援组织系统是如何形成的?最终有效的营救方案是如何推导出来的?四面八方的支援力量又是怎样集结在一起的?

  11月18日上午9时15分,浙能集团嘉兴电厂三期取水口建设工地。施工人员范声家在海平面下18米深的钢护筒内作业时,因海水涨潮,水压增大,致使钢护筒被整体压扁,范声家被困在海底冰冷而狭小的空间里。

  一场与时间赛跑的大救援随即展开!

  工程安全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启动,嘉兴发电厂三期工程取水口施工事故临时指挥部随即成立。浙能嘉华发电公司总经理金利勤全面负责救援工作的组织协调,浙能嘉兴发电公司、省电力建设公司、省火电公司与多家施工单位立即调集精干人员担任工作组成员。

  金利勤用有些沙哑的嗓音回忆了救援刚刚展开时的一刻。指挥部一成立,立即明确了最重要的救援原则:坚持抢救第一,千方百计救人!

  这是浙能集团第一次碰到如此复杂的突发事件,如何在最短时间拿出科学的救援方案,至关重要。

  接下来的三天三夜,指挥部拿出了四套方案,并最终成功实施了最保险的那套方案。

  通过切割钢筒底部的水泥基桩,可以将钢管吊起。经过再三推敲后,技术人员设置4根工字钢架为主体的保护导架,再为被压扁的钢筒两端各加上一个钢箍,形成一个钢抱箍,确保起吊过程稳稳当当。

  当潜水员在海底切割水泥基桩,让包藏着被困人员的钢筒脱离海下桩基时,钢筒突然进水。海面上的大马力浮吊船立即将钢抱箍吊起,将整个钢抱箍稳稳地吊出海面,使被困人员成功被钢管带出了海面。

  最终方案提出后,技术组第一时间设计并绘制钢护架的图纸。省火电公司在拿到图纸后,连夜抽调专业人员对照图纸加工、制作钢护架,于20日凌晨2时至早晨7时完成了4根工字钢护架的制作。

  据浙能集团公司生产安全部副主任章勤介绍,海下被压扁的钢管自重达8吨。由于工型钢护架的焊接组装,需要起吊的总重量增加到16吨。为确保万无一失,指挥部决定从宁波象山调度一艘250吨级的浮吊船来支援。

  20日早上,“东达工1号”浮吊船冒着大雾抵达现场,圆满完成救援工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