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卖报女孩梦想当播音主持 男孩为梦想捡瓶子买吉他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02:55  东方今报

  让无力者有力 扶弱者前行

  □今报记者 徐结怀

  今天是感恩节。感恩节里,我们讲述两个孩子的故事,是为了将“感恩”的主题延续。

  感 恩 , 英 语 单 词 是“Thanksgiving”,我更愿意从字面上理解为“感谢给予”。

  如何给予?这可是一个课题。

  送一件你曾经穿过的旧衣服,献一顿昂贵的午餐,或者是捐款……这样的给予方式最为直接。

  在这里,我要给大家转述一个故事,该故事刊登在 《中国新闻周刊》上,说的是富人如何帮助穷人:

  今年美国马萨诸塞州的州长选举时,共和党候选人CharlesBaker家室显赫,父母从小一直把他当未来领袖培养。而他,从上大学起,就一直操心着如何当一个问题少年的“大哥”。

  素昧平生的少年JohnNewlon,父母离异、靠福利救济、放浪形骸,CharlesBaker带他一起去博物馆、看电影、讨论柬埔寨内战。无论在大哥的婚礼上,还是这个显赫家族的家庭聚会上,小弟都是“贵宾”……数十年的“大手牵小手”,少年长大成人,毕业于商学博士。

  锲而不舍,精神陪伴——这是我从这个故事里总结出来的“给予”方式。

  贫富差距拉大,是这个社会不争的事实。大学校园里,有的人自行车都买不起,而有的学生已经开上了汽车。于是当“我爸是李刚”这样的“狠话”放出,很多人都在关心如何消解人际关系的冷漠。

  于是,在这个冬天,今报决定开启这一课题,让无力者有力,扶弱者前行。

  希望有志之士跟我们一起喊出:“让我来当你的大哥。”让我们学会给予,也学会感恩。

  如果你有责任感,你具备相对优越的条件,准备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哥,请加入我们。

  如果你不计回报,愿意为一项事业选择任重道远,请和我们一起,伸出你有力的双手。

  如果你身处困境,需要精神陪伴,也请致电我们。感恩热线(0371)65830000。

  梦想当一名播音主持

  主角一:卖报女孩

  □

  今报记者雨潇\文吴仲舒\图

  11月23日,郑州市长江路与兴华南街交叉口的鸿鑫花园小区内,记者来到了张珂和张蕊的家。之前记者曾来过一次,当时她们搀扶着偏瘫的父亲刚住进新家,这套房子是政府分给他们的廉租房。

  ●她当年卖报救父

  6年前的夏天,张珂和妹妹张蕊在郑州市紫荆山公园卖报筹学费,两姐妹的父亲张博文患有脑溢血,家庭很困难。5年前,两姐妹的父亲又被诊断出患有鳞状细胞癌,她们俩卖报救父。在今报的报道下,她们的坚强感动了很多人,有慈善机构给予她们资助。

  张珂很争气,她先后被评为“河南省十佳优秀春蕾女童”和“全国十佳优秀春蕾女童”。

  如今,张珂上了高一,一家人还搬进了政府分的廉租房里。张珂一家人的全部收入是政府的低保金,以及妈妈出去打零工所挣的钱。

  11月23日中午,张珂放学回家,和爸爸一起吃午饭,主食是面汤泡馒头,外加一小碟素菜。记者刚坐下,张珂就端出了两个碗,“你们快喝吧,这是我妈妈煮的茶,我又加了热水”。就是这个中午,记者打开了张珂的心扉:“同学们一谈论去哪里玩了、哪里的东西好吃了这类话题,我根本就搭不上话,虽然在郑州出生,我却很少出去。”

  张珂说着说着,声音有些哽咽,眼眶也红了。

  张珂的爸爸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张珂和妹妹每个学期的各项费用大约1500元,自己每个月光吃药差不多需要2万元,还有一家人的生活费,低保金每个月900元,妻子打零工一个月最多赚500元。

  ●自信中的甜美未来

  我们谈到了梦想这个话题,张珂的脸上突然就有了笑容,眼神里似乎折射出秋日明亮的阳光。她说:“小的时候,我的梦想是当老师;后来家里出了很多困难,我就梦想着当一名演员,因为演员能赚很多钱。”“上了高中之后,我加入了学校的广播站,每个星期五主持节目。大家都说我的声音很好听,很甜美,这让我觉得很快乐。做播音主持,这是我努力和就业的方向。”

  这就是这个感恩节张珂要讲的全部故事。她希望今报能帮她找到一个在播音主持方面有专长的大哥,能给她一双手,让她在这条路上少走弯路。CE

  为梦想捡瓶子买吉他

  □

  今报记者李冰冰\文记者吴仲舒\图

  主角二:吉他男孩

  他是民工的孩子,有着与城市孩子一样的特长和爱好。昨日,记者在郑州一家民工子弟学校见到了一名小朋友,他酷爱唱歌,甚至靠捡瓶子买了一把吉他。

  ●捡瓶卖钱买把吉他

  12岁的刁航来自南阳方城县独树村,2岁跟随父母来到郑州,一家三口租住在张魏寨村的一个标间里,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一直在德全学校上学。

  父亲是一个焊工,母亲摆地摊卖衣服。刁航说:“我是我们班的班长,又是三好学生,所以我时时刻刻都戴着红领巾,我要给其他同学做榜样。”

  8岁的时候,在电视上看到有个弹吉他的男孩,当时刁航还不知道电视上这个男孩弹的是什么,之后问同学才知道。从那以后吉他就成了他人生追求的目标。

  放假时,他到街上捡瓶子,这样持续了2年。10岁时他用自己的积蓄再加上父母的赞助,终于买了把吉他,买完后刁航把它当宝贝一样挂在自己窗前,但是只能看不会用,一有闲暇就这样“对视”着。

  今年暑假他到表哥的学校,看到有个女孩在弹吉他。“这是我第一次看到真人在弹吉他,我非常好奇,就很想向她学习。”之后刁航就跟这个弹吉他的女孩学了半个月吉他,学了一些音阶,练会了几个和弦,“我现在已经学会了弹简单的曲子,最拿手的曲子是《十年》”。

  ●渴望有人教学弹吉他

  在学校里没有人会弹吉他,父母每个月挣的钱勉强够生活费,所以刁航一直没有条件学吉他。

  刁航的班主任朱春芝说,他喜欢音乐,在这方面也有特长。但是,民工子弟能上起学就不错了,没有条件发展个人爱好。班主任举例说,全校700多名学生,只有一个女孩在专业舞蹈班里学过拉丁舞,之后由于她父母出了事,也不学了。

  刁航品学兼优,还喜欢唱歌、跳街舞,学校只要排练节目或有娱乐活动,他都积极参加。

  刁航说,想找个大哥,一星期给他上一节吉他课,他就能很快地把吉他学好,他梦想成为吉他手,能弹出美妙动听的歌曲。

  被遗忘的“眼中钉”

  □都市频道记者 胡江涛 张伟今报记者 邱延波

  人们常说“眼睛里揉不得沙子”。但安阳滑县一名农民工的眼睛受伤住院,几天后,这名农民工转院检查发现,一颗钉子扎在眼球上。

  几个月前,54岁的冯敬山来郑打工。10月17日,冯敬山在工地上用电锯锯木板时,忽然“嘭”的一声响,一个异物飞过来,冯敬山的右眼被崩伤了。工友们把他送到了管城中医院。到医院后,管城中医院的主治医生直接给他做了清创缝合手术,没做其他检查。

  术后,冯敬山感觉“头疼、头晕”,但“医生说,是缝合的线头问题”。10月26日,冯敬山转院到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经CT拍片检查,冯敬山的眼球中有一根铁钉。通过手术,医生把钉子从冯敬山的眼球中取出,但已经晚了。“眼球是贯穿伤,眼球一般是2.4厘米长,这根钉子长2.6厘米。”省直第三人民医院的医生说。现在,冯敬山的右眼已经完全失明。

  冯敬山认为,这跟郑州管城中医院先前没有检查出钉子有着直接关系。

  冯敬山的侄子朱星部说,11月17日,他找到管城中医院的李院长,要求赔偿,医院的李院长称,“可能是你们没有钱,当时让你们拍片(CT),你们没有拍”。

  朱星部说:“我们走时,还退给我们200多块钱……咋会没钱?”

  昨天,记者联系管城中医院办公室主任刘富勇。刘富勇说,冯敬山的家属索赔30多万元,医院不能答应。

  “我们现在就是要求他们去做医学鉴定,根据鉴定的伤残等级和责任划分,我们需要承担多少就赔偿多少。”刘富勇说。

  截至记者发稿时,双方仍然没有达成一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