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老厂房贴上了护身符

  本报讯 老厂房,这些承载着城市历史,见证着工业文明的进程,能唤起记忆的老建筑,随着城市化进程如果被成片推倒,让人感到惋惜。

  为了留住历史的印迹,杭州市规划部门编制了《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保护规划》,明确了工业遗产保护名录(详见本报11月23日A5版)。而为了再现工业遗产的辉煌,优化对老厂房的保护再利用,杭州市规划局牵头草拟了《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规定》,近日即将出台,将为工业遗产保护利用贴上护身符。

  昨天,杭州市规划局请来省建设厅总规划师周日良,浙江大学教授、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专家委员会主任毛昭晰等国内规划、建筑、文保界的十位专家,对《杭州市工业遗产建筑规划管理研究》进行了评审。

  当前,尽管国内许多大城市已经日渐重视工业遗产的保护和利用,但是在工业遗产规划管理的法规层面还是一片空白。举例来说,工业遗产一般是工业用地性质,现在要保护再利用,比如转型为文化创意产业区,或者转为相关配套用房,涉及到用地性质转变,这当中的矛盾日益突出。据透露,新规定将在工业遗产土地使用性质分类上有所创新。

  针对工业遗产建筑在规划管理中存在的困难,专家组提出了相对应的措施,希望对工业遗产价值评估标准、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建筑安全评估体系构建、处理好建筑与遗产环境的关系等方面进行细化完善。

  “建筑物外壳保留了,文化也要体现传承,那些机器、档案也很重要。”专家认为,“要形成工业遗产的价值标准及评估体系,不是所有的厂房都是工业遗产,只有体现杭州一定时期工业发展特点的那些才是。要集中力量保护重要的,改造和改变功能,不能泛化。”

  本报记者 鲁佳 本报通讯员 金一磊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