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万余家长呼吁只为唤回平等高考权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7日05:07  浙江在线-今日早报

  □胡艺

  北京即将开始高考报名。11月25日,9名在京外地家长代表及1名志愿者带着一万余名在京外地家长的签名,递交给教育部和北京市教委,建议北京出台临时措施,允许外地考生在京报名,参加2011年高考。同时,呼吁解决外地借读生的高考资格问题。有关部门已接收了家长的《呼吁书》。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不能在工作、学习地参加高考,这种现象由来已久。尽管此前有消息说教育部有望调研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本地高考问题,但是新一轮高考报名在即,而外来务工子女高考问题没有实质性进展,外来子女实现在京高考权仍然遥遥无期。焦虑的学生家长集体签名上书教育部与北京市教委,为高考政策改革提建议,希望为异地高考的调研提供参考,其动机不难理解。

  当然,笔者注意到,教育部调研进城务工随迁子女本地高考的工作只是“有望”启动,并未真正启动。当然,教育部也有难处。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的话说:“不是靠教育部一家单位所能够解决的,还要考虑进入高校机会比较高的省市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笔者能够理解教育部的苦衷。由于地域差异与户口附加值没有根本改变。外地户籍考生在当地报考、录取,就意味着当地考生多了一个竞争对手,这对当地考生相对不公。这实际上牵扯出教育公平、招生公平的老话题。

  事实上,由于招生体制画地为牢,许多全国重点大学越来越地方化,在办学所在地的招生比例高居不下,俨然形成了教育割据局面。这种情况在首都北京更为突出。有消息说,北京市以不到全国总人口1%的1200万户籍人口占据了清华、北大10%的招生名额。公众在感叹北京考生太幸福的同时,也对招生公平提出了疑问。

  不少有识之士为此进言献策,建议改革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办法。前几年中国政法大学先行一步,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受到社会好评。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改革热情并未撼动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人们参与改革发展成果分配的热情高涨,而公平的受教育权是其中的重要内容。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高考招生制度越来越成了教育公平的绊脚石,它继续“合理存在”已经不合时宜。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