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建设中原经济区之启示录 千万富翁种粮领农民变市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03:26  东方今报

  □首席记者 夏友胜

  记者 陈亮/文

  袁晓强/图

  赵俊昂是个农民,可他初中毕业后就没种过地了,曾辗转到多个大城市打工,38岁时,已是千万富翁的他,回到项城市老家和庄稼、农机打起交道,还把在城市安逸惯了的老婆,也从太原“哄”到农村,而他的通信工程公司,则托人打理。

  “用专家的脑子种庄稼”,“不能光卖粮食,只有多卖农产品,才能赚大钱”,赵俊昂抱着这样的想法,摸着石头过河“摸”了两年,成立了拥有4000亩地的汾河湾农产品合作社,一年产粮88万斤,也让当地农民过上了 “收租金,领工资”的市民生活。

  赵俊昂的转型和探索,正是河南中原经济区和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中千万农民的缩影。

  ■ 幸福愿望

  希望农业保险能覆盖到合作社的农作物上。有了农业保险,我们才有保障。

  ——赵俊昂

  ■ 幸福样本

  ●千万富翁土里“刨”粮

  大背头,黑西装,花领带,锃亮皮鞋,黑轿车。11月19日上午,当40岁的赵俊昂在路口迎接记者时,记者怀疑是不是认错了,他应该是个大老板,不应是个“种庄稼”的。

  其实,赵俊昂至今还是太原一家通信工程公司的老板,资产千万,只不过他已不再管事,而是全权委托侄子来负责公司的大小事务,而他则专职、专心在老家种地。“说句实话,我真的不会种庄稼。”赵俊昂笑着说,虽说是农民,可初中一毕业,他就到城市打工了,而后办起公司,回老家的时间都少,更不用说侍弄庄稼了。

  可2008年,他却义无反顾地回到老家项城市秣陵镇陶湾村,先种了哥哥家的五六亩地,搞起了试验田。放着大老板不做,又回家种地了,好多朋友不理解,劝他别瞎折腾了。对这些,赵俊昂报之一笑。他解释说,让他下决心回农村二次创业的原因很简单:每次回来探亲,都看到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力在城市挣钱,而家中那几亩地让老人或亲戚代耕。投入不足,所以土地收入并不高。而他的想法是从土地里“刨”出更多的粮食来。

  ●办合作社流转千亩良田

  种粮的第一步,是有地。赵俊昂想出了强化“三大阵地”的办法,以吸引农民土地流转。

  他的农产品合作社,投资了330万元,先建了种养殖试验综合区,既有办公室、培训教室,又有试验大棚、农机库房,在那里工作、学技能、搞农业试验,地方敞亮,设施齐全。此为一大阵地。“庄稼活不用学,人家咋着咱咋着”,这句老话早已跟不上形势。赵俊昂请来专家,把技能培训弄到家门口,入社的农民可免费学习种植技术,还有电焊、电器维修等技术,此外,有啥粮食高产新品种,也在培训时推介。此为培训阵地。

  在赵俊昂的办公室,有两个写满字的红纸牌,上面是两笔收入账,即四口之家种3.2亩地,土地流转加入合作社的收入比较,每亩地的纯收入相差500元。这是他的宣传阵地,方式还包括印小册子,宣传粮食生产优惠政策、农资供求信息等。

  最吸引人的,恐怕是他对入社农民的七大承诺,白纸黑字写得一清二楚:除租金按时结账外,入社农民还可拿土地银行卡,最高透支1万元;有技术者高薪聘为合作社专业技术人员;每年免费检查身体一次等。

  当地农民看到加入合作社有恁多好处,比自己种地划算,纷纷要求加盟。到现在,赵俊昂的合作社已流转土地4000多亩,覆盖到3个乡镇的8个行政村。

  ●“用别人的脑子种庄稼”

  在种养殖试验综合区里,有一排排记者叫不上名的大型农机,赵俊昂指着一个个机器介绍,这叫旋耕施肥机,那叫秸秆还田机,还有播种机、收割机等。“像这样的‘大家伙’,我们有71台,今年就机收机种5万亩地。”赵俊昂说,用这些大型农机,效率快多了。“用别人的脑子种庄稼”则是赵俊昂的另一个高招。“别人”指的是大学教授和农业专家。西北农学院教授周志勇、省农科院专家蒋旭……赵俊昂说出了一串专家教授的名字,这些都是他们聘请的农业技术顾问,他们定期请专家来指导生产,专家们也可以在合作社的土地上搞农业试验。

  就这样,粮食种植的规模优势日益显现,他们的合作社已初步形成小麦、大豆、玉米等粮食生产作物齐头并进、喜获丰收的格局。4000亩土地一年收了88万斤粮食。“收租金,领工资,农民变市民;促流转,增效益,服务新农村。”在汾河湾农产品合作社大门两侧墙壁,写有这样的标语。其实,这不仅是标语,也是现实。

  在农忙时,合作社需要雇60人干农活儿,壮劳力一天40元,妇女和老人一天30元,妇女干活时不耽误带孩子。一个农忙下来,一人能从合作社挣走千把块钱。而每年合作社则按一亩地400元,给他们发租金。平时,这些入社的农民,不影响经商和打工挣钱。“不能光卖原粮,得卖产品,才能赚大钱。”赵俊昂说,他们的粮食主要卖给了当地的味精厂,但卖产品才是最赚钱的。3年内,他们计划将生态低碳循环农业引进合作社,比如发展养殖中心、农产品深加工企业和村级沼气池。同时,力争达到1万亩的自耕量和3万亩的农田代理服务量。

  ■ 对话赵俊昂

  种粮两年多不后悔

  记者:当初下决心回来搞农业生产,信心主要来自哪里?

  赵俊昂:当时有这想法时,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我称不上懂种粮,但我有信心,现在粮食能种好,能创造更大的效益,国家有那么多的优惠政策,科技又越来越发达,咋能种不好呢?大家也都清楚,这几年,粮食从来都不愁卖,价钱也越来越高。另外,虽然常年在外,我也有恋家情结。

  记者:回来两年多,后悔过吗?

  赵俊昂:有啥后悔的?我现在的生活不是很好嘛,不比在太原办企业差。再说合作社,也算得上红火吧,以后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奔头更大啦。

  记者:在合作社发展过程中,有啥困难?

  赵俊昂:原先的困难是,农民不了解政策,不舍得土地流转,得一户一户地做工作,开始做起来很难,而后见别人尝到甜头,“交地”者就找上门了。要说现在的困难是啥,主要是缺钱,合作社已经投资1000多万元了,想贷款,可难,干着急,贷不来。没有钱,啥事都办不成,扩大土地流转规模、搞农产品深加工等,都等着资金到位。

  希望农业保险能覆盖到我们的合作社。有了农业保险,我们才有保障。

  记者:之前都得到了政府的哪些扶持?

  赵俊昂:政府扶持也不少,农业局的专家常来我这儿,今年农机部门还给我发了农机补贴资金。

  记者:与当企业老板相比,哪一个更幸福?

  赵俊昂:(哈哈)都幸福。在太原生活,打交道的是车间和工人,没事和老婆、孩子下馆子、逛公园,当然开心。回老家种地,天天泡在地里,闻到泥土味都亲切,见到老少爷们更亲切,都有事业干,换种新活法儿,这也是幸福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