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断水之痛何时休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06:23  浙江日报

  本报舟山11月28日电

  通讯员 周磊 记者 谢国平

  外出挑水,大罐小盆盛满了水,就连多年废弃不用的七石缸也派上了用场……

  因为村旁的水库干涸,11月7日起,舟山定海区三官堂村的自来水断水至今,300余户村民天天挑水喝。能喝上清澈卫生的自来水,成了村民的最盼。

  水井围满取水人

  这是一个群山环抱的小山村,村居随着一条蜿蜒向上的山间公路向山顶延伸。11月27日,记者辗转到达该村时,一路见到手提肩挑运水的村民;而水井旁,则往往围着一群取水和洗衣洗菜的村民。

  在村委会旁的一口水井边,一位姓胡的大嫂打好了满满两桶水。她告诉记者,她家5口人,一天要用三四担水。“都是在这口井里取的,就是脏也没办法,将就着用呗。”胡大嫂指指水井旁的小溪流说,“你看,这些垃圾、脏物,渗到水井里,水还会干净?”

  记者趴在井口看了看,只见井水黑暗混浊。胡大嫂说:“这口井还算好的,我们是用来喝的。村里许多露天水井水质都不怎么样,只能用来洗衣服。”记者来到了相邻的一口井,提上来的水有点发黄。

  就是这样的井水,村民们还是趋之若鹜。每天早晨和傍晚,水井旁围满了人群,挑水的,洗衣服的,洗菜的,挤成一团。“水井现在是村里最热闹、最吃香的地方。”他们说。

  一些村民舍近求远到邻近的黄土岭村取水。住在村口的庄阴菊开了一家面食店,用水量大,于是她和老公每天带上两三只水桶,骑上电瓶车,花十几分钟时间,到黄土岭去打井水。进入她家,映入眼帘的就是大大小小十来只盛水的桶和盆。她说:“停水后,店里生意清淡了许多。”

  肩挑手提大不易

  “20天了,断水整整20天了!”74岁的张连富老人掰着手指头数着日子。老人双目失明,和儿子相依为命。说话间,老人蹒跚着摸到盛水的塑料桶前,用勺子舀了一点水放到饭锅里。“这是烧饭用的,儿子今早出门打工前,去水井里取了两塑料桶水,一天当中吃、洗、用全是它了,我得省着用。”

  老人告诉记者,去年三四月份修水库时,村里也曾停水,他摸索着到溪坑里去取水,“一不小心,滑了一脚,腿断了,躺了好长时间,一个月前才会下地,医药费花了3万多元。”说到停水,老人还心有余悸。“好想听到哗哗的自来水声。”老人把耳朵贴在水龙头旁说道。

  取水难,81岁的老大娘王彩娣也深有同感。因停水,独居的她也不得不每天提水喝,每次提水走陡坡,都特别小心,生怕摔跤。

  因为取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村民陈翠娥家到水井有一条坡度约30度的百多米长小路,那里有一口7米深的水井,是附近十几户人家每天的用水来源。从停水开始,陈翠娥每天都挑着两只大水桶,去水井打水,一天来回五六趟,累得她腰酸背痛。她说:“挑回来这么不容易,得算计着用,不够又得再去挑。”

  望穿双眼等清流

  一切起因,是村里的水库没水了。

  记者在村支书刘和军的陪同下,登上了位于山顶的水库,发现只有库底还存有一点水。

  刘和军介绍,作为三官堂村全村生活用水的沈公岭水库,建于1965年,库容量只有26万立方米。1995年,为了让村民喝上洁净水,村里安装了引水管,把水库的水引到村里。从此,村民们告别了祖祖辈辈用井水、溪流水的习惯。十几年来,村民就这样一直用着免费的自来水。去年3月,因水库被有关部门列入维修工程项目,因此把库水放光了。当时,为解决村民临时喝水问题,村委会出资在村内外打了20口水井,并修理了原有的六七口老水井。同时,村委会还分发给每户村民每月两至三桶的纯净水水票。

  去年底,水库维修告一段落开始蓄水,村民们重新喝上了自来水。但没料到,因今年降雨量较少,水库水量储备不足,越用越少,从11月7日起,全村自来水再次断水,325户村民不得不每天从井里挑水。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