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北京平谷273个村庄将整合撤并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6日02:50  京华时报

  本报讯(记者王硕) 前天,平谷区政府与北京市农研中心正式签约,成为本市首个“农村经济发展创新研究试验区”。平谷区农工委书记吴连江在签约后表示,目前平谷已经制定农村社区化管理的全区规划,全区273个村庄将逐步整合撤并,打造新型生产生活社区。

  “基本思路就是小村并入大村,农村向小城镇集中。”吴连江说,根据最新规划,在平谷区16个乡镇273个村庄中,平谷新城周边的18个村庄将并入平谷新城;马坊、峪口、金海湖等5个市、区级重点小城镇则将就近吸纳周边村庄,形成新型生产生活区;余下的11个乡镇将各自打造2-3个大型生活社区。

  “撤并部分村庄后,部分农村劳动力将向第二、三产业集中区域聚集,而原有土地通过流转实现专业化、规模化运作。”吴连江说,作为新农村经济试验区,平谷区在村庄撤并工作中将结合“社区化管理”,为农民提供良好的生活服务。

  焦点1:土地问题

  土地将规模化经营

  农民上楼,土地何去何从?吴连江表示,农民上楼后,可通过3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从而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一是农户间的流转,使土地集中到某一户农民手中,让真正想种田、会种田的农民留下来,成为种田大户。二是成立土地合作社,反租农民土地。农户按入社土地产生的效益以及跟合作社的约定获取分红收益。三是农民自愿将土地流转出去,集中向社会出租转包,发展现代农业项目。农民成为项目的工人,同时可获得土地出租的收益和打工的收益。

  

  有利发展“专业”农民

  吴连江表示,土地流转一方面有利于土地的高效利用,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生产,从而提供大宗农产品,降低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有利于促进社会分工,让一部分农民依靠大面积种植,成为“专业”农民,而另一部分农民从农事中解放出来,靠务工收入成为工人。

  

  部分人暂失土地收益

  “当然,土地流转有些时候也会带来一些不利的影响。”吴连江说,目前农产品价格较低,农民种田收益不高,一户4口人的家庭,仅靠每人一亩三分地的收益,可能一年也不

  足5000元。随着农产品价格的提高,种田的收益也可能提高,但土地一旦流转出去,就必须遵照合同,农民在合同期内不可能再把土地收回来,因此将失去这部分土地收益。

  焦点2:社会福利

  比对城镇标准配套

  农民变居民,社会福利如何跟上?吴连江说,村庄整合撤并后,将逐步建立起大的生产生活社区,实行社区化管理。首先,在体制上,村委会将被撤销,同时成立居委会。居委会将在社区内由居民选举产生,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其次,在医院、学校、娱乐场所等配套设施建设上,将比照城镇标准制定严格规划。例如,在5000人以上的居住区,配套大型医疗、教育、娱乐场所等,在5000人以下的社区,提供基本的服务设施、卫生室、小商店等。

  此外,在户籍方面,部分村民将按规划范围转成城镇户口,并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权益,部分村民则保留农村户口,通过在二、三产业就业,享受单位的社保、医保等。

  ■专家观点

  城市化切忌操之过急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城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他说,只有靠农村大量人口转移,剩下少许村庄和少数专业农户,农民富裕水平才能达到城市平均水平之上。

  党国英说,在城市化进程中,切忌操之过急,更不能强制,应让农民享有实实在在的现实收益,让农民自己选择。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部副部长徐小青认为,城镇化应该是一个自然缓慢的过程,不能依靠行政力量强制实施。他表示,城镇化过程中必须按照国家的土地政策,尊重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其次,城镇化更不能只靠“拆”,要有二、三产业做支撑,为上楼农民提供创业资本和就业机会。

  ■试点情况

  2000户村民先“上楼”

  作为小城镇建设试点镇,马坊已率先起步。吴连江说,马坊镇的打铁庄等9个村庄的2000户村民将率先“上楼”,实现农转非。

  马坊镇政府负责人表示,居民楼建设资金以及村民拆迁补偿款主要来自政府投资。据了解,去年,首批5栋拆迁楼竣工并交付使用,打铁庄的村民成为首批入住居民。居民上楼后,腾出的宅基地将开发使用,发展经济。

  “村民上楼后,原来的村委会将过渡为居委会,村民也将被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这位负责人表示,今后,马坊镇22个村的村民都将陆续转为城镇户口,享受城镇居民同等待遇。

  这名负责人表示,在上楼农民就业问题上,马坊镇有着先天的优势,马坊工业园区、物流园区将为搬迁村民提供丰富的就业机会。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更多关于 村庄 整合 的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