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灾区播下绿色希望

  参加全国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第3次座谈会的代表在北川、安县等地参观部分灾后生态修复项目

  □本报记者 刘云云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我省39个重灾县共损失林地493万亩,灾区的森林覆盖率下降1.87个百分点。“震前山清水秀的四川如今面貌如何?”11月26日,来蓉参加全国林业灾后恢复重建第3次座谈会的代表,前往北川、安县等地参观我省部分灾后生态修复项目。

  从北川到安县,一路走来,代表们看到,曾经受地震影响而坍塌的一些山坡正在进行工程治理,大片裸露的林地上,幼小的新树苗顽强生长。更让代表们印象深刻的是,四川把灾后生态恢复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灾区重现勃勃生机。

  引日本技术

  先进行滑坡治理再恢复植被

  “震前这山坡上的树密密麻麻,柏树、杨树又高又粗。”北川县擂鼓镇石岩村二组的牟启全告诉记者,地震中,曾经满眼是绿的红岩子山坡被震垮,成为滑坡地,“我们都很心疼”。

  令村民们欣慰的是,今年3月,“中日技术合作四川地震灾后森林植被恢复”项目正式启动。项目实施期为5年,总投资约1500万人民币,日方利用先进的治山技术进行项目示范,为汶川、北川和绵竹市提供滑坡治理及植被恢复的技术培训。红岩子所处的擂鼓镇凤凰山到风岩子公路的可视范围,成为项目示范区。“先进行滑坡治理,再进行植被恢复。”日方专家挂部晋介绍说。

  白色的土袋层层迭起,青色的竹栅栏错落有致,装满石头的铁丝笼稳稳立住——这样的治理模式有何“机关”?北川县林业局的黄立双从上往下指给记者看:“白色土袋堆起来有30到50厘米高,可以固定坡上面的土;稍微陡峭的地方,用竹栅栏挡土;更为陡峭的地方,就把石块装进铁丝笼里做挡墙。”根据山的坡度进行分层治理,每一层土固定住了,就可以打窝种树了。

  “施工过程中,日方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中方技术人员参与现场的组织协调和工程治理。”北川县林业局副局长任继红介绍,这个点的治理将在12月底竣工,之后就开始植树种草,营造恢复成森林。“核桃、琵琶、樱花,我们会在这里种下多个树种,让它焕发新貌。”挂部晋笑着说。

  产业重建

  合作社牵头造致富林

  一棵棵巨桉树苗快要没过人的头顶,这是安县清泉镇其元巨桉种植合作社的“杰作”。今年春季,该镇古井村、双石村和临近的塔水镇、宝林镇一些村联合成立了该合作社。

  “县林业局带队去广西、都江堰等地考察巨桉的种植,回来后我就决定投资。”合作社社长陈其元介绍,巨桉是短周期工业原料林速生树种,5年后亩产值能达到5000到6000元,市场前景非常好。

  目前,该合作社已栽植巨桉7000亩。“农民土地入股、与业主比例分成”的模式吸引林农纷纷入社。农民以林地入股后,还可以在合作社里当工人,每天有60元工钱。

  产业要发展,还需上规模。安县林业局工作人员介绍,以合作社为龙头,该镇2012年巨桉基地的规模将达2万亩,带动清泉镇1.5万余农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

  “林业的产业发展和生态修复、农民的致富增收相结合,很有推广价值,我们回去要好好学习四川的经验。”甘肃省林业厅副厅长赵建林表示。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