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汉味小品领军人:武汉话极具烟火味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4日08:37  汉网

  汉网消息 (记者陈馨)说起海选经典武汉话这件事,著名表演艺术家周锦堂的“嘴劲”就来了,一“咵”到底,根本不容记者“打岔”。

  2003年11月某晚,偌大的沌口体育中心围起了一面看台,近万名观众呐喊、沸腾。忆起这一幕,周锦堂至今激动不已,当晚,武汉人艺创作的汉味小品话剧《搭白算数》上演第100场。

  印象中,“搭白算数”是2000年突然在武汉冒出来的新词,土生土长的周锦堂一听就觉得特别过瘾,“武汉方言,有太多独有的字、词,比如‘逗散放’(开玩笑)、‘谍务’(故意地)、‘撩撇’(简单省事)、‘发泡’(吹牛说大话)、‘裹筋’(纠缠不清)……透着武汉人特有的幽默、毫不‘打梗’的豪气,同时也不乏冲动。”最后“搭白算数”还成了小品话剧剧名。

  在周锦堂看来,历经生活的大浪淘沙,“武汉方言”极具烟火味,又富有创造力。只不过许多字与词,根本无法转化成普通话,更道不尽其中真意~~~

  第五届央视小品大赛上,担心北方观众听不懂,《楼上楼下》不得不遗憾改成“普通话版”。像“黄瓜打锣,克了半坨”这种地道的武汉俏皮话,被改成了“嗑瓜子嗑出个臭虫来”,虽然演出效果也不错,“笑果”却大打折扣。

  2007年,湖北小品《招聘》冲击央视春晚,一路过关斩将,但临到直播的前3天却突然被拿下了。究其原因还是在于“汉味普通话”丢掉了“武汉话”的原韵,如果说地道的武汉方言,北方观众又一头雾水。

  两上春晚,身边不少朋友给周锦堂的“弯管子”提意见,“搞得不伦不类”。让汉味小品走向全国,为武汉方言长脸,又何尝不是周锦堂的夙愿,“我太想把武汉方言往外推了!”

  从艺30余载,周锦堂演过张之洞、欧里庇得斯,更钟情于《你嚇我》中的“周摆平”、《都市茶座》里的“王发泡”,光听名字就透着浓郁的“汉腔汉味”。

  至于为外地人所诟病的“汉骂”,如“个板妈养的”、“个婊”,周锦堂认为历经大浪淘沙,这些词已不再是纯粹意义上骂人的话,“就像四川人的口头禅‘狗儿的’,更像是表达一种语气,用在关系亲密的人之间,甚至还有一点表示亲热的意思”。

  当然,这样的武汉方言毕竟不能登“大雅之堂”,“需要改良,提炼出最具代表性,又能为‘汉外人士’所接受的语言,毕竟语言是一种文化工具,是一个文化外壳”,这正是周锦堂和他的伙伴们不懈努力的原动力。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