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合作应对金融危机:我对世界人权发展的重要贡献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5日16:14  中国政府网

      新华社北京11月25日电(记者 崔静 赵超)11月8日,远在非洲西海岸的安哥拉首都罗安达,一处旧城改造工程奠基典礼隆重举行。安哥拉总统多斯桑托斯亲临典礼,为旧城改造工程奠基。当地百姓奔走相告,这项工程是由一家来自中国四川的企业承建的。

      事实上,在安哥拉这片饱经战火洗礼的土地上,如今在建的所有重点工程中,几乎都能看到中国人忙碌的身影。即使是在2009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国际油价暴跌导致安哥拉经济出现内战结束以来的首次负增长,绝大部分中资企业依然选择与安方一道想方设法共渡难关,没有一家中国大型国有企业撕毁合同。

      “中国企业在分享安哥拉经济高速发展果实的同时,也与安方一道共同抵御国际金融风暴的冲击,这是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负责任的体现,也是中国为推动世界人权保障与发展所做出的重要努力。”中国驻安哥拉大使张伯伦说。

      生存权和发展权是最基本的人权之一。美国的次贷“飓风”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世界各国人民的生存发展、人权保障带来消极影响,不仅导致世界经济衰退,加剧了世界发展的不平衡,也造成了饥饿、贫困和失业人口的持续增长,对发展中国家人民和脆弱人群的生存权、发展权和经济、社会、文化权利构成严重挑战。

      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主席马丁·乌霍莫伊比明确指出,不管怎样,发展中国家都是这场危机最大的输家。他认为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都逃不脱这场经济危机的灾难性后果,发展中国家相对薄弱的经济使其必然受到最为不利的影响。

      “金融危机让我们更加切身地感受到,人权最重要的是人人获得有尊严的生存和自由、平等地发展的权利。”北京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施雪华说,面对金融危机,中国采取多项举措保障和改善国内和国际民生,为保障与发展中国人权和国际人权做出重大贡献。

      施雪华指出,在金融危机的影响下,中国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加大了对一些发展中国家的援助,提升同发展中国家合作的水平,此外,中国还加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人道主义援助,并将援助重点放在兴建医院和学校等公共设施方面。

      据统计,为帮助发展中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向非洲国家提供了100亿美元优惠贷款,向越南等东盟国家提供了150亿美元信贷支持。一些在非洲投资的中国企业在当地积极开展慈善活动,并尽可能地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

      与此同时,中国与许多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势头依然强劲。11月初,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法国时,20多家中法企业和协会签署了15项经济和商业合作协议。其中,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与法国电信设备制造巨头阿尔卡特朗讯公司签署了总价值近12亿欧元的框架协议;中国航空器材集团也与空中客车公司达成订购102架空中客车飞机的协议。仅今年一年,空客向中国航空公司交付的飞机总数就超过100架,这一数字占据了空客全球总交付量的五分之一。

      同样,在本月初,英国首相卡梅伦率领据称是历史上“阵容最豪华”的代表团访华,与中国达成的订单金额高达数十亿英镑。卡梅伦在访问期间表示,“中国经济发展有力地带动了世界经济增长,英国始终把中国的发展视为机遇,英方将采取积极措施推动两国经贸合作达到更高水平。”

      “虽然中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但中国在与世界各国合作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这体现了中国为推动国际人权事业进步所做的努力。”联合国经社部经社理事会支持协调司司长尼基尔·赛斯说。

      在致力于保障国际人权的同时,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中国政府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方向,相继出台四万亿元投资计划、十大产业振兴规划、结构性减税、消费补贴等一揽子计划,并提出了加强国际合作,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等主张。

      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最新出版的2010年《发展和改革蓝皮书》指出,尽管2009年是中国进入21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的一年,但中国成功实现了V形反转,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8.7%,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超过了50%,成为带动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引擎。

      “这种在危机中突围的‘中国模式’,充分彰显了中国成熟、有远见、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也提升了中国在当今国际人权保障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施雪华说。

      他表示,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综合国力的提升、人权保障理念和人权保护法制与政策的发展,中国在世界人权保障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必将越来越大。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