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被放纵”后他恐惧缠身 半年做了40多次艾滋检查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1月29日07:38  南京晨报

  唯一一次的“小姐经历”,让周林(化名)从此患上了恐惧症。一个星期前,周林又悄悄地查了一下艾滋。这已经是他6个月来做的第40多次检查了。虽然结果是阴性的,却无法抹去他内心的恐惧。周林的恐惧源于6个月前自己的一次“被放纵”。12月1日“世界艾滋病日”的脚步临近,人们的关注点又一次聚集到了“艾滋病”上。专家提醒,真正要杜绝艾滋病,只有洁身自好。

  案例

  一次“小姐经历”让他患上强迫症

  6个月前,做建筑生意的周林去北方出差,席间几位朋友开始斗酒,不胜酒力的周林没几杯就倒下了。喝得晕晕乎乎的周林早已不知道东南西北,跟着小姐就进了宾馆。次日起床,周林发现边上躺着一个光溜溜的女子。周林努力回忆,他只记得自己有一些亲密的动作,还没有逾越底线。但手上的分泌物却让周林担心不已:自己会不会被传染疾病……

  “会不会得艾滋啊?要是得了艾滋病,我怎么见老婆儿子啊?”最初的一个星期,周林每天提心吊胆,常常一整夜都无法入睡,满脑子都是自己会不会得艾滋病,整个人精神恍惚。一天中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翻号码簿,找咨询电话,到处打电话咨询医生。令他失望的是,每次得到的答复都是“有可能,但几率很小,做个HIV检测看看……”

  为了诊断自己究竟有没有得艾滋病,周林隔三差五就跑去抽血检查,几乎每个星期跑去两趟。而且为了不让医生认出来,每次都是悄悄的,进医院大门前,会在门口呆上半天,看看有没有熟人。每次看到检查单上“阴性”字样,周林的内心都会立即一阵狂喜,但旋即重新陷入担忧:艾滋病窗口期有3-6个月,万一没检查出来怎么办?

  就这样,周林陷入了极端的恐惧,每个星期都要去检查,在南京查了几次,又到周边的城市去查。怕自己的病传染给家人,回到家里,周林吃饭开始和家人碗筷分开,自己睡在书房。妻子问原因,就推托说单位忙,身体不好,弄得妻子以为他有外遇,闹着要离婚,原本和睦幸福的家庭关系因此降到了冰点。

  到第3个月时,周林几近崩溃,脑子每天想的都是艾滋病3个字。人越来越憔悴,经常对着电脑发呆,一个人偷偷地流泪。他想到了去看医生,在南京脑科医院危机干预中心,他被诊断为强迫症。接诊的医生安慰他,就这么一次感染上艾滋病的几率很小,可医生的话周林听不进去,他已深陷在自责和对疾病的恐惧中。

  终于熬到6个月后,周林再次做了艾滋病抗体检验,确认自己没有染上艾滋病后,悬在心里的一块石头才算放下。此时,他160斤的体重瘦得只剩下110斤,整个一根麻秆。半年下来,周林检测的次数加在一起足足40多次。因为自己的放纵,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尴尬

  “阳光医生”上岗半年没接诊一个患者

  今年年初,南京组织了首批“阳光医生”,他们的职责是为艾滋病患者提供专业诊疗咨询服务。但记者调查发现,作为志愿者的阳光医生上岗半年多来,却遭遇鲜有“患者”来就诊的尴尬。

  想为艾滋病患者服务却没有机会

  南京脑科医院危机干预中心的陈医生是南京20名阳光医生中的一员,今年3月成为阳光医生。“半年来,没有一个患者来门诊找过我。”对于没有患者上门就诊的尴尬,陈医生并不惊讶。他说,很多艾滋病患者遇到疾病不去找医生,主要原因是不愿意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是艾滋病患者。

  回忆起自己成为一名“阳光医生”,陈医生说那是半年前的事了,当时正在门诊看病的他,收到了医院一份通知单,他与另外一名同事有了一个新的身份:阳光医生。

  “当时也不知道阳光医生是干什么的,只是听到阳光两个字,心想去就去吧。”陈医生说,后来一打听他才知道,所谓的阳光医生就是要为艾滋病患者提供诊断咨询服务,这让从未有过思想准备的他一时不知所措。在陈医生的脑海里,对艾滋病患者的认识还停留在曾经的电视画面上:他们很瘦、营养不良、全身都是疮……后来,疾控部门组织阳光医生和艾友们开了一次座谈会,陈医生接触了四五个艾滋病患者。自此开始,对于艾滋病患者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主动和艾滋病患者握手,对方很惊讶

  “他们和正常人没有区别,大家在一起,你绝对区分不出来的。”第一次与艾滋病患者接触,给陈医生最深的印象是,除了干净、友善之外,他们的内心还特别敏感、脆弱,需要别人的关怀。

  十来位艾滋病患者坐在一边,没有一个人伸出手来和他握手。“他们很敏感,怕别人忌讳,如果你不主动和他们握手,他们绝对不会主动和你握手的。”陈医生走过去,和每个人逐一握手。之后,他看到了特别的一幕:很多人盯着他,露出了惊讶和开心的眼神,向他友好地微笑,拘谨的神情慢慢放松下来。

  做心理研究的陈医生渐渐知道,艾滋病是他们的绝对隐私,因此在交流中,陈医生始终没有涉及这个敏感话题,临走前他还和几位艾友互留了电话号码,告诉他们,如果有什么心事想不通,找他帮忙。

  错在病毒,不在患者

  与艾滋病患者接触了之后,陈医生对于艾滋病患者的认识也发生了转变。“在我看来,错不在他们,错在病毒。”对于不幸染上艾滋病的这群人,陈医生深表同情:“他们没有犯法,只是追求自己的生活方式,如果没有艾滋病毒,这些人是不会得病的。因此责任在病毒,不在他们。”

  陈医生说,社会应该对艾滋病患者进行再认识,不能把生病的责任全部推给艾滋病患者,染上艾滋病也不等于死亡,艾滋病患者更不等于道德沦丧。对于这个特殊的群体,陈医生呼吁社会能更宽容地对待他们,主动伸出援助之手来帮助他们。

  担心被患者知道,不少医生婉拒采访

  记者了解到,“阳光医生”只是这些医生的一份副业,他们当中有心理医生、有牙医、有骨科医生等,他们相当于志愿者,平时主要工作还是在各大医院各个科室坐诊,为不同的患者看病。

  当记者寻求采访时,大多被婉言谢绝。“没有接到患者,怎么说呢,你采访其他人吧……”一位阳光医生私下说,他很同情艾滋病患者,也很愿意利用自己的知识来帮助他们,但一旦自己被报道,拍了照片,上了电视,他担心其他患者看到他同时在为艾滋病患者看病,会有想法,以后不敢再找他看病了。

  “所以当务之急是要消除社会上的恐艾心理,让更多的人同情艾滋病患者,关心他们的生活。”这位医生说。

  记者了解到,尽管鲜有艾友找阳光医生寻求帮助,但阳光医生们还在坚守,等待需要帮助的艾友。他们表示,阳光医生不会取消,还会继续下去,阳光的大门永远对艾友敞开。

  延伸

  草根组织守护“同志”健康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为了守护“同志”的健康,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不计回报地奉献着,一直致力于艾滋病防治宣传。27日晚,萧瑟的寒风中,记者如约见到了“江苏同天工作组”的协调人张天,他同时带来了另两位志愿者奔四和黄韬,3位同样热情洋溢的年轻人,脸上温暖的笑容赶走了冬夜的寒冷。

  志愿工作太直截了当,没人听

  “同天”是南京针对“同志”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最早的草根组织。“我们的工作就是通过组织各种活动,让大家获得健康知识,提高社会认同感,同时也给他们提供情感倾诉的场所。”说起“同天”志愿者的工作,张天表示,一定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说给到酒吧玩的人宣传防艾知识,如果直接跟他们讲,你们要使用安全套,否则容易传染艾滋病,大家都是出来玩的,谁愿意听啊!”除了传播方式要讲究,内容的选择也很重要。对此,张天深有体会,有一次他给学员上培训课,选择了一张很恐怖的艾滋患者的图片,结果第一次上课有20多人参加,第二次就剩几个人了。

  “现在我们都是通过组织爬山、唱歌、看电影、同伴教育等方式,让大家在不经意间获得知识。”当天上午组织“同志们”去爬山的黄韬说:“去之前,十几个人都互不相识,但爬山下来,大家都成了好朋友,闹着一起吃饭,下午还去唱歌,有时间的晚上还过来看电影,整整玩了一天。当然,在玩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说话,我会很自然地把我知道的一些知识跟他们交流,大家也很乐意接受。”

  接“同志”的热线电话是门技术活

  “同天”每周一、四晚上会开通热线,接听各方面的咨询。由于打进热线的大多是男同性恋,一般不会安排女性接热线,不过奔四是个例外。2006年,奔四经过培训合格,第一次被安排接听热线,“对方一听是女生,立马就挂了。每个月会有两次值班接热线,我每次都是刚说了‘你好’,对方就把电话挂了。”尽管已经过去了几年,奔四依然记得向她咨询的第一个热线。“他询问的内容是关于艾滋病窗口期。这个电话对我来说太重要了,可以说毕生难忘。”

  有了第一通成功接听的电话,慢慢的,奔四逐渐被电话另一端的人接受。说话的语气要有认同感、不能说“你应该、你不应该”等说教性的话、不能把私人电话留给对方……这些都是接听者必须掌握的。

  要做好应对自杀等过激行为的准备

  对于“同志”来讲,最恐惧的莫过于艾滋病。“有的人非常恐艾,有的人则是鸵鸟精神,反正我不去检测,不检测我可以快快乐乐地生活,要是检测出来感染上了艾滋,反而不开心。”张天表示,志愿者的工作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来改变他们,让他们正确认识艾滋病的防治。

  张天告诉记者,目前,他们在一个项目的支持下正在开展一个“快检项目”,参加这个项目的“同志”半小时就能拿到初筛结果,对于阳性者,会有志愿者提供一个月一对一的心理陪护,帮他们最终有勇气面对现实。

  据张天介绍,目前“同天”已经有4位资深志愿者经过多轮培训后有了当一对一心理陪护的资质,不过该项目刚启动,志愿者们还未投入“实战”。张天表示,从国内其他城市志愿者的反馈来看,做这项服务压力非常大,得知检测阳性的结果后,有的人崩溃了,有的人跑了,有的人则随时有情绪过激行为,自残、自杀,这些都是志愿者可能要面对并且处理好的问题。

  人员流失严重,志愿者紧缺

  “我2005年加入同天,那时,大家都热情高涨,做志愿者没有收入、花时间是肯定的,大家有时甚至还贴钱进去,但都毫无怨言。我们到同志酒吧做问卷调查、做尿检,一份问卷就要半个小时……”回忆起刚加入“同天”时的工作情景,奔四历历在目,这位“同天”内为数不多的女孩子,爽朗地笑着告诉记者,她本身是从事科普教育工作的,在看过一期采访张北川的报道后,为了尽自身努力宣传艾滋病防治,成了“同天”的一员。

  2007年,“同天”曾一度进入半瘫痪状态,人员流失严重,最初的核心人物因为身体原因实在支撑不住了。张天临危受命,成了“同天”的头儿。“对于同天来说,如今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人员流动太大,虽然目前有24位志愿者,但由于大家都是挤出业余时间过来服务,没有固定的时间让很多工作开展起来很困难。我们现在最缺的是拥有网络技术的志愿者。”

  刚面试过3位志愿者的黄韬虽然看上去像个稚气未脱的大男孩,但说起志愿者招聘显得很有经验。“最关键的就是要有热情,要有一颗做公益的心,而且要认同同志这个群体。”黄韬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位老师,他自己也是“同志”,对做志愿者非常有热情,但他在面试时看到一位到“同天”参加活动的同志画着眼线,就很不能接受。“这样的人,即便他有热情、有时间,我们也不能录用他,他很难融入这个群体,自然就开展不了工作。”

  “草根组织”经费有限,处处节省

  作为草根组织,“同天”最大的经费来源就是“马丁基金会”,但金额有限。正因为经费紧缺,“同天”曾经的办公场所设立在一间小平房内,“就连上厕所都要到外面公厕去。”说起当时办公条件的艰苦,奔四深有感触。

  今年,由于一些特殊原因,“同天”被迫搬家,最终大家选择了一处商务楼,租金比原来高很多。“看上去确实贵了很多,不过我们很多活动都能在这开展,不再需要另外找地方。”张天说。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经费紧张,这些志愿者个个都是省钱的好手,遇到爬山等活动需要买点水时,他们也经常自掏腰包。

  “要培养大家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

  在奔四看来,现今社会对“同志”的认同度已经越来越开放,“就像有的人是左撇子一样,没有什么大惊小怪的,现在很多人即便告诉他身边的朋友他是‘同志’,估计人家也会很坦然接受的。”奔四的老公,在还是她男朋友时,得知她在专门为“同志”服务的工作组当志愿者,就很支持她。

  做过多期学员培训的黄韬,对社会的认同度也很有感触。“刚开始培训的几期都是1985年、1986年的,他们因为自己喜欢同性而很迷茫,也不会跟周围同学、朋友透露自己的‘同志’身份,但培训到90后的年轻人时,他们说从未有过对自己性取向的迷茫,觉得自己这样很快乐,而且他们也不会故意去隐瞒自己的性取向,周围的同学朋友也没有把他们当怪物看。”

  不过,相对于社会对“同志”认同度的提高,很多父母还是不能接受。“有一位朋友最近告诉了他妈他的‘同志’身份,他妈把他看得很严,不准他出来玩,认为他是经常出来玩被带坏的。”黄韬虽然是笑着讲了朋友的经历,但嘴角滑过了一丝苦涩。

  “我们就是要培养大家拥有健康阳光的生活态度,只有这样,大家才会有意识去保护自己的健康!”张天若有所思地说。

  ■相关新闻

  男同性恋成艾滋病高危干预重点

  据资料显示,今年1-9月,江苏省新增艾滋病病毒感染者600多人,艾滋病患者200人,这个数据比去年增加了20%,全省艾滋病死亡83人。截至2010年9月30日,江苏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累计近5000人,艾滋病患者达到1000多例。男同性恋艾滋病感染者正以极快的速度上升,在新发现人群中,这类人群占到了30%。

  省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防治所负责高危人群干预的闫红静主任表示,男同性恋人群中艾滋病感染率正在快速上升。“2003年,我省的艾滋病感染者中未有男同性恋者,2005年在一个场所对‘同志’进行艾滋病检测,感染率达到2%多,当年,其他人群的艾滋病感染率还不到1%;今年对我省8个‘同志’监测哨点的检测发现,其感染率正在快速上升。”

  之所以男同性恋的艾滋病感染率较高,闫主任分析,无保护肛交是一个重要因素。今年江苏省在3个试点城市调查,最近6个月一半左右的男同性恋性伴侣数超过两个,近六成与同性发生过无保护肛交。闫主任指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男同性恋第一次发生肛交性行为时出血现象很高,但几乎没人在“第一次”时使用安全套,这大大增加了他们感染艾滋病病毒危险性。

  目前艾滋病干预关注的重心在男同性恋,而对于男同性恋的干预,闫主任表示,依托草根组织非常重要,目前,南京就有六七个这样的组织。“男同性恋一旦确诊感染艾滋病病毒,其销声匿迹的比例是最高的。”闫主任告诉记者,由于男同性恋本身受到社会的歧视,他们一旦被确诊后,更加害怕被人知道,有的男同性恋被确诊后会选择消失。“他们会把所有留给疾控部门的信息全部断掉,根本没法找到他们。但消失一年半载后,有人又回来了,这时往往已经发病,错过了最佳治疗期。”

  闫主任特别指出,根据艾滋病管理条例规定,任何人都不会泄露感染者的隐私,所以感染者被确诊后不要有怕被暴露的顾虑,应该勇于和疾控部门、医疗机构等配合,了解能得到什么样的服务,比如感染者可以免费获得CD4的检测,这可间接反映他的免疫水平到了什么阶段,判断是否需要服药。如果不及时和疾控、医疗部门配合,晚治疗的话,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专家点评]

  洁身自好才是防艾之本

  对于周林的遭遇,鼓楼医院男科徐志鹏医生介绍,恐艾的患者他在门诊中经常遇到,他们的故事都很相像,一次或两次“高危性行为”后,就立刻开始关心自己的健康,并且为此不惜付出高昂的代价,即使所有的HIV检测为阴性,仍然坚持不懈。而且这类人群也往往有着高素质,受过良好的教育,艾滋病知识越丰富越容易陷入“恐艾”的泥潭。徐医生提醒说,“高危性行为时,一定要坚持使用安全套,但安全套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艾滋病,真正要杜绝艾滋病,只有洁身自好,而不要以任何借口和任何理由去尝试,为自己的高危性行为寻找理由。”

  作者:戚在兵 华琳月/来源:南京晨报

留言板电话:010-82612286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